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2122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docx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

目前国内心理学研究存在哪些困境?

【叶壮的回答(59票)】:

谢邀。

相较于其他学科,心理学科研的发展进程在建国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停摆,这很直接的造成了国内心理学研究者在年龄上面的断层,也造成了研究方向和主题与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脱节。

历史发展问题,这是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

并不是心理学院跟学校要研究经费学校不给的问题,而是在学校眼里咱的心理学研究的确还在用尿不湿的阶段,学校当然不愿意给配备长枪短炮。

国内开始fMRI这类研究,大量重视认知神经科学才多长时间,开始大量进行认知心理学的有价值深度研究才多久,味同嚼蜡的调查在文献中占了多少比重,思辨味道浓厚而实际意义不足的基础研究是不是仍然频仍现身?

两次停摆,一次在文革期间,与很多被一棒子打死的文史哲类学科一样,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止步,就算有也是给思想镀金的伪研究。

一次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大院校的心理学系普遍被重点盯控,发展又遇瓶颈。

看看现在国内的心理学名宿,彭聃龄先生、张厚粲先生、林崇德先生、黄希庭先生——都什么岁数了?

最小的都73了。

研究倾向是什么?

比他们年轻的老教授们,中国的“心二代”研究者们,比如杨志良夫妇,张侃这一辈儿的,跟他们差多少岁?

研究倾向是什么?

再年轻些的老师,基本上是归国少壮派,师大脑所刘嘉,以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李红,跟上一代又差了多少岁?

研究倾向又是什么?

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断层一目了然,发展历程也一目了然。

我一直认为,很大程度上,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不是我们研究者怎样怎样才一手导致的。

但愿厚积薄发,只要没有我这样的心理学混子给中国心理学科研添麻烦,相信我国心理学发展会越来越好。

中国心理学研究,任重道远。

【李亚芳的回答(26票)】:

就我在的南方某高校来说。

理工科教授一个项目经费大约平均是100w,生物学方面的50w。

我们学院……心理学一个科研项目经费有5w就很了不起了。

隔壁搞水利的一个实验设备几百万,我们院一个眼动仪申请了这么多年还申请不下来,真忧桑。

心理学科研无法迅速产生经济价值,难以转换成工业产品。

加上国内生理学和心理学融合研究还保持在低层次,纯理论的心理学更难产生成果,基本在复制美国已经实现的研究方面,比人家晚了十数年。

我匿了。

看不到希望,也不想再继续读下去了。

【不喝可乐的回答(15票)】:

缺乏国际交流,导致理论思维局限

缺乏实际合作,导致各自为战

缺乏相互支持,导致妄自菲薄

不缺仪器设备,不缺经费,不缺人才

更新:

----------------------------------------

对于心理学合作的问题:

近十年间合作的确增加不少,但如果深入去看看,绝大多数合作还处于“低水平加工”阶段。

中国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东方文化,人口分布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很容易开展国际研究。

但问题是,这些研究并不是国内学者领导,实际上也很少参与。

所发的文章大多是挂名性质,这个可以从发文章中通讯作者的数量上看出来。

排名靠前的答案提到的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心理学研究者,我多少都有耳闻或合作,情况并不比“低水平加工”好多少。

合作应该是重在思维层面上,而不是停留在操作层面。

国内校际间的合作相对于国外来说,非常罕见。

主要是国内对合作的理解还太肤浅,跨不过利益这道坎

--------------------------------------

对于心理学研究经费的问题:

如果不算上fMRI,PET等烧钱的研究项目。

心理学研究的开支目前看来还是相当经济的。

心理学在仪器上的支出比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少得多。

通常的仪器在20万以内都能买到,而现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通常是60~80万资助。

这里面刨去仪器用钱,其他的支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心理学通常需要做实验或者发问卷。

一个成人被试参加行为实验,在江浙地区,通常是30元每小时,认知神经科学大概在50元~100元左右。

如果是在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还要更便宜(10~50元/小时)。

一个研究项目的费用支出往往在2000~5000元以内。

再加上学生的人工费,总费用也不会超过1W。

至少我从来没用过这么多钱。

即使是fMRI项目,在西部一个大学,30万的经费,我们3年疯做了N个研究,700~800被试,还剩下10W左右没用完。

根本上来说,心理学还是属于小学科,研究也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研究内容以大量的行为实验为主,话费也相对较少。

另外,国内的人工费相对国外要低很多。

学校管理层少有没有认识到人工费(被试费)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经费很容易被压缩。

我身边真实案例,80万的国家基金,绞尽脑汁才凑到40万不到的预算。

另外一个,好不容易凑齐了80万的预算,硬是被砍成了60万。

另一个可以说明心理学研究相对经济的事实是国外(加拿大)的研究资助情况。

一个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ERC),一年的经费也不过4~5万加元,和国内差不多水平。

而这些钱是需要用来培养学生(给奖学金,大概1.6万/年)或招博士后(3万/年),做实验(被试费),参加会议等等。

支出项目比国内要多不少,但尽管这样,这些钱也基本够用。

【张超的回答(8票)】:

大家对心理学的态度都很消极,但我要说说不同的声音。

对于有人说心理学看不见既成的价值,很难有人愿意去投入资金这点,其实心理学价值非常非常大啊,只是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价值,却看不到也产不出。

心理学本身是不会生钱的,就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本身也不会生钱一样,但是为什么那些可以这么有价格呢?

价格体现在跨行之后啊亲们!

绝逼不要自视清高以为自己是哲学+科学的私生子就以为自己懂了哲学人文科学艺术人生,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懂,连最基本的技术都没有,但我们知道脑子那些事。

跨行啊!

基于对人脑和心理的理解,跨行之后,用其他行业的技术去表达出来,这样的价值是惊人的!

将这个惊人的价值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表达给世人,让人们亲眼看看,我们要做的可就是改变世界了!

可是再看看那些泡在实验室,别说独立思考了,对他们来说学习=语义记忆,大部分人明明是拿奖学金的级别,一件现实世界的事情不给现成答案,就会被以片面又教条到令人发指的答案去解释,解决现成问题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他们去发现问题?

连艺术与技术都分不清的人,却大放厥词,用精神分析去解释娱乐还自以为艺术就是这么回事,把自己局限在心理这个小小的黒盒子里,除了自取灭亡难道还能无中生有吗?

就算研究透彻了注意力的所有秘密又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戏剧、影视、魔术对注意力的研究远比心理学更加超前,且非常具有实际可行的效果和价值,而有多少心理学者反应过来了?

所以心理学的价值真的非常惊人,足以改变世界,但是其前提就是千万别把心理学局限在心理学里。

或者用俗话说:

心理学不是解决你就业压力的,但心理学可以让你的事业做的更接近完美

【陆弧帘的回答(3票)】:

其他的都不吐槽了,大家吐槽都吐得很準。

我覺得很有問題的是,心理學的產業化和研究隔個十萬八千里。

中國大就算了,應用心裡學和科研心理學之間的距離也太誇張了。

如果一個學科不能為人所用,不能為大多數人所用,特別是有需要的人,障礙兒童、精神病患、或者希望提升自己的普羅大眾,不能為他們而做什麼,真的這個學科就很可憐了。

它只能為學界的少數人帶來地位、權力、金錢的話,那就永遠是個別人的心理學。

如果人們做心理學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不會創造出太大的社會價值,我覺得心理學家必須去關心那些只有心理學家才能理解的人。

不然這世上真沒人去管他們了。

普羅大眾也是重要對象,心理學過於脫離生活,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

行為主義被學院派批判得過早,使得人們忽視現代科學的心理治療中最大的成就——認知行為治療的存在。

斯金納的行為分析學,還沒萌芽,就完全就被掐死在學院派的書裡。

這已經不是心理學學科的困境了,是國人的困境,國人面前的心理學是這樣的。

但願更多人是為了社會或其他人的福祉,參與到心理學學習當中,更多地擺脫學院偏見,緊密聯繫社會實踐發展心理學。

【九九八十一的回答(4票)】:

大部分院校的心理系都还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下面,这还搞个毛线啊

【刘一的回答(4票)】:

本来没啥好说的,但是看了这么多回答说那么多话,其实就两句:

基础心理学没资源没财力,因为国家不当回事。

应用心理学毫无体系从业者鱼龙混杂,因为社会大众不认这个。

【冯标的回答(3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人均而不是总量),中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政治环境的放松,中国心理学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现在我们在学习国外的阶段,要虚心求教。

中国心理学的未来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我们这样的人去开拓的。

【崔劲辉的回答(2票)】:

我大学是在一个师范院校念的心理学,可是各位老师们的课堂基本上是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多。

哪怕这位老师是研究“学习心理学”的,也是如此。

所以我觉得,他们的问题是研究与实践相脱节吧。

【李成翊的回答(1票)】:

我认为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做的很不够,国内似乎对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并不重视,往往只是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很关注较多,而忽视了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总体来说体现在心理学研究所的设立不足,资金提供不够。

使得大部分心理学者只能到国外寻求平台。

据我了解,在美澳等国家,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多,就像近些年来从心灵学转化而来的超心理学(又称超自然心理学,是研究灵异超自然现象的心理学本质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偏僻分支,也是灵学的分支学科,享誉世界的超心理学家代表为理查德.怀斯曼),美英等国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也包括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而在国内,我认为其阻碍,即来源于政府,也来源心理学领域的业内压力,使得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进行和展开寸步难行,而心理学的应用却大行其道。

P.S.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曾经考虑去学心理学,以后做基础研究工作,但是后来也是考虑到国内的这些情况,后来转学物理学了。

【阿偶的回答(5票)】:

对禅学佛学等宗教的长期不敢触及忽视了很多可能;过分注重神经认知等的脑科学使得大众推广有难度;跟风研究跟风实验而没有自己的兴趣点的不良风气;本科基础教育无法跟国际接轨内容陈旧.....简直多了去了!

一个心理学本科生的感觉!

【chengcheery的回答(0票)】:

困境就是,它到现在,没有发现

【阎老N的回答(0票)】:

病人都不承认自己有病

【猫小冷para的回答(0票)】:

什么国人不重视心理健康啦(说的身体健康很注意一样)

不重视预防啦

医生态度不好啦

患者态度不好啦

总结起来不都是没钱么……

【盖片的回答(0票)】:

看看乐嘉这样的神棍就知道心理学在大部分人心里是什么地位了

原文地址:

知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