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500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docx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一实践技能(第一站)

一感冒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一辛温解表一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辨病: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辩证: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一辛凉解表一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辨病: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辩证:

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一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薷饮加减

辨病:

汗少,肢体酸重辩证:

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一益气解表一参苏散加减

辨病: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辩证:

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

力。

2.阴虚感冒一滋阴解表一加减葳蕤汤化裁.

辨病: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辩证:

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辨病:

咳嗽辩证:

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一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一桑菊饮加减

辨病:

咳嗽辩证:

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一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一桑杏汤加减

辨病:

干咳,连声作呛辩证:

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一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一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

咳声重浊辩证:

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一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一清金化痰汤加减

辨病:

咳嗽气息粗促辩证:

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证一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一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辨病: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辩证:

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脉弦数。

4.肺阴亏耗证一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一沙参麦冬汤加减

辨病: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辩证: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

质红、少苔,脉细数。

三哮病

发作期:

1.冷哮证一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辨病: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辩证: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

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证一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辨病: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辩证:

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

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3.寒包热哮证一解表散寒,清化痰热一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辨病:

喉中鸣息有声辩证:

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燥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4.风痰哮证一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一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辩证:

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

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

舌苔厚浊,脉滑实。

风痰哮证,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痰。

5.虚哮证一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加减

辨病: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辩证:

咯痰无力。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一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一六君子汤加减

辨病:

气短声低辩证:

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肺肾两虚证一补肺益肾一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辨病: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辩证:

脑转耳鸣,腰酸腿软。

预防:

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证一宣肺散寒一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辨病: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辩证:

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2.表寒肺热证一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一麻杏石甘汤加减

辨病:

喘逆上气辩证:

形寒,身热,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3.痰热郁肺证一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一桑白皮汤加减

辨病:

喘咳气涌辩证:

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4.痰浊阻肺证一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

喘而胸满闷塞辩证:

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5.肺气郁痹证一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加减

辨病: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辩证:

平素常多忧思抑

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虚喘:

1.肺气虚耗证一补肺益气养阴一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辨病: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辩证:

咳声低弱,自汗畏风。

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

2•肾虚不纳证一补肾纳气一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辨病: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辩证:

气不得续。

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阴纳气。

3•正虚喘脱证一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辨病:

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辩证:

心慌

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五肺痨

1.肺阴亏耗证一滋阴润肺一月华丸加减

辨病:

干咳,痰中带有血丝辩证:

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苔薄白、边尖红,脉细

数。

2.虚火灼肺证一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辨病:

时时咯血、血色鲜红辩证:

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舌

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纟田数。

3.气阴耗伤证一益气养阴一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辨病: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偶或

夹血,或咯血辩证:

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4.阴阳虚损证一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加减

辨病:

咳逆喘息少气辩证:

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六心悸

1.心虚胆怯证一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一安神定志丸加减辨病:

心悸不宁辩证:

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2.心血不足证一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一归脾汤加减

辨病:

心悸气短辩证:

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以生脉散加减,有益气养阴补心之功。

3.心阳不振证一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辨病:

心悸不安辩证: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4.水饮凌心证一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一苓桂术甘汤加减辨病:

心悸眩晕辩

证:

下肢浮肿,形寒肢冷,流涎,舌淡胖,苔白滑。

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5.阴虚火旺证一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一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辨病:

心悸易惊辩证:

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耳鸣腰酸,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

6.瘀阻心脉证一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病:

心悸不安

辩证:

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七胸痹辩证:

舌红,苔

1.心血瘀阻证一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一血府逐瘀汤加减黄腻,脉弦滑而

辨病:

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辩证:

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暗红,或数。

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

2.气滞心胸证一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一柴胡疏肝散加减

辨病:

隐痛阵发,痛无定处辩证:

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

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

热;便秘严重者,加当归芦荟丸以泻郁火。

3.痰浊闭阻证一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一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辨病: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辩证:

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

痰浊闭阻证,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

4.寒凝心脉证一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一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辨病: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辩证: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

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阴寒极盛,胸痹重症,表现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

微者,当用温通,予乌头赤石脂丸。

5.气阴两虚证一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一生脉散合人参养容汤加减

辨病:

心胸隐痛辩证:

心悸气短,动则益甚,面色白。

6.心肾阴虚证一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一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辨病:

心痛憋闷辩证:

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

7.心肾阳虚证一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一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辨病:

心悸而痛辩证:

自汗,动则更甚,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

温。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上凌心肺,症见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心肾阳虚,

虚阳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

八不寐

1.肝火扰心证一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一龙胆泻肝汤加减辨病:

不寐多梦辩证:

急躁易怒,口干而苦。

2.痰热扰心证一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一黄连温胆汤加减

辨病: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辩证:

口苦,头重。

3.心脾两虚证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一归脾汤加减

辨病: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辩证:

心悸健忘,神疲食少,腹胀便溏,面色少华。

4.心肾不交证一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一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辨病:

心烦不寐辩证:

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5.心胆气虚证一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一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辨病:

虚烦不寐,触事易惊辩证:

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

九痫病

典型发作: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

1.风痰闭阻证一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一定痫丸加减辩证:

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一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一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6.脾胃阳虚证一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一理中汤加

 

3.

辨病:

饮食稍多即吐辩证:

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

7.胃阴不足证一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一麦门冬汤加减

瘀阻脑络证一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一通窍活血汤加减

辩证:

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

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4.心肺两虚证一补益气血,健脾宁心一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辩证:

5.心肾亏虚证一补益心肾,潜阳安神一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辩证:

神思恍惚,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

十胃痛

1.寒邪客胃证一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一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辨病:

胃痛暴作辩证:

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

2.饮食伤胃证一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一保和丸加减

辨病:

胃脘疼痛辩证:

胀满拒按,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3.肝气犯胃证一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一柴胡疏肝散加减

辨病:

胃脘胀痛辩证:

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长叹息。

痛势急迫,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乃肝胃郁热之征,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

4.湿热中阻证一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一清中汤加减

辨病:

胃脘疼痛辩证:

身重疲倦,纳呆恶心,舌苔黄腻,脉滑数。

5.瘀血停胃证一化瘀通络,理气和痛一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辨病:

胃脘疼痛辩证:

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