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7236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十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

一、(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

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揭秘“中国天眼”选址过程

白皓 王景烁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安放“观天巨眼”的洼地“大窝凼”成为“地球上最美的眼窝”。

2002年11月,贵州工业大学教师、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后宋建波接到大射电望远镜台址第二轮选址科研任务。

“如果把每个可以建造望远镜的天然洼地比作一个‘窝’,那我们的研究范围内到底有多少‘窝’,这些‘窝’都在哪里?

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用的技术手段又非常有限,只能用‘笨办法’一个一个找,一个一个数。

”宋建波说。

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等身高的地形地质图里。

从1∶500000的地形地质图看起,岩石的分布特征让他们首先确定了“窝”肯定不会出现的地理位置,排除这些之后,其他区域就可能有适合望远镜“安家”的“窝”。

2003年7月,经过多次筛选,一个由743个“窝”组成的备选洼地数据库正式形成。

紧接着,科研团队拿着一份“苛刻”的指标,评价每一个“窝”的情况。

最终,743个“窝”里筛选出82个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当时贵州的交通状况很差,有时调查一个“窝”路上要花一天时间,越野车顺着狭窄的山路前进,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开到实在没办法前进的地方就停下来,大家徒步走到“窝”里。

一些地方官员打听到选址消息后千方百计联系科研团队,希望能把建设地址定在自己的县里,一方面在建设周期带动的投资拉动效益巨大,另一方面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对当地经济、科技、社会水平的发展影响深远。

整个科研团队当时抱着一个信念:

哪个地址最合适要靠科学计算成果得出来,选址结果要对历史负责。

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后,他们计划开发一套仿真系统,立体呈现每一个重点考察的“窝”和大射电望远镜结合在一起的样子,再对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几何、地质、工程等条件进行综合计算。

这套系统的学名叫作“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通俗讲就是用来计算每个洼地最合适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如果确定要建500米口径的FAST望远镜,那么就计算哪个“窝”建设工程量最小。

“这是我们科研团队的首创,以后类似的望远镜选址都能用上,选址难题就能找到解决之道。

”宋建波说,这个系统应用起来轻巧,但开发起来比想象中难很多,开发者除了要有地质学的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功底,“有时还需要一些灵感”。

系统最终给出了团队最想要的答案:

挖方模型计算误差仅为0.44%,填方模型计算误差为0.66%,系统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系统还能计算出整个望远镜球心的建设位置,这将有利于施工阶段减少误差。

计算结果同时显示,“大窝凼”最适宜建设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为546米,最符合FAST500米口径的需求。

之后,科研团队对“大窝凼”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计算。

2006年,FAST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可以建造望远镜的“窝”可能有很多,宋建波科研团队的任务便是从众多的“窝”中选出各方面综合条件最佳的那一个。

B.宋建波科研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当地政府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中国天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