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50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docx

第十五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一

第十五章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一)

总第36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形成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用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

探究动能决定因素的实验器材;弹性势能演示器;重力势能决定因素的实验器材。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练习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用飞鸟撞坏飞机的故事引入动能:

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飞机正在飞机的子爵号飞机与一只天鹅相撞,使飞机坠毁,机上17人全部死亡。

问:

小小的飞鸟为什么能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呢?

2、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要学好这一节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动能和势能。

进行新课。

一、动能的概念。

1、展示各种具有动能的图片、动画。

如:

子弹能击穿靶;流动的水能推动竹排;汽车能把人撞飞。

2、射出的子弹、流水、行驶的汽车等都有能量。

引导学生:

它们为什么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分析总结后,板书出结论: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二、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启发:

撞向飞机的飞鸟、射出枪口的子弹有很大的威力,行驶的汽车,尤其是高速行驶的汽车可能给人造成惨重的伤害,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较大的动能。

提示: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根据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3、归纳学生的结论并板书: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即:

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4、提问:

对于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体验吗?

5、让学生看教材第89页的表格,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可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展开讨论,说出其他道理,并予以鼓励。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难点在哪里?

3、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动能和势能

动能

1、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大小:

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质量有关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题。

课后反思:

 

一、动能和势能

(二)

总第37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

用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练习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回忆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上节课主要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二)进行新课。

一、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1、引导:

滑雪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来时具有了动能,他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新课程不再要求从做功引出能的概念。

对势能的引出,可从与动能转化的实例入手,同时为后面机械能的转化埋下伏笔)

2、在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结论,板书: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例子很多,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

3、做演示实验:

把绳烧断,让压缩的弹簧放松把上面的砝码举起,说明压缩的弹簧具有能量。

让学生举出类似实例,分析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板书出弹性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4、播放一小段古代的战争场景,比如秦军箭阵的录像。

让学生认识到:

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提问:

陨石在地上撞出大坑,而下落的雨滴却不能造成同样的效果,这是为什么?

2、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提出:

重力势能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3、指导学生探究,并视情况补充一些实验,如让一石块从一高度自由下落,能将插在沙子上的木桩打入一定深度,注意在木桩上作好标记。

实验中,贯彻控制变量法的思路。

4、在学生对探究结果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并板书出结论: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打;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5、指出:

与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动能和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板书出单位。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难点在哪里?

3、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动能和势能

势能

1、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2、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3、4题。

课后反思: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总第38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是世界观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难点析机械能的转化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教学用具:

滚摆、铁锁摆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练习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动能、势能的变化。

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

特别是在学生分析了上抛小球的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之后,引导其认识到:

小球上抛,是动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

(二)进行新课。

一、演示、分析一些典型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滚摆实验。

如果实验室滚摆数量不够,可让学生在课前自制。

做实验前,应引导学生明确要观察的物理现象,如滚摆的转速变化和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

(对于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将逐渐减小,教学时不必明确指出)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撑杆跳高的全过程,可采取慢动作播放,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让学生再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归纳并板书结论: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1、引导学生认识到:

运动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机械能运动有关,因此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它的机械能大小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板书出结论)

3、提问: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会怎样?

(可提示学生:

动能增大时,势能怎样变化?

反之又怎样变化?

在学生回答后,板书出结论: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4、演示实验:

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的实验。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分析:

为什么铁锁不会碰到你的鼻子?

为什么几次摆动,铁锁都非常贴近鼻子?

5、人造地球卫星是用来说明机械能守恒规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让学生朗读这段课文,并在课堂上讨论课本提出的问题。

如学生仍然有困难,老师可进一步点拨和讲解。

6、用多媒体动画的手段,展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过程。

分析时向学生说明远地点离地面高些,近地点离地面低些,以帮助学生理解远地点势能大,近地点势能小。

7、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难点在哪里?

3、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它的动能与势能之和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题。

课后反思:

 

三、功和功率

总第39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4、会应用功的公式、功率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和功率的物体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把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区分功和功率两个概念。

教学用具:

动滑轮、钩码、小车等。

教学方法:

举例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5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

播放视频,教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

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功的概念。

1、以实验启发学生思考:

演示1:

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演示2:

将黑板擦举高让其自由下落。

在这些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14.3-1的实例。

(教师要特别强调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

3、学生有了这些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指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4、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力做了功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讲台上沿着水平方向匀速拉小车前进。

进一步追问:

难道没有引起物体其他能量转化的过程。

(板书结论)

5、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14.3-2的实例。

(与过去教材不同,新教材着重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功”,但教学中可以提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使学生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更全面)

请大家归纳出做功必须具备哪些必要因素。

学生归纳后,板书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结论。

6、下列情形里,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

为什么?

如: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手臂累得发酸;小王肩扛一袋米在水平马路上行走,累得满头大汗。

二、功的计算(定义、公式、单位)。

1、引导:

既然做功需具备两个必要因素,那么功的大小必然与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长短有关。

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讲计算功的公式:

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板书出上述要点)

3、做功的多少就表示物体动能、势能增加(或减少)的多少,所以功的单位与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让学生把一个约1N重的物体抬高1m,感受做1J功的大小。

三、使用机械不省功(综合运用前面知识进行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

(1)用细绳把一个重100N的物体提高50cm,需要对它多少J的功?

(2)大家知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若用动滑轮提高这个物体,可不可以用少于50J的功完成这个任务?

2、除了动滑轮,使用杠杆、斜面等机械又怎样呢?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些过程。

在学生归纳总结后,板书出结论。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难点在哪里?

3、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三、功和功率

1、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在物理学中,把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