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302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docx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2018年3月29日第五周星期四总第18课时

【课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课标解读

1.知道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明确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

2.说明产生次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3.说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教材梳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

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分类

①原生环境问题:

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环境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2)酸雨污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3)臭氧层破坏:

南极上空,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2.生态破坏

(1)生物物种锐减:

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乱杀滥砍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

(2)水土流失: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3)土地荒漠化:

多数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问题尤为严重。

【知识探究】

探究点1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型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

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的环境问题

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即狭义的环境问题

表现

自然灾害

地方病

生态

破坏

环境

污染

类型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举例

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

低氟区的龋齿病、高氟区的氟骨病、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等

森林毁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拓展延伸: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分方法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一般来说,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用图示法阐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解读:

(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

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

环境中;

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

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⑤、⑥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有的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有的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可见,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图1-2-6读图点拨:

读图时要注意图中各个箭头的含义。

对于该图应该从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

一是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会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由此可以解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人类社会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也会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这种反作用可能是良性的,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也可能是恶性的,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

【典例展示1】读PPE怪圈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因此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性,因此往往作为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形成原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简述如何走出PPE怪圈的国家战略。

解析:

(1)题,把握住“从①、④线索入手”,可以看出: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活贫困,为满足生存需要,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

(2)题,生活贫困导致当地政府及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投入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质量,使环境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第(3)题,环境问题症结在于人多、贫困,所以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大治理力度等。

答案:

(1)人口增长加大人口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致使环境问题加剧。

(2)贫困使人们当前的生存问题远远超过长期的环境保护的需要,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并且出现环境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投入进行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往往又加剧了贫困,二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3)走出怪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国家及政府增加必要的投入等。

难点释疑图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

其中,人口问题是根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直接原因,发展问题是本质,具体如下所示:

探究点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

污染

主要原因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

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两极地区及陆地上的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等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危害人体健康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

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拓展延伸: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之中。

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度有关。

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越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大,则平流层的高度越高。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平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就容易到达这里,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2.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主要原因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大规模地破坏森林,降水集中,地形坡度大

水库湖泊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土壤贫瘠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水库、建坝)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加强管理

生物物种锐减

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保护森林,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3.全球性环境问题归类分析

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从污染物的差异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可进行如下的划分分类:

人类活动

出现的环境问题

废水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

垃圾污染和危险废物转移

CO2、CH4等

全球气候变暖

氟氯烃等

臭氧层遭到破坏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酸雨蔓延

不合

理的

开发

乱垦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植被破坏、污染、滥捕等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图1-2-7读图点拨:

本图显示了从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变化,时冷时暖,互相交错,总体呈上升趋势。

1860年-1890年呈上升趋势,1890-1910年呈下降趋势,1910年-1940年呈上升趋势,1940年-1970年呈下降趋势,1970年至今又呈上升趋势,且1970年至今全球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

虽然全球气温呈冷暖交替现象,但总体上是上升的。

图1-2-8读图点拨:

本图显示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少。

1970年时的冰川面积远远大于2000年的冰川面积,且今天的冰盖主要是季节性的冰雪。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而退缩。

反过来,冰川面积的退缩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有力证据。

图1-2-9读图点拨:

本图多角度地说明了温室效应的影响因子,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图中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火山灰会减弱温室效应,其他都会造成或增强温室效应。

在增强温室效应的各图中,属于自然原因的主要有牲畜的反刍或呼吸,森林燃烧;属于人为原因的主要有工业、交通、家庭炉灶对矿物的燃烧、农业活动、固体废弃物的焚烧以及森林的破坏等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图1-2-10读图点拨: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

读图时要找出世界上主要的酸雨分布区,如欧洲、北美及中国,这些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发达,工业及各种运输工具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酸性气体。

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

欧洲、北美和中国是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区。

图1-2-11、1-2-12、1-2-13、1-2-14读图点拨:

酸雨的危害

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危害极大,可以使湖泊、河流等水体酸化,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使土壤酸度增加,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还可以腐蚀建筑物等。

图1-2-17读图点拨:

世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北美和南美地区。

这些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地形起伏大,人口相对较多,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

自然和人为原因使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图1-2-18读图点拨:

世界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本图显示了世界荒漠化严重的形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荒漠化现象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现有沙漠的边缘,在农牧过渡带尤为严重。

如亚洲的中部、西部和西南部,非洲的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北美大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