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207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docx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

【选择题】【课内简答题】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卖油翁》

第4课《孙权劝学》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

【解析】B只,只是。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解析】D粗略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A比得上;比得上。

B于是,就;才。

C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D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作介词“在”的后缀、无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好处;更加。

C主谓之间;主谓之间。

D推辞;言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就;就。

C因为;用。

D推辞;言辞。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代词②祈使语气③表顺承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

B.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

【解析】A用;来。

B认为;用……作为。

C主谓之间;宾语前置标志。

D于是,就;于是,就。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解析】D同辈对年长者的尊称。

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解析】A主谓之间。

B代词。

C代词。

D代词。

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解析】B辞,翻译成推辞,推脱都可以。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解析】C从侧面烘托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解析】B侧面烘托。

二、课内简答题: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文学常识:

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

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

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答:

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

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

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鲁肃:

敬才爱才。

 

(二)部编本七年级下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木兰诗》属于:

(B)

A、新诗B、叙事诗C、散文诗D、抒情诗

【解析】B叙事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市鞍马(买)B.少习射(少年时)

C.长而益精(更加)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是)

【解析】D但:

只。

3、没有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A互文,对偶。

B夸张。

C没有修辞。

D比喻,反问。

4、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A“万里”与“关山”;“戎机”与“若飞”词性和意思并不相对或相近。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解析】A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解析】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 A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解析】A这首叙事诗的主题就是歌颂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8、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

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赶着杀猪宰羊,慰问得胜归来的姐姐忙碌景象。

D、这组排比句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写出了家中的欢乐气氛。

【解析】B阿姊对妹妹归来的激动。

9、对诗的开头四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几句诗用“不闻……惟闻……”相对比的句子,写木兰在织布时不自觉地停下了工作,发出了叹息声,表现了木兰愁闷之深。

B、“唧唧”是叹息的声音。

“唧唧复唧唧”表现木兰在连续地叹息。

诗歌一开始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

C、诗的开头反复表现木兰的愁闷心情,表现木兰面对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她最终下定决心替父从军,更有利于塑造巾帼英雄的形象。

D、“木兰当户织”一句,通过木兰织布选择的地点表现她心情的郁闷,她正是借对着门织布来观赏外面的景象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解析】D.有误,“木兰当户织”引出下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二、课内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答: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答:

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答: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