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194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pdf

-1-专题一测量力与运动专题一测量力与运动要点提纲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s,h):

测量工具:

刻度尺;国际单位:

米(m);2质量(m):

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国际单位:

千克(kg);3时间(t):

测量工具:

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

秒(s);4温度(t、T):

测量工具:

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

开(K);常用单位:

摄氏度()5体积(V):

测量工具:

量筒;国际单位:

米3(m3);6力(F、G、f、N):

测量工具:

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

牛(N);7电流(I):

测量工具:

电流表;国际单位:

安(A);8电压(U):

测量工具:

电压表;国际单位:

伏(V);9电阻(R):

测量方法:

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

欧();10电能(W):

测量工具:

电能表;主单位:

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60分(min)=3600秒(s)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注意:

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g)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A)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V)1千瓦时(kwh)=3.6106焦(J)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

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

tsv。

6打点计时器实验:

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乙甲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乙甲vv-2-思考:

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四、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4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mg,g=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

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

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7惯性:

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3-

(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课题一课题一测量测量1、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3、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题二课题二运动与静止运动与静止中考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知道平均速度。

3、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课题三课题三力

(一)力

(一)中考要求1、理解力的概念:

知道力的三要素、单位;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会作力的示意图课题四课题四力

(二)力

(二)中考要求1、知道重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明重力、摩擦力等知识的应用。

课题五课题五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中考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惯性现象;2、知道二力平衡,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会求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专题二密度压强和浮力专题二密度压强和浮力要点提纲要点提纲一、密度1质量:

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Vm(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单位转化,如水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mV甲乙O乙甲甲甲甲,Vm甲m甲V-4-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

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

(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

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

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

(F压表示压力)三、压强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2公式:

SFp,注意:

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

(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ghp注意:

这是SFp的推导式,ghp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

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

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应用:

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

(1)两个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

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5Pa。

(2)大气压的应用:

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四、浮力1产生原因:

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浮=F下F上。

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b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空,即物体重力G;-5-c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d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浮=GT。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排液排浮gVGF。

注意:

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另外中考计算题必考,属于送分题,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

4浮体或悬浮体:

排液物浮gVGF课题一课题一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中考要求1、知道质量初步概念,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课题二课题二物质的密度

(一)物质的密度

(一)中考要求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会用天平和量筒(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基础课题物质密度

(二)中考目标会进行密度公式的变形;理解密度的主要应用。

知识回顾=m/v测密度(鉴别物质)密度知识应用v=m/测算体积m=/v测算质量课题四课题四压强

(一)压强

(一)中考要求1、知道压力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课题五课题五压强

(二)压强

(二)中考要求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应用。

课题六压强(三)中考要求1、知道大气压、托利拆利实验,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2、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6-3、知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压强的关系。

课题七课题七浮力

(一)浮力

(一)中考要求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专题三简单机械机械功专题三简单机械机械功要点提纲要点提纲一、杠杆1完整的杠杆结构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F。

2杠杆平衡状态: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

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

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

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

定滑轮(轻)模型2GFG动滑轮(轻)模型三、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7-2公式表达:

FsW,条件:

F与s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思考: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4功率:

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5公式表达:

tWP,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FP。

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是千瓦(kW),1kW=1000W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Ek:

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

221vmEk。

2重力势能Ep: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

mghEp。

3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课题一课题一简单机械

(一)简单机械

(一)中考要求1、知道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能应用杠杆平衡的知识解答问题;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课题二课题二简单机械

(二)简单机械

(二)中考要求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应用;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是变形杠杆,能组装滑轮组,并能解答有关问题。

课题三课题三机械功和机械能

(一)机械功和机械能

(一)中考要求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功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