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663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

为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程标准

学法·素养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认识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具体原因,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掌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

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加剧,培养学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发展要注意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表现

①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影响:

“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

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

3.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2)表现: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广:

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

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

面对严重危机,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概念阐释】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国或多国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经济呈负增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轻巧识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易错提醒】 

1.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销售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

2.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人民的实际需求,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概念阐释】 自由放任主义

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种主要经济政策。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知识拓展】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的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

(2)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国内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无力扭转经济危机的原因

(1)胡佛政府遵循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由放任理论,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2)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力度太小,对于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

网络小结

术语精要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危机更加恶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导致经济危机的因素

史料 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注意画线句子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

史料说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据上述史料,归纳概括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史料 

图片从社会生活和国际局势方面说明了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

根据史料中的图片思考,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哪些影响?

提示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加深了社会危机。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和运行模式发生巨变。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取代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教训及其启示

1.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史料 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①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②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①说明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力度太小。

②说明胡佛政府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

指出史料中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

提示看法: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2.“自由放任”政策实行的后果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②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应对措施的结果如何?

这场危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教训及其启示

(1)对策:

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3)启示:

①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调控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制约和阻碍宏观经济运行和健康发展。

 

②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过热的股市投机或者信贷泛滥,往往会导致经济动荡。

③繁荣与危机相关,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防患于未然。

④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合理配合使用,更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⑤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

⑥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危中有机,及时从危机中吸取教训,积极进行创新,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危机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对点演练】

1.(2019·日照高一检测)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解析:

选D。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故选D项。

二、对“自由放任”政策作用的认识

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

【对点演练】

2.(2019·湖州高一期末)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