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399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

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

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

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

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

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16.文学消费:

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

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

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的随意挥洒。

18.即兴: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19.文学活动的“四要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或者构成环节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互相渗透、依存和作用的整体性关联。

20.推敲: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过程。

21.隐含的读者:

是指本文本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读者。

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23.折中义文学:

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纳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24.净化:

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25.狭义文学:

狭义文学指的是今天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这种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等一起被称为“美的艺术”。

26.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27.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28.抒情角色:

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

29.刚健:

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

30.散文: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31.共鸣:

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特有的一种状况,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

原因。

艺术原因。

情感原因:

观念相通、情感经历相似、意志愿望相近等。

共同美。

类型:

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于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32.文学传播:

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33.社会历史批评:

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创作个性:

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5.意象:

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

简析

1.分析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其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其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其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在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其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每个小点2.5分)。

2.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3分)。

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作家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审美理想而影响创作个性和风格的(4分)。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与土壤(3分)。

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第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

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第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的真实,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同时它也是诗艺的真实,艺术真实是艺术技巧创造的真实(每个小点5分)

4.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4分);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3分);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3分)。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4分),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的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6分

6.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4分)。

前者主要表现在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3分)。

后者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能够得到最后实现、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3分)。

7.意境的特征

情景交融(3分);虚实相生(3分);韵味无穷(4分)

8.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审美意象有以下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分);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2分);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2分);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4分

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有“正误”和“反误”两种(4分)。

前者非常普遍,对于文学价值的实现非常重要,许多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就是通过这样的“误解”形式实现的(3分)。

后者显然只能导致对文学艺术的损伤乃至粗暴践踏(3分)。

10.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

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等。

接受动机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彼此无关的。

在实际的阅读中,不同的阅读动机是互相联系的(每一小点2分)。

11.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每一小点5分)。

1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13.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4分);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衡定,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功能(3分);它造就新人,扶持创作,使批评者具有一定的权威,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3分)

14.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其态度是首先应该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分);其次要有坚持客观全面的公正态度(2分);再次要有坚持艺术民主的平等态度(1分)。

主要的素养有思想理论修养(2分)、专业艺术修养(2分)、知识技能修养(1分)。

15.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5分),理智是约束和规范动力的嚼勒,二者不可或缺。

16.怎么考察风格的民族性

民族风格是民族个性的体现,是不同民族的文学互相区别的重要标志(5分)。

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环境和风俗描写、语言、民族精神等方面加以考察,特别是民族的生活题材内容更是我们考察的重点(5分)。

17.网络文学是什么?

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

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背景是因特网。

特点有:

一.网络创作手段既简便又多样化。

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

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

四.类型多样。

18.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

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

取材于现实理想型:

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

取材于神话。

19.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

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20.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叙述内容:

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

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

“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

21.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主观+现实。

对“化景物为情思”的理解:

化实为虚和超时空的自由

2)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

个性+社会。

“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必定怀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瓦雷里:

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

3)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

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感性+理性。

李贽的偏差:

“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文学抒情和普通日常情感区别:

其一,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其二,有理性参与;其三,重新审视和表现;其四,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

三、详细阐述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