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038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

人民版历史必修

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体会“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2.借用政治经济学中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到消费),来分析新政的具体措施;

3.理解经济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此循环中市场与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过程与方法

借用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关系,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现今的社会经济情况,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缓解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体会直面人生、乐观豁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学生通过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历史问题,加强对于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经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策转型的一个节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解计划与市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本课内容包含三个部分:

一、实干家罗斯福

本子目主要讲述的是罗斯福竞选上台,以及他对经济危机的一些思考。

本人认为固然要体会罗斯福的实干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罗斯福之所以能够大刀阔斧改革的政治条件;

二、施行新政

本子目主要讲述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共分两个阶段五项内容,应基于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和表现的理解。

来分析各项内容。

如市场失灵,则应该国家干预;生产过剩,则应该刺激消费与压制生产;如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则应该通货膨胀,刺激物价等等。

在本子目的讲述中,应坚持在生产与消费这一经济杠杆指引之下,对五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评价。

三、渡过难关

本子目分析的是新政对于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在这一子目中既要看到新政对于缓解美国经济危机的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又要看到新政对于缓解经济危机的有限作用,即强调二战对于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性,进而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升华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学情分析与

解决方法

一方面,学生对于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并不陌生,但对于罗斯福主导之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与方式并不了解;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政治经济学中掌握了社会生产的基本环节、掌握了市场的弊端以及宏观调控的作用。

所以在本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充分运用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知识,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体会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

生产

我们今天来上一堂物理课:

“杠杆的平衡”,如图

消费

任何杠杆都要取得平衡,大家在政治经济学中学过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只有生产和分配这一杠杆平衡和良性循环,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生产大于消费或消费大于生产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这一杠杆严重失衡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人们相信有一只无形的手——市场,可以调控这一杠杆的平衡,但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正是市场失灵,这一经济杠杆严重失衡所致,具体表现为生产过剩。

3分钟

实干家罗斯福

那么,面对经济危机,在位的总统胡佛表现如何?

共和党的总统胡佛由于受自由放任这一经济政策惯性的影响,未能做出及时的改革。

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共和党的墨守成规,致使民主党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要注意的是,尽管他并没有清晰的变革内容,甚至是变革框架,但毫无疑问,罗斯福为代表的民主党人给了美国民众一份“摸着石头过河”的变革勇气。

(赢得42州的选举人票)

不仅如此,在1932年的选举中,民主党还控制了参众两院,还有42个州长,可谓大获全胜,这些选举上的胜利都为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奠定了政治基础。

正如拉尔夫·德·贝茨所讲,“这意味着公众理解到,只有联邦权力才是足以对付这种国家灾难的唯一源泉,也才使公众接受大幅度地增加并使用这种联邦权力。

”《1933—1973年美国史》

凭借着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罗斯福以灵活与果敢的政治手腕展开了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手术”。

5分钟

施行新政

共两个阶段五项措施,强调政府刺激消费或压制生产这两个方面,以及新政的经济和社会功效

【穿越历史】假设我们是罗斯福总统的智囊团,请结合图片分析罗斯福总统所面临的问题(供需关系、物价、货币、银行、社会关系),这些问题既包括经济问题,也包括社会问题,既涉及国家大计,也涉及普通民生。

生产

板书:

供给>需求

消费

物价狂跌

通货紧缩

银行挤兑

毫无疑问,正如板书所示,面对生产过剩的危机,市场失灵,如物价狂跌,通货紧缩等,面对失衡的经济杠杆,新一届的政府所应采取的措施也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政府出面,刺激消费或压制生产,使得生产和消费之间有一个良性循环,在缓解经济危机的同时,也缓解社会危机,既兼顾国家大计,也照顾普通民生。

政府全面干预

限制

生产

消费

刺激

第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不是主要的一点,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工农业经济已经开始衰弱,最终波及到股票市场,所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由实体经济波及到金融领域,根源还在于工农业等实体经济,不同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但金融是实体经济工农业发展的基础,所以率先在金融领域改革。

1.银行停业整顿——刹住挤兑潮,赢取时间,恢复信心;

生产

2.废除金本位,实行通货膨胀刺激消费,美元贬值也有利出口;

消费

废除金本位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拓展阅读】阅读下列材料,谈谈对罗斯福货币政策的看法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1932年,在竞选成功后不久,罗斯福就要求将伦敦经济会议推迟到他正式就任总统之后再召开,1933年上台之后,他又再度要求推迟会期。

罗斯福实际上是在等待美元贬值之后的初期效果,然后根据这些效果再来决定如何应付世界经济会议。

当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勉为其难地在1933年6月正式召开之后,罗斯福一方面派赫尔率美国代表团参与会议有关稳定通货的讨论,一方面却又放手让美元继续贬值。

直到6月28日美元跌到4.38美元比1英镑之后,罗斯福毅然指示美国代表团停止在伦敦会议上讨论国际金融合作。

最终,罗斯福将美国从世界金融事务中摆脱出来,既不愿做国际金融的领导者,也不愿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合作。

(全球性经济危机来临时,切忌以邻为壑,应强调合作,承担责任等)

第二,恢复工农业生产

展示倾倒牛奶的图片

 

由于供大于求,物价下跌,成本大于收益,,牛奶的收益还不够汽油钱、销售的租金、员工的工资等成本,为稳定物价的无奈之举。

鼓励减耕减产

生产

消费

提供补贴

(财政政策)

正如前面所提,这次经济危机是由实体经济波及到虚拟经济,金融领域的变革虽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但关键之处还在于工农业,尤其是工业这一实体经济的发展。

【拓展阅读】请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美国经济的顽症在哪里?

在工业方面,虽然1920至1929年间,总产值增加50%以上,但发展很不平衡。

工人就业总人数几乎没有增加,部分行业还有所减少,新技术、新机器、新管理方法排挤了大批工人;在业工人平均工资,十年来总体下降,1920年周工资26.03美元,1929年周工资25.03美元······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2%的人所拥有······美国的生产总值从1920至1929年虽大幅增加,但分配极不平均,成为利润也就是潜在资本的部分越来越多,而作为工薪也就是消费支出的部分,却相应地减少,这就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GDP很高但是分配不均衡,致使经济杠杆失衡)

——摘自《美国通史》第5卷pp5-6.

面对这一顽症,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它的颁布旨在缓解上述经济和社会矛盾,它的主要内容是由政府出面,限制生产,杜绝倾销等盲目竞争行为,稳定物价,并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杜绝童工,促进就业,提升工人消费能力。

这一法案一方面有利于平稳经济杠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民生,如下图所示:

最高工时

生产

消费

最低工资

为了解决就业和提高民生,除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之外,罗斯福政府还举办了救济和公共工程。

正如他在竞选演讲中所说,“假如我们公民中任何一部分人陷入饥饿或极度贫困,因而有必要增加拨款以至预算失去平衡,我将毫不迟疑地把全部实情告诉美国人民,并请求他们允许我得到那笔增拨款项。

”(1932年10月匹兹堡竞选演说)

第三,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既解决经济问题,也解决社会问题,如图所示:

生产

消费

财政消费

救济和公共工程

但是救济不同于公共工程,请看下题

【习题练习】古语说: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不难发现,两者都是政府花钱刺激消费,提高民生,但相较而言,公共工程要比直接救济的花钱方式更加高明,它既提供了就业岗位,还维护了劳动者的自尊心。

其中最著名的是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和民间资源保护队。

(加图片)

世界十大公路盛景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缘石道,1933年民间资源保护队在满山乱中中开凿而来。

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若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讲,这些公共工程除了上述的经济和社会功效外,还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将国计与民生,将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典范,对当今社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如上三条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举措,凭借着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罗斯福以灵活与果敢的政治手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了雷厉风行的变革。

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罗斯福略显激进的变革却遭到了保守的联邦法院的反对。

【口头讲述】新政时期的政治斗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任后,试图以“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然而,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却不懂得“为大局服务”。

他们认为,政府不该干预经济,中央权力更不能借机扩张。

因此,最高法院在一系列案件中宣布多部“新政”法律违宪,其中甚至包括至关重要的《全国产业复兴法》。

面对上述不合时宜的判决,罗斯福极为愤怒,讥讽最高法院是“九老院”,把4位保守派大法官称为“四大黑暗骑士”。

正所谓“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在民主党强大的政治基础之上,罗斯福展开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最终,《全国工业复兴法》以新的面孔问世,那就是新政的第四条内容。

第四,保护劳工权利。

在这样的政治斗争过程中,罗斯福只能曲中求直,《全国工业复兴法》被联邦法院宣布违宪后,《全国工业复兴法》经过修改,在1935年和1938年以《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形式出现,主要内容一方面是调整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控制生产和提升劳工消费能力,不再详述。

如果说上述两个法案的通过是罗斯福高超政治手腕的体现,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则是罗斯福远见卓识的最佳代表。

生产

第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失业、养老等)如下图所示:

财政消费

社会保障体系

消费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对于提升消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并为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调制解调器,也就是通过加强或者缩减社会保障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一政策可谓是国计民生两者兼得。

【习题练习】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