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3419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docx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第一篇: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3.1.2结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1.3结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公司、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由董事长组织编制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①公司专项预案包括: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洪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由所在车间主任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4.1.2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4.2.1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公司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4.2.2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由董事长或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修订完善。

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4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董事长签发,现场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签发。

5应急预案的备案

5.1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并提交以下材料:

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5.2公司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应急预案的实施

6.1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公司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6.7.1公司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6.7.2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6.7.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6.7.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6.7.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7.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7.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二篇:

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

安全事故、民扰事件、质量事故、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火灾、中毒、传染病,及发生在我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重大突发事件。

针对民扰事件采取“一讲、一报、三不许”的原则(三不许指:

不许停工、不许先动手、不许吃亏)。

(二)公司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总指挥:

董事长

副指挥:

总经理

指挥部成员:

项目经理及技术员

(三)职责

l、指挥对应急救援承担领导责任,并负责批准应急救援和治疗所需的资金。

2、副指挥负责现场指挥、协调,确保员工安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并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的应急措施。

3、指挥中心成员,要绝对服从现场指挥的调遣,企管部负责救援联络及对外发布信息;工程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的技术措施的指导工作及应急救援时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及事故调查,救援监督、组织应急救援人员的到位、应急救援的机械调配;财务部负责应急救援用款;市场营销部负责事故损失的核算;负责医疗器材、急救箱及应急后勤供应、抢险、救护演练;材料部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如发电机、照明器材、水泵、机动车辆等供应;项目经理部负责组建立本部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并成立救援小组;项目经理负责组建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及抢险小分队;项目部总工、经营主管协助项目经理组建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并负责事故发生后实施救援、协调等工作;抢险小分队负责事故现场救援、救护工作。

(四)现场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l、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保证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2、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

(1)要有专人保管;

(2)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3)放置要有一定的合适位置,使现场人员知道;

(4)应急照明、充电应急灯、电筒等。

3、现场有危险情况时,在应急救援时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标志,如:

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4、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需配置安全带、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五)应急救援程序

1、报警系统和通告

(1)内部接警电话:

(白天)工程部:

(2)急救电话:

120火警电话:

119匪警电话:

110

交通事故电话:

122

(3)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电话。

公司企管部建立公司应急网络通讯录。

项目经理部建立项目经理部应急网络通讯录,并在通讯录中收录相关配合部门的抢修电话。

应急网络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4)公司及施工现场必须24小时有本公司人员值班,保证事故发生能立即报告,原则上先内部报警,视情况轻重再外部报警;

(5)施工现场白天发生重大突发事故,由施工项目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在组织抢救的同时,

立即通报公司工程部、企管部,汇报现场事故的事由、人员伤亡、严重程度、采取措施等情况,值班人员负责记录。

夜间发生重大事故由施工现场负责人在组织抢救的同时,立即拨打公司值班电话,汇报现场事故情况,值班人员负责记录;

(6)公司或项目部值班人员接到报警,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及公司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通报,汇报现场事故的事由、人员伤亡、采取措施等情况。

夜间公司值班人员接到报警,问明事故发生情况,立即通知值班表所列联系人员,由联系人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及公司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通报,汇报现场事故情况;(7)公司或项目部按规定逐级上报,按公司要求,重大事故30分钟内报公司,一般事故4小时内报公司;

(8)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通知后,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2.现场应急救援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要保持冷静,为现场应急救援原则。

(1)项目经理部

以先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后追究责任

A、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寻找事故源,积极抢救伤员,进行现场救护、送外抢救等尽可能减少伤亡,防止事态扩大;

B、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闭、保护现场、撤离无关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C、根据事态的严重度确定请求外援;

D、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引领、配合外援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救援。

(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A、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接到突发事件通报后,首先了解安全事故的严重度、现场的地点、事故的种类等。

然后,立即赶往事故的现场,如果本人不能立即赶往现场,须委派能够代替指挥的人员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指派需到达现场的人员,积极组织救援工作;

B、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