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362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docx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

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学校名称:

姓名:

学号:

(一)公共服务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二)综合运用多种治理工具,引入多元化供给主体

(三)强化问责和监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绩效

 

论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当前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公共服务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公共服务模式的理念、职能、政策以及结果四个方面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变革对的启示。

【关键词】模式创新;政府职能;公共服务

一、公共服务概述

公共服务的供给究竟该提供什么,由谁提供,提供多少?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常常简单地把物品和服务划分为“公益”和“私益”两类。

人们对物品和服务属性的认识,特别是有关公共服务决策者对公共服务的性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相关的供给方略和制度安排。

界银行曾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

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政府的一些问题:

她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何最好的做这些事情。

总之,公共服务的属性与人们对政府的“公共性”的认识分密不可分,政府不仅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也是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服务者。

所以政府公共服务就是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社会需要、方便公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有效工作。

二、我国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学者赵晖认为,从权力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转变:

更注重四个步骤:

树立现代民主管理理念;强化公共行政的责任意识;实行社会满意的服务原则;推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

面对当前及以后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逻辑关系而言必须要有逻辑上的创新。

(一)理念的转变:

从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

服务型政府,其基本理念是服务,尽管管理是达到良好服务的基本前提和手段,而延续近百年的官僚体系就是努力使自己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但最后效果却不尽人意。

因此,从管理到服务是基本理念的转变。

实际上,西方各国在进行公共服务时,更多考虑的是如火如荼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试图改变政府管理的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难题。

这根本上促进政府管理的观念更新,把顾客满意、取得最佳绩效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准则。

然而在我国这种观念还有待转变,尤其是地方政府,他们直面公众开展工作,服务意识的提高更是日益迫切,应该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二)基本政策的转变:

从政府政策到公共政策

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也体现在政策方向上的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决定了其政策表现公共的政策,这种基本转变意义重大,一旦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就从根本上保障了他的合法性,即回归到了政府的本质属性上来。

则社会公众这一委托人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受到足够的尊重,即便是采用了一些非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从实践上来看,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力量在政治治理决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儿童产生电费王诺民主,已经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体现民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职能的转变:

从管理自身事务到提供公共物品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在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上,我国现行的政府制度安排仍没有很好的体现市场的合理分工,造成了很多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政府应该通过从公共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加快转变工作职能和公作重点,重新分配自己的精力。

一是通过加快民营化进程缩小国有经济规模,让政府官员从大量竞争项目、赢利性投资的审批和直接管理中解放出来,让政府财政真正转到公共财政上来,让政府政策转移到公共政策上来;二是通过加快市场基本攻击改革进程,缩小政府直接调控范围,更多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政府调节真正转到宏观调控上来。

(四)管理结果转变:

从单一管理模式走向“一主多元”模式

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依赖与合作伙伴关系,表现在运行机制上,必然形成治理网络,其中的各种治理主体,都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通过对话与协商来增进理解与相互信任,最终建立起共担风险的公共事务管理联合体。

从我国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来看,“一主多元”模式已初露端倪。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外,一些第三部如绿色环保组织也通过社会宣传、舆论监督、志愿绿化等活动维护着我们的家园。

这些实践体现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从“直接划桨”到“间接掌舵”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充分表明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第三部门能够通过合作而获益。

三、公共服务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国外多数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强调私人力量,但各国历史经验数据都表明公共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共部门指出沾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

但这也仅仅是国外公共部门发展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供给主体的多样化。

(一)公共服务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公共服务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其市场高度的不完善,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决定公共服务的生产和分配。

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过程,错误的理解了公共服务市场化,采取了许多类似国企的改革的措施来进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导致了政府在跟多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责任弱化,公共付费机制逐渐从政府向私人转移,加剧了社会不公的现象。

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获得加大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服务问责和监管机制,扭曲了公共服务提供繁荣激励机制,忽视了公共利益目标。

(二)综合运用多种治理工具,引入多元化供给主体

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中,并不存在统一标准,对于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反思,既要看到政府在投入、监管等方面的缺位,又不能将问题简单的归纳为市场化,彻底否定在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方面,我们仍要坚持打破公共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唯一的提供者的垄断机制,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引入多元化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市场高度不完善,政府在公共服务的立法、规划、投入和监管方面仍需切实履行其职责。

另外,借鉴国际经验,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也需要改变单纯依靠政府直接生产的模式,结合各项公共服务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治理工具盒灵活组织的形式,实现公共利益目标。

(三)强化问责和监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绩效

不管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大多数都具有“可测性”较差的特点,因此都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问责和监管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问责机制长远有效,以确保公共服务目标的出现。

特别是对私人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当加强政府监管,合约绩效管理和赋予客户权力。

当然即便是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应当改变传统的政府制定规划,提供资金、服务评价于一身,实际上是“自身监管”的模式,应该将政策制定、服务提供以及服务监管适度分离,建立政府内监管体制,以确保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而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相形之下则显得较为滞后。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回了探寻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之道,我们需要突破在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做出非此即彼选择的惯性思维模式,借鉴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等分析工具应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能力,加快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

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24). 

[2]赵晖.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