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1791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pdf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一、单选题(本大题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主导轮D、主体能动论1.B【解析】题干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

墨子的观点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

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

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就有()A、相对独立性B、历史局限性C、社会制约性D、社会能动性2.A【解析】题干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强调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以及能动性。

在内容、方式等方面有继承,同时也与社会之间具有能动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3、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记C、教育论D、教育漫画3.B【解析】题干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阐述。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A、明朝末期B、清朝初期C、清朝末期D、民国初期4.C【解析】题干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形式上的发展。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兴起。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5.A【解析】题干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6、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6.D【解析】题干考查德育方法。

自我修养法,即个人指导修养法,强调采用反思、立志、慎独等方式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7、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育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7.C【解析】题干考查学校体育的特点。

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8、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8.C【解析】题干考查课程类型。

题干中所述为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课程,因此属于校本课程类型。

9、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

这种考试属于()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9.B【解析】题干考查教学评价类型。

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前的教学评价为诊断性评价。

10、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D【解析】题干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进行反映。

11、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A、思想政治和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和校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1.A【解析】题干考查德育途径。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2、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内部强化12.B【解析】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而受到强化。

陈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受到奖励而引发自己的学习,属于替代强化。

13、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

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

他面临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超避式冲突D、多重超避式冲突13.A【解析】既想看足球赛,又想看演唱会,两者都想要,因此属于双趋冲突。

14、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的例题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促进学生哪种思维的发展?

()A、动作思维B、直觉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4.D【解析】“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

15、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15.B【解析】中学阶段(12-18岁),该阶段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6、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

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A、两极性B、适应性C、复合性D、社会性16.A【解析】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体现的是情绪的两极性。

17、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

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7.C【解析】题干中失眠、食欲不振、对事物不感兴趣、没有希望、悲观(心境低落)都符合抑郁症的特征。

18、高中生曲乌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

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8.A【解析】持续一段时间都很开心,典型的“人喜事精神爽”,属于心境。

19、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激动。

这种道德情感属于()A.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19.B【解析】看到好人好事而感动,属于形象性道德情感20、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20.D【解析】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题干所述符合教学操作能力的概念。

21、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

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属于()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21.C【解析】题干所述老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属于仁慈专断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算积极的。

2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

23、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2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所构成。

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正确的。

2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1)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不会由外界环境单独决定其发展顺序。

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累积过程,而是结构的不断重建与再构,认知的发展是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和阶段。

(3)综上所述,此观点错误。

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会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不会直接跨越。

25、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参考答案】

(1)此观点错误。

错误的理解了难度与学习迁移的关系。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3)学习材料的难度与学习迁移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学习迁移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情境的理解、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

而没有学习材料的难度。

所以,学习材料的难度对迁移程度的影响不大。

(4)综上所述,题干表述错误。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6.【参考答案】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教育可以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7、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27.【参考答案】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严守职业道德,讲究教学艺术。

28、简述费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8.【参考答案】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发展阶段问题,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

0-1.5岁左右,婴儿从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

2-3岁左右,幼儿通过肛门排泄获得满足。

(3)性器期:

3-6岁左右,儿童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

7岁-青春期,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

青春期-成年期,个体产生两性意识,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2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29.【参考答案】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利用记忆术;(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6)及时复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分析1:

我刚接初二(3)班班主任还时,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培养班集体。

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

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体高学习成绩和素质。

我没有在第一次班会课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级。

同时我深入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罚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第二,在重新组建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自习课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

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简单批评她,而是关心她,告诉他我这样做,是为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

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会基础上,根据各班委的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