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7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docx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一)(第1—40回)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

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答:

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3.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

答:

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去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4.《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答: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5.《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

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6.试分析《红楼梦》以“女蜗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答:

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1分)“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2分)“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顽石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也要同人世,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2分)(两个神话故事分开来答也可)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

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2.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

答:

此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历经日月有了灵性,想下界历练一番,因此幻化为美玉伴随宝玉降于人间。

3.《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

答:

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

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

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这两件事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5分

答:

①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

②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

③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④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⑤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天府。

2.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

答:

木石前盟:

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

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3.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

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原因: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

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答:

贾雨村一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呈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是贾雨村困难时,帮助他的甄士隐的女儿),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得悉其中的利害,便徇情枉法。

胡乱断了此案。

2.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答:

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尊贵、豪富、奢侈,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3.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答案:

通过英莲一案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贾雨村的虚伪、圆滑、世故、徇私枉法的性格特点。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答: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

2.下列判词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请指出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林黛玉)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

(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

(4)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

(5)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

(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

(7)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

(8)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9)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巧姐)

(10)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

(11)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

(1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

(13)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

(14)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

3.《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

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

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4.《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

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

①暗示了妙玉的命运。

②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

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

“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5.《红楼梦》写到了好多梦。

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

第五回贾宝玉在侄媳妃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这个梦暗示了小说的情节主题。

十三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儿托梦,所说的预言,起到揭示全书主旨的作用。

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梦境有:

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林黛玉梦见被父亲接回家中、许配他人,表现了她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哀。

6.《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答:

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

“看官听说:

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7.请简要分析《红楼梦》第五回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答: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1分)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十二钗统统归入薄命司中,说明作者对女子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深思,(2分)并用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荣国府加以对照。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2分)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1.简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故事情节

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2.第六回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

为何说这话?

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答:

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

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

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

刘姥姥进贾府,见到王熙凤时.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凤姐还是给了几十两银于.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归去。

3.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答:

①善良的老人家门②勤劳的劳动者。

③热心的好心肠。

④智慧的公关师。

⑤幽默的老太太。

⑥率直的好脾气。

⑦乐观的生存者。

(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1.请简析第七回所涉及到的人物及主要信息。

答:

本回所涉及的事件累计起来有十八件之多。

如下:

周妇找王夫人;周妇同宝钗聊病说药;周妇会话,周妇叹香菱;周妇送花;迎、探春下棋;惜、尼聊天;链、凤嬉戏;周女求母;宝黛游戏;遣茜雪探宝钗;凤姐回事,宁府赴宴;得会秦钟;妯娌们作乐;宝钟投缘,焦大醉骂、宝玉、凤姐儿回府。

这十八件事情,从宏观上来说是一个整体,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和凤姐儿、宝玉赴宴宁府两件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感觉自然流畅,毫无生硬突兀之感,沿着作者的巧妙铺设一路走来,倍感轻松和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