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04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docx

中考复习化学核心重点整理全国适用

初中化学核心重点整理

注:

标“*”为重点2021.4

|九上|

1-1.道尔顿(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2.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1-3.化学的定义:

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4.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本质)-有为化学变化无为物理变化。

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1-5.蜡烛火焰:

焰心、內焰、外焰(温度最高)

1-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与误差分析):

块状药品的取用

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①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一斜二送三直立);②没说明用量时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

①称量前先调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③称量后砝码放回硅码众.游码回零;④砝码用镊子夹取,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倾倒液体

①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试剂腐蚀实验台或污染瓶塞,从而污果试剂;②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倾倒后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而腐蚀标签,同时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倾倒,防止药品酒落或溅出;③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品挥发或吸收杂质;④没说明用量时,取1-2mL

量取一定量液体

量筒放平,先倒入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际值偏大;

俯视则会使读数偏大,实际值偏小

吸取并滴加少量液体

①滴管悬空,竖直,位于容器正上方;②取液后,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方,防止药液倒流腐蚀胶帽;③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④吸取液体时先在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后伸入液体吸取

2-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现象: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

(2)方程式:

(3)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误差分析:

偏大:

弹簧夹未夹紧、放入过慢;偏小:

红磷量太少、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密性不良

2-3.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不同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上纯净物,如氧气.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含有水分子和蔗糖两种不同的分子.也可以说空气是有不同的混合物构成的混合物.

2-4.氧气:

供给呼吸、助燃性氮气、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霓虹灯--氖气)

2-5.二氧化碳不算空气污染物(常见空气污染物:

SO2、CO、NO2、O3);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3-1.氧气的物理性质:

ρ>ρ空;不易溶于水;液体时为淡蓝色、固体时为淡蓝色雪花状

*3-2.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瓶底加水: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红热现象

瓶底加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在瓶底,炸裂集气瓶

在空气中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生成能使澄清水灰水变浑浊的固体

总结:

化合反应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3.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3-4: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中考实验!

(2)装置选择:

固液加热型和液液常温型,收集: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棉花作用:

防止高猛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向下倾斜原因: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4-1.催化剂:

一变(该物质的反应速率变)二不变(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

4-2.催化剂作用:

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MnO2)

5-1:

分解反应:

A→B+C+D+…如:

5-2.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导管有大量均匀的气泡冒出后开始收集,当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外沿冒出,集气瓶内的液面下降至瓶口处后即收集满一瓶气体。

5-3.高锰酸钾收集氧气结束后:

先撤试管,再撤走酒精灯(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

5-4:

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验满: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已满。

5-5.检查装置气密性:

2种方法(见课本)

6-1.

 

*6-2.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

加入氢氧化钠(稀硫酸)等的原因:

增强导电性

7-1.水的净化: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净化程度最高的为蒸馏。

*7-2.活性炭的作用:

吸附色素;除去臭味

明矾的作用:

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

过滤操作:

一贴、二低、三靠

 

*7-3:

硬水、软水检验:

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为硬水);转化:

生活中煮沸

8-10.与原子、分子有关的结论:

(1)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①分子、原子体积都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1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Fe)、分子(氧气、稀有气体)、离子(氯化钠等)

12.原子结构:

 

离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13.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14.氧离子:

O2-,氧分子:

O2,2个氧原子:

2O

15-1.元素周期表结构:

7大横行(周期),18个纵列(族,8-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15-2.规律:

同一全族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

*16.化合价口诀:

 

*17-1.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7-2.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对应元素的原子个数的乘积比。

*17-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8-1-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化学方程式:

(2)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液体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18-1-2.镁条与氧气反应: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8-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

*18-3.六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19.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20-1.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C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0-2.金刚石做钻头/加工坚硬金属/切割大理石的原因:

硬度大(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0-3.石墨做铅笔芯:

石墨质软、深灰色(黑色)做电极:

良好的导电性

20-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0-5.

由分子构成,而金刚石、石墨由C原子构成。

*20-6.C原子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应用:

①保存档案材料②古画不褪色

(2)点燃条件下可燃性:

①充分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不充分燃烧:

;CO有毒!

*(3)还原性:

结论:

木炭具有还原性。

加网罩的作用:

聚拢火焰,提高温度。

21-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21-2.蜡烛阶梯实验现象:

下方蜡烛先灭,上面的再灭。

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21-3.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加热石蕊溶液:

有气泡冒出。

[

]

21-4.P118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实验

 

21-5.干冰的用途:

人工降雨、制冷剂

21-6.二氧化碳没有毒但可以使人窒息死亡,造成温室效应。

2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可以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收集时用排水法)

**21-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⑥二氧化碳在叶绿体的作用下发生光合反应。

*21-9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做燃料

②有毒性: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③还原性--详见问题24-7.

***2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考实验!

(1)药品:

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

(2)原理(化学方程式):

(3)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4)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碳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5)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容易挥发出HCl气体,导致二氧化碳不纯。

(6)不用碳酸钠等纯净的粉末代替石灰石的原因:

反应太剧烈,不易收集。

(7)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

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分液漏斗:

控制反应速率

(8)步骤:

见“潍坊市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化学试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2-2.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23-1.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②达到着火点③氧气(或空气)

23-2.灭火的原理:

①清楚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浇灭)注: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改变!

23-3.二氧化碳灭火器勇于图书档案灭火

23-4.爆炸分为物理爆炸与化学爆炸

23-5.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23-6.放热反应:

(1)所有燃烧或爆炸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多数化合反应。

(4)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生成H2的反应。

(5)很多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绝对化)。

23-7.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

(2)盐水解反应(3)电离(4)少数化合反应

23-8.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23-9.天然气(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CH4(沼气),

23-10.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②增大接触面积

23-11.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物质会形成酸雨(pH<5.6)

23-12.乙醇燃烧:

23-13.实验室制取氢气:

锌与硫酸反应(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23-14.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优点:

用途广、放热高、无污染未推广原因:

价格贵、难获取

23-15.新能源:

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潮汕能、生物质能、核能

|九下|

24-1.金属材料的分类

纯金属(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较高)

合金(①混合物②其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材料,熔点比纯金属低、硬度比纯金属大,抗腐蚀性良好)

24-2:

铁的合金:

生铁、钢(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大,百炼成钢的目的就是降低含碳量)

*24-3: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反应条件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即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