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392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2)》,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

  2、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学会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关键: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图

        学生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体会大海的美

谈话: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视频,想看一看吗?

(播放大海边海浪视频)

你们去过海边吗?

你在海边玩耍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

(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美,培养欣赏美的情操。

2.提出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今天,有几位小朋友也来到了大海边,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正在干什么。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随即列出数学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几道算式。

观察26+12这道算式,26是一个几位数?

12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26+12等于几呢?

你会算吗?

1.指名口算。

2.他口算的对吗?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请拿出你的小棒和计数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或拨一拨26+12,边摆边说。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看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同桌交流)

4.谁想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方法a:

用小棒摆一摆

重点提问:

为什么12的一捆小棒要跟26的两捆小棒相加,两根小棒要跟6根小棒相加?

(让学生初步体会相同数位相加)

方法b:

用计数器拨一拨

重点提问:

为什么这一个珠子要拨在十位上,而这两个珠子要拨在个位上?

(再次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相加)

5.当我们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时,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26+12?

方案a:

如有学生提出用竖式的方法,可让学生板书介绍后,教师再做规范。

方案b:

没有学生提出用竖式的方法。

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合用计数器拨珠的过程板书范写竖式,并引导学生:

为什么1要写在2下面,2要写在6下面?

(让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

6.在练习纸上书写竖式,并展示

7.我们刚才借助小棒进行了口算,也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观察,他们三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感受到口算和笔算算理是相同的)

三、巩固新知

你能用竖式计算11+23吗?

在练习纸上写一些。

学生展示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四、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竖式的起始课,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学具操作抽象概括出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内容是先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习口算,再在此基础上学习笔算。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原有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并且在理解了算理,能顺利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笔算,为后续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两位数加两位数》效果分析

课堂初始,用海边的视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深入到学习的情境,并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情操。

探究新知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操作和交流,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表述清楚和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无从下手,需教师重点引导。

90%的同学能通过操作和讨论思考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5%的同学需要加强指导。

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竖式,所以在介绍方法时并没有学生提到这种方法,只能依靠教师引出和介绍。

在思考口算和笔算方法与小棒操作的关系时,仅有极少学生能自主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一年级学生的思考深度有欠缺,还需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巩固提升阶段,巩固笔算的计算方法。

大部分的学生能结合所学积极回答问题,而且书写迅速正确,但还有极少数学生数位对齐把握不够好,还需指导和训练。

总结升华阶段,大部分学生能用简单的词汇或语句说出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识、情感等收获进行表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竖式的起始课,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学具操作抽象概括出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内容是先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习口算,再在此基础上学习笔算。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原有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并且在理解了算理,能顺利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笔算,为后续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

  2、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学会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测练习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算理。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笔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难点是算法多样化。

针对这种情况我知道了强调算理很有必要,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

我先用课件出示大海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与学生谈话,“你在海边玩耍时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

”学生在畅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海的美,培养了美的情操。

然后根据教材创设情境如下:

小朋友在大海边捉螃蟹、捉虾,由此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然后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

“26+12等于几呢?

”有学生能够口算出结果。

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

在操作和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十分容易的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竖式的学习,学生也十分容易理解为什么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等等。

从练习的过程中也能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十分正确的书写竖式。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

在教学竖式时,没有学生主动想到用竖式

解决的方法,但是在教师教学竖式时,有孩子提到家长教过,这时我可以让学生来介绍。

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这么做,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标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阶段目标)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

  2、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