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816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docx

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

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古代)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怀柔一模)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在①定都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B.五代时期某些政权曾在②处建立都城

C.明朝在③处定都并设置内阁

D.④处是隋唐大运河的最南点,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①是陕西省咸阳,是秦朝都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②是河南开封,是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③是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是在设置内阁之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④是杭州,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点,也是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

其统治期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公元前2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70年左右,故A项错误;公元前2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130年到公元前101年左右,故B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早期一般指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70年左右,故C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晚期一般指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1年左右,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举措(  )

A.导致了七国之乱    B.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消弱了王国势力    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知识点】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从“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的推恩令,七国之乱是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的,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出现于西汉初年,在汉武帝统治之前,故B项错误;推恩令使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实力,故C项正确;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上述言论反映了(  )

A.克己复礼的主张    B.独尊儒术的建议

C.顺应自然的理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意立王引导民众从善,不是克己复礼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不是反映打压其他学派独尊儒术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是把人类世界和所谓的天意联系在一起,不是说顺应自然,故C项错误;材料借所谓的天意树立王的权威,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通州摸底)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

“梨洲不汲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

”其中“最精彩之一部分”的政治理想是指(  )

A.挑战“重农抑商”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学说    

B.反对“家天下”的观念,极力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治是人治的基础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工商皆本”是经济思想,不是政治理想,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思想,而且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观点,也不是政治领域的概念,故C项错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是黄宗羲的“法治”观,是他反对君主专制的理论中的一部分,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6·怀柔一模·)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

A.孟子亚里士多德  B.郭守敬牛顿C.徐光启达尔文 D.曹雪芹但丁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亚里士多德

【解析】孟子与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故A项正确;郭守敬是13世纪元朝人,而牛顿生活在17世纪,故B项错误;徐光启是17世纪明朝人,达尔文生活在19世纪,故C项错误;曹雪芹是18世纪清朝人,但丁是13-14世纪意大利诗人,故D

项错误。

_

【答案】A

7.(2016·海淀一模)“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的了解并遵守古代礼仪。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他都应是仁慈、明智、勇敢的。

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

”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戈拉   B.老子C.孔子   D.苏格拉底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

【解析】“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的了解并遵守古代礼仪”、“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体现了孔子的仁和礼的思想,普罗泰戈拉忽视人的道德,老子主张无为,苏格拉底主张美德,侧重于个人,选择C项符合题意。

_

【答案】C

8.(2016·西城一模)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

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

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

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孔子和老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孔子创办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符合“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物质基础,但秦朝仅存二世,没有形成百年基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_

【答案】D

9.(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史载:

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

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介绍了三则棉花种植面积超过粮食的例子,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且根据“获利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农民种植棉花是为了投入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来小农经济的衰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市镇经济的概况,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6·丰台期末)下列名人名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②“《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③“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④“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是明代李贽名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汉代董仲舒大一统的观点;“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是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观点;“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是南宋朱熹的言论,选择D项符合题意。

_

【答案】D

10.(2016·北京通州摸底)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当,宋朝出现了冗官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①正确;宋朝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故②正确;为了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故③正确;因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6·西城期末)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

“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

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②开始统一度量衡

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④应用数学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根据材料中铭文的内容“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得出通过对诸州的度量衡的统一规定,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①正确;战国商鞅变法时统一度量衡,故②错误;维护思想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错误;材料中涉及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说明东汉时期我国的数学侧重于应用方面,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2016·昌平期末)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

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

此现象说明(  )

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君主对士人行宾主之礼说明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教育问题,故B项错误;君主对士人的重视不能说明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以吏为师”是在秦朝,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_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題共3小题。

第13小题16分,第14小题12分,第15小题24分,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东城期末)(16分)文书档案——国书——咨文

材料一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

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

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

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

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

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

档案工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相同点。

材料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

“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1901年,《辛丑条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