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67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文章编号:

1672-6758(2009)01-0118-2作者简介:

王堆,在读硕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新疆乌鲁木齐。

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

邮政编码:

83004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王堆摘要:

弗洛伊德对20世纪作家面貌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方向性的。

他关于作深层无意识创作动机的研究,他的性欲升华说和作家白日梦的解析,揭示了诗人心灵的黑暗的隐蔽处,释放了隐蔽在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潘垛拉的匣子”,彻底击碎了长期以来笼罩在诗人头上的神圣光环,彻底撕破了人类的体面和文学诗意的美丽。

关键词:

欲望;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白日梦中图分类号:

I04文献标识码:

A弗洛伊德生前自诩为一位科学家,他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人类精神的“黑大陆”无意识,并明确地把现代心理学与文艺学结合起来,开文艺心理学研究之风,其影响深远广泛,几乎遍及20世纪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美学、诗学、文艺学等领域。

他通过无意识的发现而呈现人深层的内心世界,更由于他本人及其后的心理学家对文学的兴趣,通过对作家人格的剖析,为作家研究提供令人折服的证据,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古往今来理解的作家形象。

弗洛伊德未出版过一部文学专著,专论文学艺术的文章也不多,如诗人与白日梦的关系、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弑父等。

在这些专论和另一些著作中,弗洛伊德针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等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创作的动因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文学艺术的发生既非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也不是出自人们表现情感的愿望,而是源于人“欲望”的升华。

他把性欲的内驱力称为力比多,用于解释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

他认为人是装了假肢的上帝,一方面他是强有力的;一方面又是不幸的,不幸来源于他愿望得不到满足,人的愿望除了权力,财富,名誉,野心等等之外,主要是要求得到发泄和释放的性欲的愿望。

当性欲的愿望受到压抑不能实现时,往往就患精神病,这时他通过空中楼阁式的白日梦来转移他的力比多,用幻想的生活,求得虚幻的快乐和满足。

而艺术家不同,他可以以他特有的禀赋和才具,把压抑的性欲升华为艺术作品。

不仅使压抑得以控制,使不道德得以掩饰,而且以其审美品格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基本上是性格内向者,与精神病患者相去不远,他承受着本能欲望异乎寻常的逼迫”,艺术家和白日梦者的不同在于艺术家能够赋予其本能欲望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以所谓艺术美之形式掩饰其不合道德伦理之内容,于是力比多作为人的终极动力,也被弗洛伊德看作是文学发生的原初动力。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用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文化现象来补偿在现实中不能被满足的“原欲”,而在想象中得到白日梦式的满足和精神升华。

这种看法当然是偏激的,与艺术创作的规律不符合。

我不否认某些作家的文学创作的动因可能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原欲”,但是作家也是人,人除了性欲外,更多的是承担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弗洛伊德在对待性的问题上与他的追随者荣格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荣格认为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和艺术家的个人”是不同的,作为个人的艺术家也许符合弗洛伊德的分析,而作为艺术家的个人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即责任。

因此一些批评家总喜欢将充斥西方文坛的现代派的一些描写色情和凶杀的作品与弗洛伊德的文艺观联系起来。

二文学创作活动无意识或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解释是:

“无意识初看之下只是一种确切心里活动的神秘性质。

现在它的意味深长多了。

它是一个符号,显示此活动带来有某一种精神范畴的性质,而这种范畴我们是通过其他更重要的特征得到了解的,它属于一个值得我们投入最充分精力的精神活动系统。

无意识的指示价值远远超过它作为一种特质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前意识,意识和无意识,而无意识则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也有的精神机制。

艺术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那深不可测的无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理上的真实,而非浮于表面的真实。

所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躺在沙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胡言乱语,让疯子般的语无伦次的呓语及梦中的语言一股脑儿从口中涌出,弗洛伊德在阐释作家的创作活动时,便把这种自由联想与艺术想象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与想象没什么区别”。

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与我们传统文学创造的理论完全不同。

传统文学创作理论把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化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等三个阶段。

用传统的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红楼梦史记等作品,但是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却很难解释。

可见无意识理论也不是万能的,有其适用的范围。

它的出现对以后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方式对作家进行心理分析索富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不知不觉地应验了神灵的预言,走上了杀父娶母的道路,最后导致了命运的悲剧。

弗洛伊德根据自己对古希腊悲剧的知识,提取了这个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故事的相似之处,从而为乱伦的欲望发明了“俄狄浦斯情结”的术语。

他以索富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118第9卷第1期2009年2月鸡西大学学报JOURNALOFJIXIUNIVERSITYVo.l9No.1Feb.2009的哈姆莱特以及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为例,指出这些作品竟有着同一个主题:

“俄狄浦斯情节”或性欲说。

比如他说:

“哈姆莱特能够作所有事,但却对一位杀掉自己父亲,并且篡夺自己王位,夺其母亲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抑良久的童年欲望之实现。

于是对自己的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不安所取代。

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其实比这杀父娶母的凶手好不了多少”。

同样他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心理自传及其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之间寻找相关对应点,他发现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病患者、道德家和弑父的罪人,而小说中卡拉马佐夫的三个嫡生子和一个私生子等四人中,也分别为弑父者、精神病患者、诗人和宗教伦理学家,后者不过是作者本人四重人格的自我写照。

他经常发作的癫痫症,是由于弑父的潜意识欲望的悔恨感和罪疚感而引起的自我谴责和虐待,并最终将其升华到文艺创作和宗教活动上,以求发泄和解脱。

他的这些论断对后来的精神分析派批评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悲剧作品的主题有着某种启迪作用,但是如果用它来解释任何一部作品,其中就必然会蕴含谬误和荒唐之说了。

四文学创作和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性的作家所作所为同游戏中的孩子别无二致”,都近似于做“白日梦”。

文学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的实现。

他提出应当追溯到童年时代去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

康德从自由的角度也曾对文学和游戏做过阐述,即康德的“自由游戏说”,与他不同的是弗洛伊德更强调游戏的虚构性,他的表述是,人是给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创作形式起了个名字叫“游戏”。

弗洛伊德解释作为成人的作家依然游戏的原因是:

当孩子长大,不再游戏了,经过几十年的磨练,相当认真地正视生活以后,有一天他也许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消除了游戏与现实差别”的精神状态中。

作为成年人,他会回顾童年做游戏时的认真态度,并且把眼前的职业与童年的游戏等同起来。

这样来摆脱生活施加与他身上过于沉重的负担,而获得“幽默”的无上乐趣。

那么游戏时如何演绎成文学创作中的白日梦呢?

弗洛伊德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对于童年的游戏,人类从不曾,也不愿“放弃”,他认为,当人长大停止游戏时,只是放弃了同真实对象的联系,这时人们以幻想代替了游戏,营造空中楼阁,创造所谓的“白日梦”。

他明确文学已不是直接模仿真实对象的游戏,而是一种替代了幻想的虚构。

成年人的幻想与孩子之间的游戏的区别是:

孩子们不掩饰他的游戏,相反,成人却羞于披露他的“白日梦”。

他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在号召作家突破现实生活的界限,充分发挥创作性和主体作用,创作出富于想象力的作品。

综上所述:

弗洛伊德并不是一个有着系统理论修养的批评家,他虽然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但毕竟缺少严格系统的训练,他所读的作品也只限于个人爱好。

此外,他的文学观点缺少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和美学基础,因此常常容易受到攻击或歪曲甚至误解。

例如他本人向来对性的问题十分严肃,但他对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却有无限制地夸大了性的作用,因此荣格说:

弗洛伊德是用赤裸裸的情欲玷污了文学创作的崇高。

他在批评艺术家与精神病人时,原想指出这二者之间的差别,以说明艺术家在创作时是有理智的,但却被人误解为将二者蓄意混为一谈。

他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人,他的理论包罗万象、庞杂无章,也是矛盾的。

他对文学艺术的见解虽有启迪人的作用,但也时常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当中。

我们应该承认,他敢于另辟蹊径,走前人未敢涉足的地方,探索几千年来被人视为禁区的地方,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想和理论,这种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

况且他的不少理论经过几十年间的考验,已成为作家、艺术家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

参考文献1.李思孝:

简明西方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刁克利:

西方作家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霍夫曼: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潮M.三联书店,1987年4.丘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Freud'sSpiritApproachandtheCreationoftheLiteraryWorksWangDuiAbstract:

ItissaidthatinfluenceofFreudstheoryonthewriterslivinginthe20thcenturyarevolutionaryone.Histheoryaboutthedeepunconsciouscreationmotivationandthesublimationofsexualdesireandthewritersdaydreamingrevealsthedeeppsychologicalstructureofpoetshiddenintheheart.ItthoroughlysmashesthesacredringshroudedthepoetsandtearsthehumandignityofthebeautifulpoetryandliteratureKeywords:

unconscious;desire;Oedipusplot;daydreamingClassNo.:

I04DocumentMark:

A(责任编辑:

宋瑞斌)119第1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