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968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范登清(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甘肃民勤733308)

作者Emil:

nhm123456789@

QQ:

541862943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

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

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

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

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

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

细致的观察。

关键:

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

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

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

4.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

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

[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

[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

”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

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③为人态度:

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

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

作者强调了什么?

为什么?

不是。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孔子说: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

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

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

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

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总结迁移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

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