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423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胸外术后并发症.docx

胸外术后并发症

胸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处理

     【术后处理】

1.术后一般处理PostopetativeManagement

    

(1)术后早期的监测 

    开胸术后心肺方面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3d内,因此术后立即开始持续的心肺功能监测是必要的。

有条件的单位术后应将患者送入ICU病房,主要进行心脏、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监测。

多数开胸患者如果SaO2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且没有呼吸窘迫现象,就没必要进行连续的动脉血气监测。

(2)术后护理 

    术后应在患者完全清醒及生命体征稳定后送回病房,搬动时应轻移轻放。

    体位:

未清醒前取平卧位,清醒及血压、脉搏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运动及胸腔引流。

    每4~6h测量1次体温,术后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如果3d后体温不下降,应检查切口,肺部及胸腔内有无感染发生。

体温高时除找出病因处理外,还应给予冰袋置于头部,腋下及腹股沟部降温,或用乙醇擦浴,必要时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

(3)饮食及补液 

    肺、纵隔手术术后6h可进少量流质,不宜过多,以防呕吐造成吸入性肺炎,术后第2天可以进正常饮食。

肺切除术后一般给500~800ml的晶体液。

若术中出血量多或术后胸液渗出较多,可适量输血及血浆等。

术后补液不宜过多,尤其老年人及全肺切除患者更应注意,单位时间输入液的速度及量要控制,以防发生肺水肿。

食管手术禁食3~5d,开始时先少量饮水或进流质,第7天开始进半流,再根据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

食管术后禁食期间应给予基础补液量2500ml,再加胸腔引流及胃肠减压等额外丢失量。

应根据患者失血、血红蛋白及血浆蛋白情况,给予补充适量全血、血浆及白蛋白。

还应常规静脉输入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及维生素。

(4)胃肠减压 

    食管贲门术后放置胃肠减压管。

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因胃已拉入胸腔,防止胃过度膨胀压迫肺脏,造成肺不张影响呼吸功能;另一方面可避免胃扩张而减少吻合口张力,有助于吻合口愈合。

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吸引。

由于胃肠减压管易被黏液血块等阻塞,需用生理盐水每4~6h冲洗一次。

待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肺、纵隔手术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需放置胃肠减压管。

(5)胸腔引流 

    开胸术后,为了排除胸内的积液与积气,使余肺迅速扩张,消灭术侧残腔,并使两侧压力趋于平衡,均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瓶有三种,①单瓶式水封瓶(图8),其优点为装置简单,方便;缺点为不易准确估计胸腔引流量,排气较差。

若胸腔负压较大,或水封瓶距胸腔平面较近时,瓶中积液有吸入胸腔之可能。

②双瓶式水封瓶(图9),优点为引流较通畅,易于计算出血及引流量,多为塑料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连体式水封瓶,不易破碎,携带方便,比较安全,目前临床多用。

③可持续负压吸引水封瓶(图10),将调压管插入水面下12~20cm,负压吸引管接吸引器,这样就产生12~20cmH2O的负压,在患者需要保持较大胸腔内负压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水封瓶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①水封瓶管中液平的波动表示胸腔压力高低的变化。

同时,有波动表示引流通畅,无波动表明引流管不通畅。

无波动时应检查是否有堵塞、压迫、扭曲。

余肺扩张或膈肌上升,均可阻塞引流管,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一般采用挤压,转动等方法即可排除。

若波动过大,则提示余肺扩张不全或有肺不张;②胸腔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均应完全密封。

若有漏气会产生类似开放性气胸的后果;③水封瓶的位置应低于胸腔平面60cm以上,以防止引流瓶内液体吸入胸腔内;④引流瓶及其附件,在使用前要进行灭菌处理,更换引流瓶时要先夹住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腔;⑤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胸腔引流液量和质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胸液应自血性逐渐转变为血清样。

    拔管的指征:

①引流量减少,胸液呈血清样,无漏气,引流管波动小,术侧呼吸音良好,胸透证实肺扩张良好,无残余积液。

正常需36~48h才能达到上述标准;②全肺切除术后可夹闭胸管,间断开放以观察胸内渗出情况。

若无过多渗出,24h即可拔除胸管;③术中若污染严重,胸腔引流的时间适当延长,直至余肺扩张良好,胸腔引流量少而清澈,无发热、感染等征象。

       图8 单瓶式水封瓶

    

         图9 双瓶式水封瓶

    

           图10 持续负压吸引瓶

     1-接胸腔引流管;2-调压管;3-接负压吸引管

(6)抗生素的应用 

    原则上是联合、大剂量、短时间静脉给药,尤其是对胸腔易受污染的手术。

待体温接近正常后可改为肌内注射,体温正常2~3d后停用。

(7)供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供氧:

胸部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多采用鼻导管供氧,氧流量4~6L/min。

吸入氧气应通过湿化瓶。

呼吸平稳,在20次/min以下时,可逐渐减少氧流量,随后停止吸氧。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胸外科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影响、气管内插管的刺激、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内常有分泌物潴留,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并可引起肺炎、肺不张。

因此,清除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也是促使余肺迅速扩张、消灭死腔的有效方法。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a.鼓励及帮助咳痰:

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及有效咳痰。

手指轻压胸骨切迹上的气管可诱发咳嗽,用手在术侧胸壁稍加压力,能减少胸壁震动而引起的疼痛。

    b.湿化痰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

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超声雾化吸入,3~4次/d。

能进食者可口服祛痰剂。

入量少者可适当补液。

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等解痉药物。

    c.鼻导管吸痰:

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有气急,并可闻及痰鸣音,应采用鼻导管气管内吸痰术。

方法是患者在深吸气时,将一根连接吸引器的鼻导管经鼻孔插入气管。

如出现呛咳,声音嘶哑,则说明已进入声门,即可开始吸引痰液。

肺功能不全者及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并应间断供氧。

    d.气管镜吸痰:

鼻导管吸痰无效,并出现肺不张时,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此方法吸痰效果较好,可多次使用。

    e.气管切开:

术后发生下列情况,应予以气管切开。

喉头梗阻,伴有严重呼吸困难;不能有效咳嗽,呼吸道内大量黏稠分泌物,采用各项措施未能奏效;缺氧显著且伴有二氧化碳潴留,须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切开后应重视护理。

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并发肺部感染。

要注意导管吸痰的无菌技术,床边应备有多根消毒导管,每次吸痰后要更换导管。

痰液黏稠者在吸引前可滴入5~10ml生理盐水或糜蛋白酶溶液,吸引后滴入预先配制的抗生素溶液。

(8)止痛

    开胸手术损伤较大,术后疼痛较重,不仅影响休息,更重要是影响呼吸的深度和咳痰,因此术后良好的止痛非常重要。

术后止痛常用方法为:

①肌注阿法罗定(安侬痛)、哌替啶(度冷丁)等止痛药,虽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此药不宜长时间应用,否则易成瘾,剂量过大也可抑制呼吸。

②肋间神经阻滞:

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肋间神经阻滞只能提供短暂的止痛,而术后反复肋间神经封闭有引起肋间血管出血的危险。

③硬膜外麻醉:

有人认为是最好的止痛方法。

止痛确切,可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但此种方法需要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忌将药物误入硬膜腔引起意外。

④止痛泵:

目前常用的是患者自控镇痛泵,有静脉给药和椎管内给药两种途径。

先给一个预置量,然后恒速追加,需要时患者自己也可控制给药。

常用的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及曲马朵。

应根据创伤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及体质设计给药方案。

常见的并发症有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出汗,严重者有呼吸循环抑制。

因此,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

2.术后并发症的处理(Management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1)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是术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凝血机制异常造成的出血较少见。

但因胸腔粘连严重,手术困难等术中出血量大,输入过多的陈旧性库血可造成继发性出血。

    出血的症状与体征依出血量而异。

出血量大,多有低血压、心率快、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应及时行血常规、凝血机制、床旁胸片及胸腔超声等检查,同时密切观察、记录胸腔引流量。

给予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巴曲酶(立止血)等]及输入全血补充血容量。

若有凝血机制异常,应输入新鲜血及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减少应输入新鲜血小板。

    若胸腔引流持续4~6h,每小时出血超过150~200ml或者估计胸内有活动性出血,并有较多积血块,严重影响肺膨胀,应考虑及时剖胸止血并清除积血块。

    常见的出血或渗血部位有肋间血管、胸膜外剥离面、支气管动脉、肺创面、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后胃大网膜血管、肋骨残端、胸骨断面或钢丝穿孔处、膈肌粗糙面、切除淋巴结的滋养血管等,但有时剖胸止血时仍找不到出血点。

    剖胸止血应做好准备,积极输血,尽量使血压能保持12.0~8.0kPa(90/60mmHg)以上。

开胸后迅速清除血凝块,绝大多数可看到活动性出血点,给予结扎处理后,经补充血容量,血压很快恢复。

若没有明显出血点,应反复仔细查找以上可能的出血部位,术中观察一段时间再关胸,以防术后再出血。

及时剖胸止血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保守治疗或过分的延迟开胸有发生不可逆休克的危险,并可能在血胸的基础上继发感染形成脓胸。

因此,对剖胸止血要采取积极、早期的态度。

(2)肺炎和肺不张 

    ①原因 

    由于麻醉剂对呼吸道的刺激,术中对支气管、肺的挤压,术后因胸部切口的疼痛不能有效咳嗽等因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排出困难,发生支气管分泌物潴留或感染,形成肺炎或肺不张。

一般发生在术后24~72h。

患者常有体温升高,脓痰不易咳出,脉快、气短。

听诊有湿啰音或患处呼吸音减低等体征,摄胸片可确诊。

    ②处理 

    协助患者咳痰,雾化吸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必要时鼻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内吸痰。

全身应用抗生素。

(3)呼吸功能不全

    ①原因 

    胸部手术后肺功能的改变按时间段可分为术后早期或术后后期。

术后早期指术后2~4h,此阶段肺通气功能的异常都是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及肌松剂作用未完全消除,呼吸肌及膈肌无力,造成通气功能受限。

另外,部分患者术后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

术后早期出现的这种呼吸功能异常,为药物或机械因素所致,只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术后后期指术后2~4h以后,由于胸壁及横膈运动受限,支气管内分泌物的潴留及肺不张等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有报道胸部手术后潮气量平均减少20%,要通过代偿性呼吸频率加快来维持每分钟通气量;肺切除特别是全肺切除造成肺容量减少;输液过多,肺组织挫伤或左心功能衰竭所引起的肺水肿;手术等综合因素造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均可引起肺顺应性降低,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产生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特别容易继发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储备差的患者。

②监护 

    呼吸频率是反映呼吸功能状况的最基本指标。

若呼吸频率不超过20/min,心率低于90/min,四肢末梢温暖,血压平稳,说明病情稳定。

经皮持续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给术后监护带来极大方便,可随时观察体内的缺氧情况,但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不能反映体内有无合并CO2潴留,故动脉血气分析才是术后肺功能监测的可靠指标,可根据其PaO2、PCO2及酸碱平衡状况判断肺通、换气功能及组织氧合情况。

胸部手术后低氧血症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轻度缺氧仅有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伴有鼻翼扇动。

严重缺氧则表现为呼吸极度加快(>40/min),呼吸表浅,大汗淋漓,口唇及甲床发绀,心率过快(>120/min)或心律失常等。

如严重低氧血症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神志恍惚,意识淡漠,心率变慢,血压下降,以致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③治疗 

    一般治疗:

可用面罩吸氧,有喉头水肿者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mg。

经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