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420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危机的含义,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

(2)掌握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影响,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

(3)掌握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以及说明了什么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分析,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2)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真实历史图片资料切身认识去体味历史过程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本质虽然一直没有改变,但其运行机制却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得到调整。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有机地相结合。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传统“自由放任”政策。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一下近代社会变迁的具体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之前,首先我们一起先来看两幅图片。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第一副照片中描述的是1929年到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正在将大批牛奶集中倒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难道是美国的牛奶真的多的喝不完吗?

同学们再来看第二幅照片是当时的美国人正在等待救济。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谜底,来学习一下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推进新课】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0~81导言部分及正文第一部分内容。

师生互动:

并展示两幅图片

图1《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美国人领取救济》。

教师提问: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同样都是“长龙”,但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巨大?

学生回答:

图1反映了美国一战后的“繁荣”景象,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成为美国的三大支柱。

但是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图2则反映了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很多人靠领取救济为生的贫困场景。

教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这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二,美国在一战后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其三,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并注意扩大国内市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才会有了图片1给大家所呈现的汽车长龙的繁荣景象。

(过渡)正因为如此,1928年胡佛总统上台时才能自豪地宣布美国还将继续繁荣下去。

他许愿:

在他领导下,美国每个家庭的“车库里将有一辆汽车,揭开锅就有一只鸡”。

他大言不惭地吹嘘:

“今天我们美国人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

”也正如课本导言框中给我们所叙述的:

难怪很多美国人都乐观的认为,自己的“美国梦”正在迅速实现。

然而,他的豪言壮语并没有兑现,转而面临的是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探究)

教师提问:

为什么美国经济会从一战后的“繁荣”一下子掉进经济大危机的万丈深渊呢?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消费过度膨胀,股票投机过度。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贫富差距过大:

从上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却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

而且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是导致当时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在经济虚假繁荣的环境下,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

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

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股票投机过度: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总结:

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消费过度膨胀,股票投机过度,这些具体矛盾实际上都激化了美国当时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当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

所以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是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教师提问:

既然经济危机爆发使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贫富分化严重使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很低,买不起那么多产品,那么为什么工厂没有意识到减少产量,反而还在不停地扩大再生产呢?

过程评价: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上述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资本家叫喊生产过剩,把牛奶倒入大海,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与课前导入时的问题相呼应,帮助学生解答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并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理解。

教师:

正所谓“忽如一夜危机来,繁荣美梦成泡影”。

那么当我们了解完当时美国虚假繁荣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么这场震惊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的表现是什么?

又呈现出哪些与以往经济危机不同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黑色星期四”。

教师讲述: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的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

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

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记录收盘。

随后,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股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

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换兑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

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随之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这样由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开始的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表现。

(标志:

纽约股市崩溃。

首先是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然后是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伴之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给学生展示经济危机到来时的图片,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的感受与认识)

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        廉价买车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

教师:

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总结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教师根据课堂的情况将学生们分组进行活动探究)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总结)

(2)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教师讲述:

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

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教师提问:

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会很快波及全世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

一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这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过度)那么既然了解了这场经济危机,那么这场危机又给当时的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会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职业介绍所和救济所前面肯定人满为患。

资本主义国家会出现这样的奇怪场景:

一方面饥寒交迫状况普遍存在于老百姓生活中,老百姓整天为缺衣少食犯愁;另一方面,许多资本家、农场主为了维持利润却大量销毁商品,倒掉牛奶。

所以失业工人、退伍军人为了生计多次示威游行、罢工频繁,要求就业,要求加工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

(展示教学挂图上的图片)

   广大人民生活贫困                   示威游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国名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是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在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势力得以抬头。

比如在德国,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到处活动,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乘机造势。

他们向工人保证要实行“社会主义”,让工人分享权利,执政后将消除经济危机,每个工人都会有面包和工作。

他们还告诉农民,不但要提高他们的地位,还会给予经济援助。

因此,当时许多人加入纳粹党,纳粹党最终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法西斯势力得以掌握国家大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而在日本,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也趁势发展,他们制造了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许多政府官员被谋杀。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转移人民视线,他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日本政府也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纷纷采取措施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并积极争夺国际市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趋尖锐。

而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也激化了与当地人民间的矛盾,激起当地人民激烈的反抗,整个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教师提问:

根据老师刚才的描述,请同学们归纳总结这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教师:

了解完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后,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当时在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下,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作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又是怎样做的呢?

结果如何?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们最需要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国家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责,带领人民迅速渡过经济大危机,摆脱失业和贫困的局面。

但是胡佛总统却采取“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了。

教师讲述: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

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结果是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了。

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课堂小结】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必须采取措施。

美国的情况表明,在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的作用。

美国将采取什么办法应付呢?

我们到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有人认为,现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状况很相似: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得现今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房价的虚高导致分期付款、提前消费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选择;而2007年开始的股价日益攀升也使股市不稳,风险日益加大。

这是否也意味着中国不久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