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985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是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商周时期,的重要工具。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

4、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造了筒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5、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6、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农民要交纳赋税。

7、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严重剥削下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8、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使用,生产。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保持地位。

9、造进入繁荣时期,展示出辉煌灿烂的

10、有。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11、烧出成熟的烧出成熟的

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3、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4、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起,中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6、时期,

17、两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8、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9、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1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2、时,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23;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那时的耕地,成方成块,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24、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5、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至唐朝前期,

“重农抑商”

26

27、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以确保

和,巩固封建统治。

28

济政策,盐铁,官营。

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29、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

30、,为了对付,政府厉行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东方的诱惑

3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

32、长期以来,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把东方的商品辗转运销西欧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商人垂涎不已。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33。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

34、为了到达东方,

35、1487年,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

10年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继续前行,到达了印度。

36、1492年,在哈马群岛。

37、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旅行。

走向会合的世界

38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39、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40、17世纪,荷兰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41、商人成立了,参与殖民争夺,建立了遍布世界的。

一度占领了中国台湾。

“日不落帝国”

42、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

43、,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市场的拓展

44、新航路开辟后,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抢夺、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45、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买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交易。

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47、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48、18世纪60年代,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49、研制成的发展阶段。

从工场到工厂

50、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5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4、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55、电的广泛使用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56、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57、。

58、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垄断组织的出现

5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

世界市场的发展

60、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61、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的逐渐解体

62、,涌入中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6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以丝、茶为大宗。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63、,清政府面临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64、,洋务派打着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65、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创办的煤矿。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6、受,受资本主义诞生了,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67、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68、,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69、群众性的此起彼伏。

7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912~1919年,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曲折的发展

71、在,日本采取

72、在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73、

74开始实行。

优先发展制造为奠定了初步基础。

75、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探索与失误

76。

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业国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77的总路线。

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78、在时,中央通过在农村建立

79、“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的劫难

80、1966年,领域、领域扩展到影响。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

81、1978年12月,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经济体制改革

82的产责任制。

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生产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8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84、1992年初,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5、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奇迹。

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87、1980年,。

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

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88、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