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8461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人体解剖学重点

1.      板障:

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2.      翼点:

额、顶颞、蝶四块骨的汇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区,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此处骨质最薄脆,易骨折。

3.      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浅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脐下4-5cm以下,由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后层,所以此处缺乏后层。

从后方观察腹直肌鞘是,可见后层游离下缘凸向上方,形成弓状线,此线以下的复制及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4.      咽峡: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

5.      肺门:

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6.      白线:

肛梳下缘以不甚明显的环形线,Hilton线,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肛门指诊时可触知为一环形浅沟。

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之间,由两侧3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

上起自剑突,向下止于耻骨联合。

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上部较宽,自脐下变窄。

白线中点处有脐环,为胎儿时期脐血管通过出,出生后形成瘢痕,时腹壁的薄弱处,易发生脐疝。

7.      齿状线:

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接形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

齿状线上下方所覆盖的上皮组织、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等方面不尽相同,临床上有一定实际意义。

8.      肝门:

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感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

9.      肺根:

出入肺门的组织()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

10.  弹性圆锥:

为弹性纤维形成的膜状结构,由左右两部形成上窄下宽的圆锥形,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

此膜上缘游离增厚,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时构成声带的基础。

弹性圆锥前部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称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常为气管内注药的穿刺部位,急性喉阻塞时,可在此切开或穿刺,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11.  胸膜隐窝:

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形成的胸膜腔,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充满的空间,称胸膜隐窝(胸膜窦)。

肋膈隐窝:

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半环形,胸膜腔最低点,胸膜积液首先聚集于此,此因我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肋间隙。

肋纵隔隐窝:

肋胸膜与纵隔胸膜转折处,因左肺前缘有心切迹,故左侧肋纵隔隐窝较大。

12.  膀胱三角:

膀胱底内面咦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

此区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黏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13.  肾门:

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地方。

14.  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

15.  颈动脉窦:

颈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位,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16.  颈动脉小球:

是一椭圆形小球,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同主动脉小球一样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1.      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在掌腱膜和指浅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弓的顶点相当于掌中纹处。

在做手掌切开引流术时,要避免损伤掌浅弓。

其分支主要有小指尺掌侧动脉和3条指掌侧总动脉,后者至掌指关节附近有个分为3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别供应第2-5指的相对缘。

因此,手指出血可沿手指两侧压迫止血。

2.      掌深弓:

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在掌浅弓的近侧,约平腕掌关节处,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由弓的远端发出3条掌深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3.      静脉角:

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动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无名静脉),汇合处夹角为静脉角。

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4.      胸导管:

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高度起自乳糜池,经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或左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动脉)。

末端有一瓣膜,防止静脉血逆流入胸导管,标本上,胸导管末端常含血液,外观似静脉。

5.      乳糜池:

位于第1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

肠干内主要含有由肠壁吸收来的脂肪成分,呈乳白色。

6.      局部淋巴结:

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的第一级淋巴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

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可沿淋巴管进入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淋巴结阻截和清除这些细菌、毒素、寄生虫和肿瘤细胞,从而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出现细胞渗出和增殖等病理变化,引起淋巴结肿大。

如果局部淋巴结不能阻止病变的扩散,病变可沿淋巴管道向远处蔓延。

因此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应其引流范围存在病变。

7.      视觉神经盘:

视网膜视部后部内面,于视神经起始处,一乳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盘的中央凹陷,视网膜中央动静脉从此穿行,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盲点。

眼底镜检查可见。

8.      黄斑:

视神经盘颞侧的稍下方约3.5mm一淡黄色区域。

活体上呈褐色或红色,感光最敏感。

眼底镜检查可见。

9.      中央凹:

黄斑中央的凹陷。

眼底镜检查可见。

10.  壶腹嵴:

为膜半规管内膜壶腹内,位觉感受器,可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11.  椭圆球斑、球囊斑:

骨迷路前庭部有椭圆囊和球囊。

球囊较小,靠前下方,下端借联合关连于蜗管。

椭圆囊底和前壁上有椭圆囊斑,球囊内的前壁上有球囊斑,他们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刺激。

12.  corti器:

蜗管下壁由骨螺旋管和蜗管鼓壁构成,与鼓阶相隔。

螺旋膜(蜗管鼓壁)又称基底膜,其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

13.  三叉神经节:

又称半月神经节,形似半月形,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前面近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包被于硬脑膜两层间的裂隙内,由假单级神经元组成。

14.  上神经节、下神经节:

舌咽神经的根丝于延髓橄榄后沟上部连于脑,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三者共同穿颈静脉空进入颅。

在空内神经干上有一膨大的上神经节,出颅时又形成一稍大的下神经节。

15.  鼓索:

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含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在面神经出茎乳空前约6mm处发出,经股室后壁入股室,沿鼓膜内面前行穿岩鼓裂至颞下窝,在此以锐角从后方并入舌神经,并随其走形分布。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在下颌下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其分泌活动。

16.  器官旁节:

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的副交感神经节称器官旁节。

17.  器官壁内节:

位于所支配的器官内壁的副交感神经节称器官内节。

18.  椎前节:

脊柱前方的交感神经节。

19.  椎旁节:

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节。

20.  交通支:

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主要含由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细胞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髓鞘呈白色,故称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是由追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色灰暗儿称灰交通支,连接与31对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之间。

37.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深浅屈肌腱和屈肌总腱鞘(尺侧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桡侧囊)和正中神经通过。

腕骨骨折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38. 鱼际间隙:

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

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鱼际间隙经第1蚓状肌管道通向示指背侧,近端为盲端。

39. 掌中间隙:

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深方。

前界自绕侧起为第3-5指屈肌腱、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后部、3、4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内届为内侧肌间隔;外界为掌中隔。

 掌中间隙经2-4蚓状肌管通2-4指蹼间隙,进而通向手背。

掌中间隙的近侧可达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可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通。

此间隙感染时,可经上述渠道蔓延。

40. 三边孔、四边空:

腋窝后壁上,共同的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腱为三边孔外界、四边空内界;四边空外界为肱骨外科颈。

 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四边空有腋神经旋肱后血管通过。

41. 股鞘:

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面和扩筋膜的深面。

呈漏斗形,长3-4cm,向下与股血管外膜融合,移行为股血管鞘。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三个腔:

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

42. 踝管:

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共同围成踝管。

 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为四个通道,通过的结构从前向后依次为:

(1)胫骨后肌腱

(2)趾长屈肌腱(3)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4)mu长屈肌腱。

 踝管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重要通道感染可沿踝管蔓延,因为某原因使踝管变狭窄时,可压迫踝管内容物,造成“踝管综合症”。

43. 梨状肌下空:

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空外侧,向外通过坐骨大空出盆腔,与坐骨大空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为梨状肌上、下空。

穿行梨状肌下空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有: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44. 颈动脉鞘:

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45. 颈袢:

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先随舌下神经走形,至颈动脉三角离开此神经,称舌下神经降支(颈袢上根),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下行。

来自颈丛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的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形成颈袢。

位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附近,平环状软骨弓水平。

颈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损伤颈袢肌支。

46. 锁胸筋膜:

是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

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47.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壁下的部的肌、筋膜和腱膜之间的裂隙,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此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沿腹股沟韧带的走形方向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长4-5cm。

 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

外口为腹股沟浅(皮下)环,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48. 网膜囊:

位于胃后壁和小网膜后方的潜在性腔隙,属于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或腹膜小囊。

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韧带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上壁为肝尾叶和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层与后两层的愈合处。

其左侧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侧经网膜空与肝肾隐窝相通。

49.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该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亦称Treitz韧带,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50. 胃床: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围成胃床。

51. 网膜孔:

又称Winslow孔,高度约为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前方范围内。

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