玄奘与翻译.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2221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玄奘与翻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玄奘与翻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玄奘与翻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玄奘与翻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玄奘与翻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玄奘与翻译.ppt

《玄奘与翻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玄奘与翻译.ppt(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玄奘与翻译.ppt

玄奘与翻译BY陈绵(英语093)玄奘一、玄奘简介二、玄奘的翻译作品三、玄奘的翻译理论四、玄奘的翻译贡献一、玄奘简介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唐代高僧。

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二、玄奘的翻译作品玄奘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寺等地译经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超过了与他并称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四大家的鸠摩罗什、真谛和不空三家翻译数量的总和。

1.大唐西域记由玄奘口述,弟子窥基笔录,将十七年艰难求法行程中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传闻得知的二十八个以上的都城、地区、国家的各种情况,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各国(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一部要籍。

2.瑜伽师地论、成惟识论所翻译的经论以法相惟识学为中心,译出瑜伽行派一本十支各论3、译出小乘有部的俱舍、婆沙等阿毗达磨(论书),还在玉华寺译出大般若经。

三、玄奘的翻译理论

(一)集体翻译,分工负责,有计划地进行。

玄奘吸取前人的经验,取精用宏,制出集体合作的翻译程序制度,分工负责,各有专职。

在续高僧传里,他所主持的译场和翻译程序是:

译主、征义、证文、书手、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梵呗。

(二)态度严谨,着笔审慎,译前广罗名本,校勘异同,择善而从。

因为传本的不同,有的字句之间相差很远,校勘各本异同,有所根据,作出判断,订正舛文。

(三)语言精确,确台原籍,直译意译,不拘一例。

(四)重译经论,参考旧译,订正前失,使之益臻完善。

四、玄奘的翻译贡献1.佛经“新译”的创世人玄奘开创了“新译”的里程碑,提倡忠于原本,逐字逐句信笔直译之译法,以求最大限度地将佛经准确地传译给中国读者。

2.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标准及“五不翻”原则。

2.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标准所谓“求真”就是指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所谓“须喻俗”,就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并符合其语言规范。

五不翻”原则所谓“不翻”,不是不翻译,而是指“音译”。

(1)秘密之,故不翻。

2)含多义,故不翻。

(3)此方所无,故不翻。

(4)顺于古例,故不翻。

5)为生善,故不翻。

参考文献:

1徐丽萍.玄奘“五不翻”理论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1-632www.W3常闻.略论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J.闽南佛学,1991

(1):

23-244陈全明.玄奘对我国翻译及文化交流事业的历史性贡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

(1):

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