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734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docx

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厘米分米米

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

第1课时 用不同的工具测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议一议、试一试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硬币、曲别针、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你们高兴吗?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度,可以用手比划。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1)选一选:

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教材的长,每人选一样。

(2)量一量:

四人一小组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段对齐。

(3)说一说:

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

量的结果是多少?

(4)议一议:

为什么同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呢?

小结:

测量同一长度,选的标准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的长度。

(1)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桌子的宽度,铅笔、橡皮的长度……

(2)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

如果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长度不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正确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3.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1)全体同学用小方块或其他同规格物品去测量数学教材的长度。

(2)汇报测量结果。

(3)提问:

为什么这次测量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呢?

怎么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相同呢?

(4)小结:

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宽、高。

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3.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在小组内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你懂得了什么?

2.在全班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

五、课后延伸

估一估,再实际量一量你家的饭桌、你的小床、卧室的窗户各有几支铅笔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家的饭桌长一些,谁的小床长一些……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工具测量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的长度。

3.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不足之处] 整堂课上得很累,一是学生有点乱,二是感觉教得有点死板,很机械,课堂气氛不活跃。

另外在练习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练习,知识深度挖掘还不够。

[再教设计] 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习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第2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尺、练习纸、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教师激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同学们猜一猜,知字去口来添豆。

(短)哪位同学知道短的反义词?

(长)

师:

你们的课桌面和老师的课桌面相比较一下,哪个长,哪个短呢?

能看出来吗?

  生:

老师的长,我们的短。

师:

对,你们很聪明,那究竟我的比你们的长多少呢?

要找答案怎么做呢?

生:

量一量。

师:

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试着去量一量吧。

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

(答案不唯一)

师:

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

(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

(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2)导入主题:

你们的办法真妙!

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教学,感知1厘米。

我分五步进行教学。

1.认识尺子。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子上有些什么?

生给出答案。

师:

看老师这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和同学们的尺子比一比,老师的尺子光光的,还缺少什么呢?

生:

缺少一些竖线和数字。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直尺上的1厘米长度。

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

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让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

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师:

你能用两个手指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

(师做拇指与食指比划状)

4.找生活中的1厘米。

请在你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观察,汇报。

5.认识几厘米。

数一数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4厘米、6厘米中呢?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

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

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三、学习测量方法

1.动手实践,探索量法。

出示已经裁好的纸条。

谈话: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现在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请看,这是一张纸条,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量它的长度的,并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看谁看得最仔细。

教师演示量纸条的过程,学生观察,说出纸条的长度。

2.谈话: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但是,老师却碰到了一些数学小马虎,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马虎在量物体时是如何做的?

(1)你认为他量的对吗?

哪儿错了?

说说你的看法。

(2)这种量法对吗?

(3)这种呢?

作为朋友,你想告诉小马虎在测量物体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发表建议。

老师也想告诉他:

先放好尺子,再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线段。

谈话:

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不但总结了量物体的方法,还帮助了数学小马虎。

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

在作业纸上,有两条线段,请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然后再比一比哪一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2,3题。

五、课堂总结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它们。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物体长度从“0”开始。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感受1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

直尺上从刻度0到1,2到3……都是一厘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中,反馈评价不及时。

这节课活动较多,没有做到随时根据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评价,致使本节课的部分注意事项占用了下节练习课的时间。

没有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本节课中做到了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但没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也没有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再教设计]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第3课时 直尺和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例2;试一试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线段、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体会线段的特征。

【教学重点】

测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线段的画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条、毛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

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PPT课件出示谜面):

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指名学生回答:

毛线。

师:

怎样测量毛线的长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能学会测量。

二、探究新知

1.复习直尺的有关知识。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尺,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现在请同学们在直尺上用手比划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长度。

学生练习:

在自己的直尺上用手比划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长度。

2.用直尺测量彩色纸条的长。

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测量了橡皮的长度,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直尺测量出你准备的彩色纸条的长度吗?

快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测量。

然后找代表汇报。

师:

在用直尺测量纸条的长度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

3.感知线段的直。

师:

请大家拿出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4.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

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5.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页例题第

(2)问,拉紧的一段毛线叫线段吗?

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绳子照着操作,指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给同学们看,感知什么是线段。

师:

同学们知道线段都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师:

哪些东西的边还可以看成是线段?

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小结:

我们把像教材第5页下方那样的图叫做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6.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

线段可以度量吗?

让学生量一量教材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

先把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直尺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

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结论。

7.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