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373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docx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

 

《视听语言》实验讲义

 

编辑与制作教研室编

二〇〇八年七月

 

实验一拉片分析……………………………………………2

实验二镜头的拍摄…………………………………………30

实验三镜头的剪辑…………………………………………41

实验四短片制作……………………………………………48

实验一拉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拉片分析电影的方法;

2.了解画面视觉造型语言的表现功能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话筒、投影仪

三、实验内容:

1.选取《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电影的某些片段,针对其景别、角度、光线、色彩及场面调度等问题进行拉片分析。

2.通过拉片分析,体会景别、角度、光线、色彩、景深等画面造型语言的表现特点。

四、实验原理:

(一)拉片分析方法

1、拉片分析首先要建立在通解全片的基础上,所以在对电影进行拉片分析前要先整体的对电影内容有所认识,了解电影的主要情节内容,领会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认真对电影进行完整的观摩。

2、针对给出的电影片段,反复观看,确定电影片段在电影中的地位,仔细推敲镜头的排列组合,注意影片的时间与空间安排。

3、列出拉片记录单

镜号

时长

景别

拍法

画面内容

声音

备注

1

拉片纪录单一般要包括:

镜号、时长、景别、拍法、画面、声音、备注等几项。

其中镜号是指镜头出现的顺序,应依次填写;时长指这一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以秒为单位;景别,即画面的景别大小,通常包括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这些划分层次,景别如果有变化也应根据内容注明;拍法通常包括镜头角度与镜头运动等内容,即拍摄的角度是否有仰俯拍,镜头是否运动,运动方式为哪种;画面内容是要求说明画面的传递出的主要叙事信息,有时候也包括人物对话,画面内容也可以采用添加截图的方式,截取镜头里的关键画面,说明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声音包括同期声、解说词、音乐等所有声音内容,当画面伴有声音时,应在声音栏内注明;备注是对画面其他特点的介绍,比如镜头技巧剪辑、比如画面的特殊光线或色彩处理等

(二)《辛德勒的名单》拉片

《辛德勒的名单》(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

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

拉片片段1辛德勒的出场:

00:

03:

23-00:

08:

33

对本片段进行拉片分析,主要注意特写的运用与表现力;摄像机的运动,尤其是移动拍摄,画面的景深问题等。

第一组镜头,辛德勒出现,但未正面出场,而是以一组特写出现。

辛德勒喝酒、选择西服和领带、选择服饰品、打领带、穿西服、取钱和戴党卫军胸章等局部动作的特写,这是一段积累剪辑,时间大约是一分钟。

这就是斯庇尔伯格的导演风格,镜头简约而凝练,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整体节奏大气磅礴。

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交代了辛德勒的性格特征。

辛德勒是一个烟民,他很会享受生活,具有良好的修养。

特别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十分讲究衣着服饰的品味穿着效果。

他花钱似乎也是比较粗旷豪放。

准备的过程,镜头井然有序,打光出色。

 

法西斯徽标的特写交代身份,他是纳粹党。

1、辛德勒出场的第一个镜头的画面起幅是辛德勒的近景背影(图1),影片至此尚未出现其正面形象,斯坦尼康跟,引出招待和舞厅环境,观众可以看到门里的大致情况。

辛德勒俯身对招待说话,低头的同时变焦虚掉后面酒吧的背景,使视线集中到人物对话上面来。

前景的辛德勒着深色服装,后景的舞厅内这时也是暗的,给招待打顶光,突出他的白发和面部表情,画面构图虽然是强烈的明暗对比,但是非常和谐。

(图2)这时就使招待拿钱的动作变成画面的焦点,这个动作交代了辛德勒的经济实力,对人物性格同样有提示作用。

摄影机肩高,平拍。

音乐起,画外群杂。

图1

图2

接着镜头继续跟随招待和辛德勒进入房间内,辛德勒脚步放慢,近景,画右出画(图3),镜头跟招待拉开凳子。

前景依然是暗调,后景用舞台幕布制造一个亮的区域使画面明暗平衡。

这里基本交代了舞厅的空间环境。

低角度平拍。

音乐继续。

脚步声,画内画外群杂。

图3

辛德勒从画右入画,坐下(图4)。

镜头跟摇招待,停在桌边,向下摇出辛德勒侧面,仰拍(图5)。

主光从演员正面靠右打亮脸部,背后基本黑掉,凸现人物表情。

辛德勒的面部形象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

这个人物出场的画面相当的讲究。

可以看到从画幅左下到右上的对角线上依次出现的几个亮的区域是一个德国军官的脸、招待的脸、窗,最终递进式的在黄金分割位置出现辛德勒的脸,而辛德勒脑后用柱子形成类似于画框的构图,辛德勒身后由画左向画右走过一个女人,再次把视觉中心集中到辛德勒。

这样,后景的烘托就使人物的出场既好看又有英雄主义的隐喻性。

低角度平拍,机位再降低,仰拍。

音乐继续。

画外群杂。

图4

图5

以上内容均由一个长镜头完成,流畅而表意丰富。

2.动接动。

上一镜头女人从画左向画右的走动接招待从画左向画右走动,非常流畅。

招待绕过窗格,这时走动变成从画右向画左,使方向稍有变化(图6)。

窗格形成画框勾出辛德勒的面部,前景的人物目光全部集中过去,分两列的前景人物使画面有强烈的纵深感(图7)。

摄影机升到肩高,平拍。

图7略俯。

音乐继续。

脚步声,画外群杂。

图6

图7

3.镜头推上去,进一步通过窗格组成的画框强调辛德勒的面部。

辛德勒看画右,桌上的台灯作为光源给面部勾出轮廓。

招待的声音在画外询问辛德勒身份,通过台词调动观众对人物身份的猜测。

(图8)

略俯。

音乐继续。

画外群杂,画外对白。

图8

4.回到房间内。

上一个镜头辛德勒看画右,此时用他的视线关系,过肩交代酒吧内的人物。

喝酒的女人酒杯碰唇的同时镜头从右向左移,画面过1/2的比例被辛德勒的背影占据。

(图9)

摄影机高度降低到平行于演员坐时肩高,平拍。

音乐继续。

画外,女人笑声,群杂。

观察到女人即出女人笑声,虽然不是画内人物的动作,但对画面有强烈的提示作用。

图9

5.当画面主体变成辛德勒以后,越轴切到其正面,镜头方向变成从左向右移,人物视线继续向人物左侧(画右)看。

(图10)

音乐继续。

画外继续女人笑声。

图10

6.再次越轴切回辛德勒背影,镜头回复到从右向左的移动,交代后景喝酒女人对面的德国军官(图11)。

可以看出镜4和镜6其实是一个镜头切开的,在其中插入镜头5并在角色的视线上和镜头3呼应,使内容不仅仅是交代酒吧内的人物,更交代了辛德勒对这些人物的关注。

音乐继续。

女人笑声渐落。

女记者对白提前入。

图11

7.机器回到镜头4的起幅位置。

中近景交代女记者的出现。

前景依然是辛德勒的背影,以显示后景所有的人物动作都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图12)

音乐继续。

画内女记者对白。

图12

8.切到女记者正面。

景别卡到近景,这时观众可以清楚看到闪光灯,明白女记者的身份了——中近景到近景,机位移动,两个镜头交代了新出场人物的身份。

闪光灯第一次闪动,这里提示了后面三个镜头的光线。

(图13)

摄影机高度微升,到辛德勒演员坐时头部高度,仰拍。

音乐继续。

画内女记者对白。

闪光灯音效。

图13

9.在闪光灯的闪烁中特写德国军人勋章。

按道理这时的景别应该是照片拍到哪儿景别卡到哪儿,至少是带头的近景。

但是这时导演只交代胸口的勋章,看似不合理,其实清晰的表明了人物身份和时代背景;这个镜头是女记者的主观镜头,也就是说对象是具有特殊身份才进入她的视野的。

(图14)摄影机从右向左小幅度缓慢摇。

音乐继续。

闪光灯音效。

图14

10.辛德勒的脸,近景,摇移,表情不再柔和,闪光灯的光线同时在他脸上闪了一下。

(图15)摄影机从左向右小幅度缓慢摇。

音乐继续。

闪光灯音效。

图15

11.机位到6号镜头的落幅处,推特写再次强调德国军人的勋章。

闪光灯的光线闪动一次。

这时勋章的表现就由女记者的主观镜头变成辛德勒的主观镜头,叙事终点回到辛德勒身上(图16)。

从第8个镜头的结尾处到第11镜是通过闪光灯的闪动节奏剪到一起的,四次闪动流畅而具有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机小幅度缓慢推。

音乐继续。

闪光灯音效。

图16

12.切回辛德勒的脸,看画右。

机器摇移,机位和运动方式与10号镜头完全一样,但是景别在这里是特写,进一步勾勒人物内心对眼前事物的关注。

(图17)从左向右缓慢摇。

音乐继续。

无环境音,无群杂。

暗示辛德勒的关注点集中。

图17

画面内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以上四个镜头均按音乐节奏用小幅度的摇和推造成外部运动,使视觉更流畅。

13.主观镜头。

按辛德勒上一镜看画右的视线接舞台上的乐团演奏,交代了从第1镜开始的音乐的来源。

使用摇臂,镜头从左上向右下摇出空桌的近景。

(图18)。

音乐继续。

无群杂。

环境音渐起。

图18

14.上一镜落幅机位推到空桌特写位置,从右向左摇,摇的方向与上一镜相反,这种改变使“预约席”的牌子在视觉上显得非常突出。

(图19)

俯拍。

音乐继续。

群杂渐起。

图19

15.辛德勒侧面特写,迅速变焦,后景由虚变实。

(图20、21)镜头从右向左摇移,跟随辛德勒的视线观众可以看到德国军官与情妇进入酒吧走向刚才特写镜头中的预约席。

(图22)镜头摇到辛德勒身后,变焦虚掉背景,辛德勒的头部压到画面右侧1/6处,左边的大量空间用来表现他掏出的钱。

(图23)角度从仰到平。

音乐继续。

细微女人高跟鞋脚步声。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侍者从画左入画,对话。

辛德勒头部勾轮廓光,面部左侧打辅光;侍者头部上部勾轮廓光,主次分明。

摇成辛德勒侧面特写,神态自若。

(图24)侍者拿钱后镜头向左摇移,依然回到辛德勒侧面特写。

音乐继续。

画内对白。

图24

以上15个镜头跟随辛德勒的视线,全部为运动镜头,或者是摄影机和演员一起运动,或者是在演员处于相对静态时摄影机外部运动,这种不停的运动不仅是为了画面的优美,也描摹了辛德勒此时的心态——在观察和搜寻中发现合适的对象来拉拢关系。

16.酒杯特写,向上摇出德国军官,女左男右。

(图25)

低角度仰拍。

音乐继续。

酒杯酒瓶音效。

群杂声音压低。

图25

17.机位移到军官背面,越轴,男左女右。

后景是辛德勒,交代人物位置关系。

画面纵深的层次是这样的:

最前,侍者走过,虚;第二层,德国军官和女人,实;第三层,桌子对面军官的下属,实;第四层,舞池中跳舞的人群(为后景的辛德勒留出了空隙),有点虚;第五层,辛德勒,虚;第六层,背景,虚。

纵深调度层次繁复,视觉饱满好看。

(图26)俯拍。

音乐继续。

画内对白。

侍者脚步声。

群杂。

图26

军官问副手是否认识辛德勒,副手回头瞬间迅速变焦,现在前景虚而辛德勒位置的后景实,可以看到他叫来女记者在交谈。

(图27)

俯拍。

图27

副手回头,再变焦,前景实而后景再虚掉。

(图28)

俯拍

图28

副手走向辛德勒方向,军官和情妇交谈,声音延续到下一镜头。

俯拍。

音乐继续。

拉凳子效果声。

群杂。

副手脚步声渐落。

画内对白。

图29

18.上一镜头交谈声音延续。

越轴,女左男右。

(图30)

仰拍。

音乐继续。

画内对白。

无群杂。

图30

19.交谈声音继续延续,再次越轴,机位回到17镜位置。

用长焦镜头压缩纵深空间,前景军官景别推到特写位置,虚。

后景辛德勒和军官副手握手,实。

(图31)镜头向左小幅度移,向右小幅度摇,将视线引向辛德勒。

仰拍。

音乐继续。

画内对白。

群杂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