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7309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精选.docx

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考题: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带学生游览“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用彩色笔将祁连山脉、阴山山脉、大兴安岭沿着排列顺序把山脉名称连接起来,并找出山脉名称排列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彩色笔分别勾勒出三列山脉名称的大致延伸方向。

活动一:

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三步)

步骤1──认识山脉走向和我国主要山脉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链接”:

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

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2.给出四种山脉的走向示意图,要求学生仿照教材P25“图2.6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进行判读。

3.打开教材P25,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在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学生活动】

1.明确山脉走向的概念。

2.仿照教材P25“图2.6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学会判断山脉的走向:

①东北─西南走向、②东西走向、③南北走向、④西北─东南走向。

3.在教材P25“图2.6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上分走向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步骤2──认识我国镶嵌在山脉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和平原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

1.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2.6中国地形分布”上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

观察:

连接以后形成的图形特点。

2.观察1任务的图形,对照“图2.2中国地形分布”,按照图下方的提示,在图中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将找到的地形区填写在表2.1中。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PPT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对照教材P22的“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和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13地形景观图片、卫星图片,进一步认识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征,感受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景观千姿百态的特点。

【教师总结】按照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梳理中国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作业布置】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列表格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台湾山脉,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北走向:

贺兰山脉、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小兴安岭、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①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page]

考题:

初中地理《东南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地理《东南亚》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着名新马泰旅游路线包括哪些国家吗?

他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环节二:

新课教学

一、东方“十字路口”

【提问】:

①为什么说东南亚地处东方“十字路口”的位置?

能否用图示意?

②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哪里?

③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④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

(展示马六甲海峡和世界地图)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航行到东亚、东南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二、多山的地形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图片展示】:

教师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

①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你能看出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吗?

②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③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怎样影响?

④山脉、河流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示意图)

【归纳总结】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

北高南低。

2.平原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入海口处。

3.北高南低的地势使得河流自北向南流,北部地势高峻,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低,水流平缓,工农业发达。

4.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环节三:

小结作业

1.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重点是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2.作业: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你对新课标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具体表现在:

①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②学会地理思维;

③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④形成环境伦理观念;

⑤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

⑥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

2.请简述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page]

考题: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里看到,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口特别多,但是西部地区的人口却很稀少,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环节二:

新课教学

【图片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1-2-4“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下列问题:

①说说京、津、沪、苏、鲁、豫、皖等省级行政区域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千米2以上?

②说说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③找出黑河—腾冲线,说说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

【教师讲述】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尤其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尤其是西部内陆高山、荒漠地区,人口最为稀疏。

【活动探究】比较人口密度的差异。

根据图1-2-5分别计算出两地的人口密度。

据此试从地形、气候、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为何差异悬殊。

【教师提示】

(1)自然条件差异:

(2)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

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西部经济欠发达。

(3)从交通上看:

东部交通便利;西部交通不便。

【活动探究】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新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看图展开探究活动

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人口密度大;西北人口密度小。

学生阅读:

我国城乡人口分布的变化

读图总结:

突出表现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集中。

【巩固提高】

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到人口比较稀疏的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环节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东部沿海城市,进而引发了人口的压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造成我国在地域上人口分布不均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东部靠海,气候(季风区)地形(多平原,丘陵,少高原盆地)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适于人民居住和发展农耕(水田旱地)。

这里也是城镇化较发达处。

东部因处于季风区,气候湿润,温差小,适于作物生长,人口大量集中,植被主要为森林,草原,农田等。

西部除去准格尔盆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底外,处于非季风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人口稀疏,植被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2.你认为自己的地理教学有哪些特色?

【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①导入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②语言充满热情,教学过程极富情感。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创新、反思与总结,在主流教学模式下,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特色之路。

[page]

考题:

初中地理《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地理《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新闻时政导入法:

【资料展示】“情系‘三农’谋发展”。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

什么是因地制宜?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因地制宜概念

教师设问:

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请同学们思考:

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大小兴安岭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最终展示结果:

A.大兴安岭—林业(山地、湿润)B.华北平原—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内蒙古高原—畜牧业(高原、降水少)D.洞庭湖沿岸—渔业(河湖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因地制宜就是把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者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生长的地区,以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条件和优势。

如“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师设问:

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三)作业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例吗,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你认为地理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有哪些呢,举例说明?

【教学评价问题】

【参考答案】

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地理教学媒体有多种分类,我们依据地理教学媒体物质属性及其分类功能分为语言、图像、实验、电教、系统五大类媒体。

比如,地图、照片与绘画、统计图、电视等。

[page]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有物理学家提出,造成恐龙大绝灭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

那么火山又是何方神圣,竟能如此厉害的让称霸一时的恐龙遭受灭绝呢?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景观图。

设问:

这些山脉的成因相同吗?

【新课教学】

一、基本概念(观察图片,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曲是褶皱的一个弯曲。

二、背斜和向斜

设问:

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