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3014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docx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

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

1999.1-

2000.10):

1999年1月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以1:

1.18高位起始,旋即一路下行,到2000年10月26日跌至最低点1:

0.82,跌幅超过30%。

主要原因如下:

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

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

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

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

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

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

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

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长的巨大差距。

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

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

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

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

业率。

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

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

1.2%。

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

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

1.1665,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

1.183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

1.19的高位。

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

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2、市场对欧元顺利运作的疑虑:

首先,欧元启动后的前3年是过渡期,在这期间欧元仅是“账面货币”,其究竟是强币还是弱币需要市场定位,受市场考验。

其次,欧盟成员国文化差异及民族性因素,以及1992-93年曾爆发欧洲汇率机制危机,在欧元落实前,国际间有不少人因怀疑主要成员难以相互协调而对计划抱观望态度。

3、欧洲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的扶持力度偏弱:

欧洲利率政策未能配合经济发展需要及漠视汇率水平,欧元成员国与央行

对利率有争议。

为了维持经济体内部物价稳定,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性,调高了银行利率。

这一政策导致结构性经济失衡,影响了长期经济增长

速度,是经济增长乏力。

在利率上体现为利率的长期下降。

4、经济体制相对欠活,单一市场尚待完善:

美、欧市场经济的导向不尽相同,作为欧元区主要成员的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国家,较强调社会凝聚力,有较多保障劳工及公民的机制和措施。

这些措施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经济结构的灵活程度。

另外,早于1987年,作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已同意于1993年实施单一市场计划。

单一市场的建立意味著区内的经贸壁垒进一步消除,有助提高增长动力。

单一市场计划正式实施时,成员国仍未充份采纳欧盟颁布的有关单一市场的指令。

同时,有关指令的执行也出现障碍,令单一市场的效益未能发挥。

第二阶段(

2000.10-

2002.2):

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低状态中稍有回升,但始终在1:

0.8到1:

0.9之间做箱体整理。

欧元兑美元处于盘整期,为欧元后市不断升值积蓄力量。

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事件利好于欧元:

1、美国总统大选,政权新旧交替之中。

市场对美国是否会放弃强势美元政

策产生分歧,使投资人不愿意做多美元,做空欧元。

2、2000年底,美国经济明显疲软,欧元区利率与美国的利率的差距逐步消

失。

欧元区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差距缩小,欧元区增长态势比较强劲。

3、2001年,911事件这一震惊的突发事件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恐慌,外汇交易员和投资者本能的反应就是退出美国资产,买入欧洲债券。

美元遭到了恐慌性卖压,导致当日美元兑瑞士法郎重挫3%,兑欧元和英镑也大跌近2%。

4、欧元区国家采取的减税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2001年欧元区

经济的成长。

包括主要成员德国、法国及意大利都在寻求有关改革。

德国的减税计划于

2002年初开始执行,首先是把公司利得税从40%调低至25%,继后是取消股权交易引起的资本增值税,并逐步把个人最高入息税率从53%降至47%。

意大利新政府

2001年5月份上台时亦承诺调低最高入息税率及企业所得税率至33%,并

取消遗产税。

有利于欧元的升值。

5、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人欧元12国流通市场,成员国货

币被同时废除。

欧元兑美元汇价因此得以短时短幅上扬。

但是,欧元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直接导致欧元区通货膨胀的上升,以控制通胀为政策目标的欧洲央行继续调整利率。

其结果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

另外,XX日XXXX央行于

2000年9月联合入市干预欧元出现短暂的升值。

但在几天后的一次采访中,时任欧央行行长的杜伊森贝赫却称排除了任何再次合作的可能性,欧元随即大幅贬值。

这些因素可能对欧元对上升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使得欧元兑美元在这一阶段做箱体整理。

第三阶段(

2002.2至今):

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欧元对美元走强,至

2003年5月攀升到1:

1.19,超过了起始价1:

1.18,到

2004年12月29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创1:

1.3646的历史最高位,之后也一直在波动中上升。

因素分析同第一阶段。

基本经济因素

1、经济增长因素: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散发出增长乏力的状态,并逐步显示出经济危机。

高科技产业泡沫破灭后的调整,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8年的高经济增长因此止步。

2、国际收支因素:

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至2004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上升到413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根据美国财政部

2005年1月1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在从

2004年10月1日开始的2005财政年度头两个月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继续增加,总共为11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125亿美元增加了27亿美元。

3、财政赤字因素:

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到2004年美国贸易支付差额赤字已达6650

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

5.7%。

从根本上说,美国“双赤字”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的恶性膨胀必然使投

资者对美元信心下降,进而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货币汇率的调整。

4、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要靠向外国出售股票、债券等来弥补,因此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持续膨胀,外国投资者手中的美元资产越聚越多,美元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从而对美元汇率造成下行的压力。

5、利率因素:

2001年初,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放慢,市场供需出现疲软,政府采取降息等经济措施,在12个月内连续11次降息,利率从

6.5%降到

1.75%,但经济情况没有明显好转,

2002年11月再次降息。

2002年12月5日,欧洲中央银行降息。

虽然只降低了50个基点,利率仍为

2.75%,却大大高于xx官方利率

1.20%,使2002年1一9月流人欧元区的资金为251亿,对吸引资金流人十分有利。

而美元的资产失去了吸引力,美元汇率因此大幅下跌。

2005年12月起开始至今欧洲央行第七次升息。

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稳定,而通货膨胀上档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在利率会议后暗示了继续升息的必要性,而多数市场分析师也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前再次升息至4%。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纸币与硬币的顺利流通,使欧元的价值得以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形式体现,使过渡时期内,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的可逆性预期在欧元发行、正式取代各国货币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大大增强了民众对欧元的信心。

欧元兑美元汇率才显现出峰回路转的迹象,强劲的上扬趋势似乎势不可挡。

2002下半

2、资本外流与公司丑闻交织在一起美国已明显出现资本外流。

年,安然公司、安达信及世界通讯等一批公司丑闻不断,同时不少美国企业实际亏损状况被接二连三地披露出来,流入美国的外部资金大为减少,进而影响了投资者对美元的需求。

纽约股市的惨淡直接促使了美元汇率的下滑。

3、世界恐怖主义活动增强,对美国国内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伊拉克战争、倒萨战争影响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石油价格问题日益严重在长达三年的过渡期内,欧元汇率虽走低,但其内在价值稳定,即欧元区内部的物价稳定,这一方面为其汇率将来的稳定、走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美国政府在有意识地实行着美元疲软政策。

美国之所以放任美元贬值,目的有三:

一是希望通过弱势美元促进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也阻止其工业生产活动外迁。

二是为了减轻其已高达

2.6万亿美元(大约为美国GDP的25%)的巨额债务。

三是为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而竭力打压它的竞争力量。

因此美国政府这种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取向也是欧元升值、美元贬值的重要原因。

关于欧元兑美元的预测:

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美联储周三宣布了新的量化宽松措施,市场普遍担忧过度的美元流动性注入问题;周四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公布的最新利率决策显示和美联储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方向,美元汇率在双重打压下急跌。

欧元当天盘中大涨1%,向上试探自

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法国巴黎银行货币分析全球主管汉斯雷迪克认为,“欧元的上涨毫无悬念。

市场等待的是一个5000亿美元的计划,现在一次给了他们6000亿美元。

欧元兑美元周四收于

1.4209美元,涨幅为

0.60%;欧元盘中一度升至

1.4282美元,涨幅接近1%。

截止外汇市场收盘,追踪一揽子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报

75.88点,跌幅为

0.79%;该指数盘中曾跌至

75.869点,是

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央行周四的利率决策是欧元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欧洲央行宣布将关键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的1%不变,同时表示不会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的经济复苏力度表现积极,他相信通货膨胀压力还在可控范围内。

美元汇率将会继续走低的市场共识周四席卷全球市场,同时支持了多个新

兴市场国家货币的上涨。

澳大利亚元兑美元周四收于

1.0153美元,涨幅

1.04%;xxxxxx报

1.6720XX,跌

1.065%。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外货策略主管迈图尔科特查认为,美联储的大胆计划“对美元是一个明确信号,这将阻止美元汇率在未来几个月的回升。

”美联储周三宣布,将在

2011年6月底之前进行总额6000亿美元的国债采购。

不过科特查在周四的客户报告中也强调,他不认为美元会从当前水平下跌太多,“当前存在对美元的短期过度看跌,我们认为这个局面不会持续太久。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对欧元兑美元汇率在2010年底的预测值是

1.42美元,英镑兑美元则是会达到

1.60美元,美元兑日元将来到80日元水平。

英镑兑美元汇率周四报

1.6283美元,涨

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