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77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docx

090307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三

2009年华大七年级语文“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三)

学生:

朱炜立

立意

【能力定位】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

主题,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表达,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所以,一篇文章立意的成败或质量高低,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成败或质量优劣。

因此,下笔前一定要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

【要点阐释】

初中语文大纲提出: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

”这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确定了主题,就好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有了航灯。

立意的要求可简括为“五要”:

(一)正确。

所谓“正确”,指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必须有积极的意义,自己的看法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

这是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通过叙述这件衬衫的来历,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爱护人民、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这个立意就是正确的。

但是,有少数同学由于认识水平低,缺乏是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来宣扬。

譬如作文题《尝试》.有个别考生把自己“谈恋爱”“打架”“偷东西”“吸烟”等一些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二)深刻。

所谓“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应该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的,或可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是有深度,有层次性的,等等。

如《琐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

(三)鲜明。

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谁非,态度必须明朗,旗帜必须鲜明。

例如《火刑》一文.无论记叙还是描写,无论抒情还是议论,都饱含了对布鲁诺为坚持科学、捍卫真理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的热情赞颂,使人读后感受鲜明,印象深刻。

另外还要明白,立意要求鲜明,但表达时却要注意“含蓄”,就是说,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的身上。

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

至于在记叙中适当地插人一些抒情和议论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种“龙睛”的数量和位置是有限的,决不能胡点滥点,否则,周身是“睛”,便不成其“龙”

(四)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有的同学作文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实际上还是没有中心。

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电视里看高水平足球赛这一习惯,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时,中间穿插了一大段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

这样,原主题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主题,反而冲淡了主题,使人不知所云。

(五)立意要新颖。

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话题作文“拔河”,常规的立意往往是“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之类,而有个考生却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深挖下去,由一方联想到双方,由团结联想到竞争;从双方相互竞争的角度来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见,显得深刻而又别致,令人振奋。

【实例解说】

实例一:

考试

题解:

“考试”可以实指某门课的一次考试,也可以泛指生活中遇到的某一件事,对自己具有“考试”的意义。

立意:

(1)某学科的一次考试,得心应手,考得很出色。

这说明只要平时努力学习,方法对头,考试前认真复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2)某次考试,对着试卷发呆,抓头搔耳答不出,因为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抱佛脚,所以肯定是考不好的。

(3)平时全部精力放在读课本上,考试前起早摸黑的复习,许多题目的答案都背得滚瓜烂熟,自以为考试不成问题,可是试卷发下来却傻了眼,题目大多数是“活”的,是着重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结果考得很糟。

从而认识到,学知识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要会举一反三。

(4)连续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而我在班里是有名的勤奋生,由此可见,要想成绩好,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否则,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5)一次考试中,某个题目答不出,便设法偷看书,但试卷交上去后,心里总是不安,后来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这说明,“考试”不仅仅是考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考人的思想品质。

(6)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出色,但有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件事,表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或者是思想品质低下,等于“考试”不及格。

说明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试,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室里考出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在人生的道路上考出好成绩则更重要。

辨析:

立意

(1)(2)比较平淡,写出的文章一般化。

(4)的观点则不正确,与“勤能补拙”相悖。

其余三种都比较好;写出的文章可以有曲折,有波澜,能吸引人,说明的道理有一定的深刻性。

特别是立意(6),运用反向思维审题,脱开惯例,不落窠臼,写了另外一种意义的考试,不仅新颖、独到.而且寓意深刻。

实例二:

爸爸的业余爱好

题解:

“爱好”指的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参加活动,“业余”指的是工作时间以外的即非专业的。

立意:

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好养花的人。

②写爸爸业余爱好养鸽子,卖鸽子赚了很多钱,表现爸爸勤俭、聪明。

③写爸爸业余爱好打乒乓球.并在区县运动会上得了奖说明业余爱好的意义。

④写爸爸业余坚持练书法,说明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⑤写爸爸一吃过晚饭就请人到家“筑长城”,常常折腾到深更半夜.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希望爸爸不要做“糊涂爹娘”,要关心子女的成长,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要给子女做出一个正确的榜样。

⑥写爸爸今天爱好这个,明天爱好那个,结果什么都没有学会,说明用心浮躁不专,见异思迁,则将一事无成。

辨析:

这个命题,只是对记叙的内容作了范围上的规定,并不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可是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把爸爸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写清楚就是中心明确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立意①就是这样。

就心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解决好立意问题。

立意②的观点、认识都不正确。

立意③中心思想容易空洞,这是立意之忌。

立意④既明确,又比较自然贴切,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起来,是比较好的。

立意⑤⑥的材料大多数同学是不会去写的。

他们认为“筑长城”算不上业余爱好;所谓业余爱好,一定要是正当的、高雅的、其实.问题不在于你写什么材料,而是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及怎样表现这些材料,立意⑤⑥所写的都并非正面的、“重大”的材料。

但作者在写这些材料时表达了正确的观点。

这样的立意有助于我们开拓作文时的思想——从另外一面或者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的眼界就开阔多了。

实例三:

我家的新鲜事

题解:

“我家”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新鲜”限定了材料的性质,是题眼。

所以,本文所记的事情,就当前看在一般家庭里是很少出现的,或者是虽已出现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自己家里,则应是第一次出现。

在注意“新鲜”的同时,还要重现材料的思想意义,立意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反映时代精神,从小处选材,从大处立意是写好这个文题构思的原则。

立意:

①爸爸经营服装生意,今年又赚了一大笔钱,乐得全家人合不拢嘴,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啊!

②除夕夜,我和爸妈不再给奶奶磕头,而以鞠躬的方式向她老人家致意,奶奶乐哈哈的,这充分表现了我们对奶奶的孝敬,又反映了在改革的年代里奶奶的思想观念所发生的转变。

③二哥“出嫁”了。

一般是男婚女嫁,现在二哥被招婿,男到女家,与众不同,这件新鲜事,反映了改革年代人们的新思想、新观点及社会新时尚。

④写爸爸先前对学文化、学科学有偏见,随着工厂改革的不断发展,他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学习,主动参加厂里的职业培训,回家后还继续钻研。

碰到不懂的问题,竟以我为“师”,虚心求教。

这说明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知识的重视与渴求。

⑤周末,爸爸主持召开“家庭时事报告会”,我和爸妈积极登台演讲,讲述评议国内外重大事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表现了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

⑥姐姐自由恋爱.爸妈坚持反对,姐姐一气之下,和其男友离家“出走”,妈妈痛苦万分,爸爸后悔不己。

肯定了新时期青年男女的斗争精神,批评了少数包办儿女婚姻者的错误思想。

辨析:

立意①不合题意,既说“又赚”,表明这件事在家并非首次,谈不上新鲜;而当今社会,经商赚钱比比皆是,这就更算不上新鲜。

立意②立意不当。

“鞠躬”并不能“充分”表现孝敬。

③④⑤都较好,立意既合题,又有深度。

立意⑥按理说是合题的,观点也基本正确,但细细品味,又觉不妥,本文宜写正面材料。

实例四“脚印”的联想

(1)从“脚印”想起了鲁迅在《故乡》中的话: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从“脚印”的大小、深浅可以鉴别人的高低、胖瘦,这有助于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3)“一步一个脚印”,使我想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作风,每做一件工作都要有一分效果,一份贡献。

(4)人走过后就会留下脚印,从而联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该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

(5)有的人总是踏着前人脚印走路,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来。

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解说:

联想要自然,立意(l)就不自然。

从“脚印”想到“路”是可以的,但是鲁迅的一段话是把希望比喻为路,说明希望在于实践的道理,而从“脚印”想到鲁迅的话,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显然十分模糊。

联想还要有深意,立意(2)从“脚印”想到公安人员缉拿罪犯,这联想虽自然,但这是一种现象,没有说明本质的、发人深省的问题。

由此分析来看,立意(3)(4)(5)都是比较好的。

实例五文题:

《我爱读的书(刊)》。

提示:

我爱读的书(刊)可以是一类书(刊),也可以是一种书(刊),或一本书(刊)。

要求说明爱读的原因,突出“爱读”二字,突出文章主旨。

立意:

(1)我爱读童话书刊——童话刊物:

《智慧树》,我每期必读;《世界著名童话选》,我读了好几遍;《宝葫芦里的秘密》、《一只想飞的猫》等我国著名作家写的童话,我也爱读。

我爱童话,因为童话书刊内容生动,想像丰富,情节离奇。

(2)我爱读期刊《少年文艺》——它是本文艺读物,内容切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栏目丰富多彩,有小说、散文、诗歌、特写,有文艺信箱、讽刺小品、习作园地、新芽

(3)我爱读《学语文》、《中学生阅读》、《作文通讯》——这三本期刊有一个共同特点:

提供五彩缤纷的语文信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较快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说能力。

(4)我爱读《上影画报》——它色彩鲜艳,装帧美观。

解说:

立意,对说明文来说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即说明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立意

(1),童话的特点:

生动的内容、丰富的想像和离奇的情节。

立意(3),三种期刊都是语文学习的读物,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主旨都很鲜明。

立意(2),写的一种期刊,主旨也符合《少年文艺》的实际,说明了爱读它是因为内容有针对性,形式多彩丰富。

立意(4)主旨是色彩鲜艳,装帧美观,虽符合《上影画报》的特点,却不合本题要求。

色彩和装帧,不能作为爱“读”的原因。

如果题为《我爱的书(刊)》,那么它的色彩装帧好,可成为“爱”的因素。

可见,《我爱读的书(刊)》和《我爱的书(刊)》两题有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