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03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docx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

 

感谢:

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

 

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

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

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

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

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

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P4

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

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

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

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

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

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

背景:

(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

(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

意义:

(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

(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

(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1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两个原则

(1)定性和定量结合

定性研究:

倾向于阐释主义,用于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

定量研究:

倾向于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到更大人群中。

(2)人—机—环境

1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九种

观察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口语分析法、仪器测量法、实验法

1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

ppt2

第二章设计艺术与视知觉心理规律

(一)观照习惯

1.观看和观照。

P19

观看,就是意味着捕捉某一件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观照:

多视角、多方位的感知,更侧重于显示、反映、表现,含有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的深层意思。

佛教语。

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

2.视知觉常性P21

指即便距离、光线、视点、环境背景发生了变化,人们仍然能够辨认出一个物体的固有形状和颜色等,或者说人们对物体固有形状和颜色等视知觉保持一种抗干扰的恒定性。

2.动线P21

展示设计中,观众在展示空间间当中的行走轨迹,称作“动线”。

它在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也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

3.观看习惯:

从左到右(水平)、从上到下(垂直).

吸引力大小依次为: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平面的左上部、上中部可以叫做“最佳视域”。

(二)图形错觉

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某个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注意:

一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P23

2.知觉定势:

知觉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感知世界的一种知觉启动。

两个成因p24

(1)已有的经验

(2)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念等个人因素

3.引起注意:

(1)简洁化的设计,可以引起注意。

(2)与观众已有的经验保持联系,同时很新奇的设计,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

(3)主观的心情、需求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

(4)利用连续性设计来引起观众的探究性注意.

(三)色彩效应

1.色彩的属性(色相、彩度、明度)

(1)色彩冷暖(温度感),来源于色光的物理特性,色彩冷暖感形式与人生活经验和心理联想有联系。

(2)色彩的轻重感,亮色轻,暗色重。

(明度对轻重感影响比色相影响大)

(3)色彩的明暗感,白色,黄,橙等色彩给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觉。

蓝,青黑等重色,(冷色)给人以心理上的灰暗感觉。

(4)色彩的动静,红色有激起人们兴奋感作用,蓝色则有平静作用(医院)。

2.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

人眼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接受两种以上颜色所产生的视觉比较关系;双色并置时,双方都将对方推向其相对补色。

连续对比:

人眼在连续时间、空间内接受两种以上色彩对比,所产生的视觉比较关系。

3.色彩的情感属性P37

西方感知习惯克拉因色彩感情价值表

东方感知习惯大庭三郎色彩感情价值表

(四)光影感

1.从光源上分有自然光和人造光

2.设计中所用的光:

映照光(照明光)、造型光、装饰光(氛围光)、导向光

(五)空间感

1.空间:

是现代设计观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类

2.空间的分类:

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物理空间(实在空间)、虚拟空间(心理空间)

3.考夫卡德国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物理场与心理场

4.为了使受众产生理想的心理空间,设计师应该采取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P46

(1)方向性线条

(2)色彩(3)照明(4)图像(5)肌理质感(6)构件

(六)张力运动感

(1)向上张力感

(2)曲线分离感(3)不平衡感(4)放射开放感

第三章设计艺术与消费者心理规律

(一)消费者需要分析与设计

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知情意(认知、情感、意识)

2.人生而有欲、圆棺而后止。

欲望、愿望和需要p65

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应客观现实的动力,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从需要开始的。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

需要具有指向性,趋动性、多样性与层次性、周期性、发展性以及可诱导性。

3.需要是指有机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某种匮乏的不平衡状态和对客观条件的欲望渴求。

4.心理学家默里提出的“需要三元论”:

权利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类动机的理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和安全感、爱和归宿感、尊重和自尊,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越是基础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越大,只有在基本需要被满足后,才能够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6.双因素理论

第一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

第二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等。

7.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p69

物质需要是对于物质存在对象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对于概念对象的需要,例如审美、道德、情感、制度、文化、知识。

物质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精神需要赖以生存的基础。

而物质需要同时也受到精神需要的影响。

8.消费者需要的不满足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7.消费者需求有含糊性、内隐性、动态性。

8.消费者动机

动机可以被描述为个体内部存在的迫使个体产生行为的一种驱动力,或者说个体想做某事的内在意愿。

动机激发1、生理唤醒2、情绪与情感唤醒3、认知唤醒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与设计

1.华生: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2.哈贝马斯将人的行为分为三类:

目的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

3.设计艺术中的行为:

使用行为、购买行为

(三)消费者态度与设计说服

1.态度与说服P81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说服,心理学将它定义为,以合理的阐述引导他人态度或行为趋向预期的方向。

2.设计说服,是将设计作为一种交流性的语言和方式,运用设计来引导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趋向预期的方向。

3.设计说服的要素:

信息源、信息媒介、信息及信息的接受者(目标受众)

4.设计说服的手段:

合理性说服(晓之以理)、情感性说服(动之以情)、符号性说服

(四)消费者决策与设计干预

1.消费者决策的方式:

(四种)被动决策、经济决策、情绪决策、认知决策

2.可用性设计P91

可用性设计是指软件、硬件或其他任何产品对于使用它的人适合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

他是产品的质量或特性,是对于使用者而言产品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是可用性工程师开发出来用以帮助创造适用的产品一整套技术的总称,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作为核心而开发产品的一整套流程或方法的简称。

3.可用性设计的干预方式

①人的尺度②人的极限③自然匹配④易视性和及时反馈

⑤容错性⑥易学性⑦简化性⑧灵活、兼容与可调节设计

4.情感设计的法则p99

1官刺激②理性与效率感③人格化④幽默感

⑤符号与象征⑥叙事性与故事化⑦自我实现的情感

(五)消费者的人格特征与艺术设计

1.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2.设计中的人格化最常用到的几种塑造方式。

产品人格化、环境人格化、品牌人格化

3.品牌人格塑造的方式:

产品定位;品牌的视觉传达系统;广告策略;品牌代言人

第四章设计艺术与审美心理规律

(一)设计艺术与审美

1.马克思主义认为:

美诞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2.美的特征

(1)美的形象性

——美以具体的事物来体现,美是形象的、生动的,能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

(2)美的感染性

——美能使人感动、愉悦,引起情感的共鸣,因为美富于感染性

(3)美的时代性

——美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且也是不断丰富的,美具有相对性,美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4)美的社会性

——人类的实践创造了美,美的价值使美成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具有社会的属性

2.设计艺术的审美范畴

美的类型:

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设计美

美的形态:

优美(丑陋)、壮美(崇高)、悲剧、喜剧

(二)设计艺术审美心理的认知因素

1.审美心理的认知过程,是在感觉与知觉审美表象的基础上,经过观察和记忆引起对审美对象的思维与想象,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是接受审美形象刺激到能动的创造过程。

2.九个分支

①设计的审美表象②设计的审美感觉③设计的审美知觉④设计的审美观察

⑤设计的审美记忆⑥设计的审美思维⑦设计的审美联想⑧设计的审美想象

⑨设计的审美意象

(三)设计艺术审美心理的情感因素,四个分支

①设计的审美态度②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

③设计艺术的审美共鸣④设计艺术的审美感受

(四)设计艺术审美心理的意志过程,五个分支

①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②设计艺术的审美理想③设计艺术的审美价值

④设计艺术的审美经验⑤设计艺术的审美意志

(五)设计艺术的审美创造

1.审美创造的心理过程

①准备阶段(审美态度形成阶段)②初始阶段(审美感受阶段)③深入阶段(审美体验阶段)④豁然阶段(审美领悟阶段)⑤升华阶段(审美超越阶段)⑥表现阶段(审美表现阶段)

2.审美标准

①对形式构成及其韵律的审美标准(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