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79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docx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8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舒筱灿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教学课题

子宫颈疾病

子宫体疾病

课时

授课时间

12月

2日

12月

3日

12月

4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2

星期二

星期

星期四

授课对象

07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1-4

5-8

9-12

目的要求

1.掌握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熟悉慢性宫颈炎的病变特点。

 3.了解慢性子宫颈炎的病因。

4.了解子宫体疾病的常见病变与病变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慢性宫颈炎的病变特点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

难点: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教法与

学法

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1.慢性宫颈炎的的病因5min

2.慢性宫颈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25min

3.子宫颈癌的病因、类型及病理变化40min

4.子宫体疾病的常见病变与病变特点25min

5.小结5min

复习

思考题

1.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和各型特点有哪些?

2.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各型特点有哪些?

参考资料

1.吴和平主编.《病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陈莉主编.《病理学》双语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Kumar,V.等主编.《BASICPATHOLOGY》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自评

本次课以子宫颈疾病为重点,主要阐述了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它们的病变发展过程。

第九章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常见有炎症、肿瘤和内分泌失调等。

由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其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较男性多见。

积极防治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特别是加强生殖系统与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是指子宫颈的慢性炎症。

正常情况下,子

宫颈阴道部由无角化的鳞状上皮被覆,子宫颈管内膜被覆柱状黏膜上皮,并向子宫颈间质下延形成子宫颈腺。

慢性子宫颈炎时,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移行为柱状上皮。

由于子宫颈腺上皮对阴道内的菌丛和内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可表现为柱状上皮演化为鳞状上皮(即鳞状上皮化生)。

(一)病因

慢性子宫颈炎常由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

分娩或流产导致子宫颈损伤,阴道酸性环境改变,雌激素致宫颈分泌物增加或月经过多,均促进慢性子宫颈炎的发生。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或伴有腹坠、腰酸等。

(二)病理变化和类型

阴道镜检查,子宫颈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呈鲜红颗粒状,可有小囊肿和息肉形成。

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子宫颈糜烂(cervicalerosion)慢性子宫颈炎时子宫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的缺损,称为子宫颈真性糜烂,较少见。

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糜烂实际上为假性糜烂,因为子宫颈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覆盖。

由于柱状上皮薄,其下充血之小血管易显露,临床检查时,宫颈外口病变区边缘呈现边界清楚的鲜红色糜烂样改变,似无上皮覆盖样,称为子宫颈糜烂,实为假性糜烂。

病变早期,子宫颈表面光滑,糜烂处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其下黏膜固有层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称为单纯性糜烂。

病程较长者,伴有腺体增生,使糜烂面高低不平呈颗粒状或乳头状,称为乳头状糜烂。

糜烂修复时,由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增生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取代原有的柱状上皮而愈合。

增生的鳞状上皮向腺体内延伸,并取代腺体上皮细胞,称腺体鳞状上皮化生。

有异型增生时注意对病人随诊。

2.子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慢性宫颈炎时,宫颈黏膜上皮、腺体及间质结缔组织呈局限性增生,形成突出黏膜表面带蒂的息肉状物,称为宫颈息肉。

肉眼观,息肉常为常个,也可多发,数毫米至数厘米,质软,易出血,呈红色。

镜下观,息肉表面被覆柱状上皮或鳞状上皮,实质部由增生的腺体纤维组织和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构成,并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见腺体鳞状上皮化生现象。

3.子宫颈腺囊肿(nabothiancyst)在子宫颈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因结缔组织和鳞状上皮的增生而压迫或阻塞腺管,致使腺体分泌物潴留,腺腔扩张呈囊状,称子宫颈腺体囊肿又称那鲍氏囊肿。

囊肿常为多发性,直径数毫米,少数直径可达数厘米,色灰白,内含黏液分泌物。

镜下观,腺体扩张呈囊状,囊壁被覆单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囊内含黏液。

4.子宫颈肥大(cerevicalhypertrophy)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子宫颈结缔组织和腺体明显增生。

肉眼观,宫颈体积均匀增大,质地较硬,表面黏膜光滑、色苍白。

镜下观,宫颈表面鳞状上皮增厚,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增生。

二、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carcinomaofthecervix)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外统计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而在我国为第一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

子宫颈癌曾是女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对宫颈癌开展了广泛防癌普查,(如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应用),使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有提高,子宫颈癌的预后也大为改善。

(一)病因

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一般认为与早婚、早产、分娩过程中宫颈撕裂伤、局部卫生不良、包皮

垢的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2.宫颈慢性炎症、梅毒、异常分泌物等均可为致癌诱因。

3.病毒近20年来,病毒致癌作用受到重视,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HPV-16、18型与子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二)病理变化

子宫颈癌一般发生于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的黏膜柱状上皮交界处。

由于各种病因的不断刺激,在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下的贮备细胞进一步发生异常增生而导致癌变。

常见为鳞状上皮细胞发生非典型增生逐渐演变为鳞癌;若起源于柱状上皮则形成腺癌;两者混合出现,表现为腺鳞癌。

1.早期子宫颈癌肉眼观,病变区无明显改变,或局部黏膜稍粗糙、发红、触之易出血,与慢性宫颈炎相似,故易忽略。

应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镜下观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不超过上皮层下3~5mm)。

2.中、晚期子宫颈癌肉眼分四型:

(1)糜烂型:

似宫颈糜烂,病变处黏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接触易出血。

在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2)外生菜花型:

癌组织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在子宫颈口外形成乳头或菜花状肿物,表面常有坏死及浅表溃疡形成。

(3)内生浸润型:

较多见,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

切面见癌组织灰白色,呈结节状在子宫颈管内浸润生长

(4)溃疡型:

癌组织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3.组织学类型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居多,约占90%左右,其次为腺癌。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由子宫颈的鳞状细胞和储备细胞发生。

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宫颈上皮的演化呈一连续发展的过程,即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浸癌→浸润癌。

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是指

子宫颈上皮层内出现异型细胞。

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增大深染、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这种异型细胞的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

从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呈一逐渐演化的级谱样变化,而不是相互分离的病变。

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二者的生物学行为亦无显著的差异。

因此,近年来,新近的分类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统称为子宫颈上皮内肿瘤(o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CIN分为三级:

CIN-Ⅰ级相当Ⅰ级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域。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Ⅰ级

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CIN-Ⅱ级相当Ⅱ级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2/3,细胞异型性明显,核质比例增加,极性紊乱。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Ⅱ级

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2/3

CIN-Ⅲ级则包括Ⅲ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2/3,核异型性明显,深染,上皮细胞层次消失,仅表层尚见某些成熟的扁平细胞覆盖于表面。

若全层均被异常增生的细胞占据时,则为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Ⅲ级

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下2/3,核异型性较大,

上皮细胞层次消失,尚可见一些成熟的扁平细胞覆盖于表面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并不一定都发展为癌,多数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自然消退,仅少数轻度非典型增生最终发展为浸润癌。

目前认为,发展为原位癌的机率和所需时间与非典型增生的程度有关,病变级别越高,转化为癌的机率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所有非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的平均时间为10年左右,CINⅢ至少有20%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如经适当治疗,绝大多数非典型增生可治愈。

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是发病的高危部位。

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富含糖原,故对碘着色;若该部位对碘不着色,提示有病变。

此外,醋酸可使子宫颈有CIN改变的区域呈白色斑片状。

如要确诊,需进一步进行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2)子宫颈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全层,尚未突破基底膜者,称为原位癌。

如果原位癌的癌细胞通过宫颈腺口伸入腺体内,取代腺上皮的部分或全部,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然属于原位癌的范畴。

子宫颈原位癌(CIN)Ⅲ级

宫颈上皮全层皆为癌细胞所占据,但基底膜完整

3)早期浸润癌:

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已穿破上皮层的基底膜向下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上皮层下的3~5mm。

无血管浸润,也无淋巴道转移。

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4)浸润癌:

癌组织穿破基底膜侵犯间质超过5mm时,称为浸润癌,为中晚期宫颈癌。

肉眼形态分为菜花型,内生浸润型和溃疡型。

组织学类型以鳞癌最常见,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

高分化鳞癌,癌细胞分化程度高,癌巢中央有角化珠(癌珠),细胞间桥发育良好,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中分化鳞癌,细胞多为梭形,无明显癌珠及细胞间桥,对放射治疗较敏感。

低分化鳞癌,癌细胞体积小,梭形,有明显异型性,对放射治疗最敏感。

子宫颈高分化鳞癌

癌巢浸润到子宫颈间质内,可见较多的癌珠形成

(2)子宫颈腺癌:

子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子宫颈癌的10%~20%,主要起源于子宫颈管黏膜上皮和腺体。

发病年龄较鳞癌高,平均56岁。

肉眼观,大部分呈蕈状、息肉状或乳头状。

小部分位于子宫颈管内,在子宫颈外口往往看不见。

镜下观,为一般腺癌结构,高分化腺癌与正常子宫颈腺体非常相似,细胞多呈高柱状,胞浆富于黏液,胞核位于基底,往往需用多次活检才能确诊。

中分化腺癌在子宫腺癌中最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