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docx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
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坚持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和渗透德育,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
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
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
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
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如何有效调节或控制二者的关系
要注意整体效应,将有效调控置于多维的教育大系统之中,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调节好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宏观调控必须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一是重视合力作用,促进教学管理中诸因素同步协调。
这里的合力是指对实现一定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实际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种影响的统称。
系统科学思想是研究系统合力的科学方法,从合力出发思考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领导思维科学的基本点。
只有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事物,才能使两者的关系在广阔的时空中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进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我们在考虑两者结合时,再不是将德育局限于某些活动或课程,再不是将教学看成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要把校内因素与校外因素、受控因素与非受控因素、明显因素与隐蔽因素、趋同因素与冲突因素等等都结合起来一并思考。
这样,视野更广阔,角度更新颖,运筹帷幄,使两者在教育系统中取得优化结合的效果。
譬如,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只注意到校内因素如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实际上,校外因素也会对教学管理中心产生复杂的影响,如学生的社交、社会影响等;教学管理中心不仅受受控因素影响,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象学生来源,学生中的亚团体等非受控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影响教学的显性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科书规定的内容等对教学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有些超出教育工作者意识范围的隐性因素如文化传统对教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亚团体中的某些行为准则等,往往会产生微妙而复杂的影响;至于趋同因素,如家庭与学校的愿望、教学后勤与教师的工作等,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也具有积极意义。
但不良社会风气、师生之间的隔阂等冲突因素,有时更会起着抵消甚至超出趋同因素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教学管理中心的,其中有相当多的因素就具有双重性,既属教学范畴,而更多的是难分难解,如果机械地割裂开来,就事论事,不从合力角度处之,就谈不上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是树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和全程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教师的教育优势。
说到德育,人们容易想到党支部、德育处和班主任的职能,而教学管理与科任教师则不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在实践上则使德育与教学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
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
这是保证在宏观系统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
三是找准最佳途径,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道。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
这一思维的意义在于:
1、顾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2、使德育工作的着眼点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从以即时教育活动为主转为以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为主,使德育工作找到了值得依赖的客观凭借。
3、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因而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道,对德育和教学都是强化的过程,而不是削弱。
应当指出,主要渠道并非唯一渠道,强调主渠道的作用,并不排斥其它教育形式,有些形式在一定条件不仅需要,而且显得极为重要,两种渠道的作用是互为补充,不能替代的,片面强调某一种渠道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
三、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
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
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还应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如音乐课的组织管理是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的,音乐是个体和集体合作的艺术,在共同的目标下,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精神。
数学课的组织管理是在计算之中,不论是听讲,还是自己动手运算、口算、笔算、板演,都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准确无误,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
在教学组织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完成要求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正确地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有人曾对课堂上学生受到表扬、批评的情况做过调查,学生受到表扬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
“高兴,回家就向家长报喜。
”还有的学生说:
“舒服”、“痛快”、“想争取经常受表扬”。
看来,表扬的教育效果是强烈的。
学生受到批评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
“难受,怕同学下课讥笑。
”还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服气,一种是当众受批评觉得丢脸,一种是认为老师批评得不准确、不公正。
由此看来,有的批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尽量少用批评。
教师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严格检查,多发现积极因素,用不同方法、不同程度的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是教学方法管理中德育因素的作用。
教学方法管理是达到教学管理目的,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手段。
平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它在实施德育方面的作用。
其实,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德育任务有着特殊的作用。
有教师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
“在学习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结果表明,由于教学方法好而使学生印象深刻的居首位。
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
“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
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
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
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其三是教学育人能力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
提高教学管理中德育实效的关键不是教师愿不愿育人,而是能不能善于育人。
这就需要注意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管理。
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怎样提高教师教学育人能力呢?
在管理中应力求具备三个条件:
1、占有丰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知识贫乏既谈不上教书,也谈不上育人。
所谓占有丰富的知识,首先是指具有本学科系统知识,熟悉和掌握本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只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把握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其次是本学科知识。
构成学科史的那些创造发明、历史事件、代表人物都闪烁着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以及为本民族抗争与奋斗、创造与发展的优良传统,都是青少年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营养。
此外,还要有其它学科的广泛知识。
在教学中或对比或引证,广泛联系,触类旁通,知识随手拣来,为我教育所用,采撷各种思想的花朵充实课堂教育,使德育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2、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
不懂辩证唯物论,就不能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不会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师不具备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意识,也就不能时时处处以向上的情绪、优良的品质、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这样课堂德育的效果将大大将低。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知识修养,还必须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去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辩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深刻地理解它,正确地把握它,准确地阐释和讲授它。
对于教师来讲,与其昏昏是决不会使人昭昭的。
教书育人需要教师较系统地学习马列知识,这样政治思想功力越深,教育效果将越好。
3、掌握渗透和贯穿的规律。
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概括说就是渗透和贯穿。
所谓渗透就是把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随着知识一同渗入学生的心田。
但所渗透的德育内容必须是教材本身所含有的,只不过教师把它提炼出来,又渗进知识传授之中。
渗透要求在教学管理中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两者要水乳交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所谓贯穿,就是德育要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因为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教育因素,也存在着教育的机会,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考虑到讲课中如何贯穿教育,对辅导、作业等环节也都有认真地考虑。
怎样掌握规律呢?
具体方法大致有四个:
第一、组织进行直接传授。
如举办教书育人系列讲座,给予较系统的知识,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
进修部门开设专门课程,或请人介绍经验。
此外,各层各级的教研机构组织各科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备课活动,把方法的传授具体落实到教材的一章一节。
第二、组织进行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直观、生动、效果好。
既可以给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