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968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docx

安全效益统计计算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科技学术界以及生产企业对安全投资经济效益给予了极大关注,由于安全投资的短缺使得对于如何提高安全投资效益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应予以重视的课题,以研究安全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为重点的安全经济学处于迅猛的发展之中。

目前的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局限于定性的论述,这显然不够 。

本节从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方面,探讨安全的计量方法。

一、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安全经济效益的两种具体表现方式:

一是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

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C

二是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

说明:

(1)以上两种都表明安全产出和安全投入两大经济要素具有相互联系、联系制约的关系。

没有它们就谈不上什么安全经济效益,因此,评价安全经济效益,这两大经济要素缺一不可。

(2)第 一种表达式表明了每一单位劳动消耗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

(3)安全经济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所以安全经济效益是评价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由此看出,对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其关键的问题是计算出安全的产出量。

          安全的产出B=减损产出B1+增值产出B2  

这样可以把安全的产出分为如下两部分来计算。

1.1安全的减损产出

安全的减损产出B1=  ∑损失减少增量 =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

损失项目包括:

(1)伤亡损失减少量

(2)职业病损失减少量(3)事故的财产损失减少量(4)危害事件的经济消耗损失减少量。

安全的减损产出B1=K1J1+K2J2 +K3J3+K4J4= ∑KiJi

   J1 为计算期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

J1=死亡减少量+受伤减少量(价值量)

J2为计算期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

J3为计算期事故财产直接减少量

J4为I种损失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倍数。

(1)计算期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计算

计算期伤亡损失减少量,就是计算期假如没有投资情况下的预测(或实际)事故损失与进行投资后的实际事故伤亡损失之差:

J1=预测事故伤亡损失-实际事故伤亡损失

      =(R死-R死0)NV命+(R伤-R伤0)NV健康

式中  R死为投资后的死亡率

     R死0为投资前的死亡率

    为R伤-投资后受伤率

     R伤0为投资前的受伤率

     N 为考察期的总体,其量纲取决于R(或职工数、或工时数)

     V命为人的生命价值

     V健康为人的健康价值

  说明:

假如没有投资后的事故率,计算时可以前一时期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结合计算期的生产危险性质与规模,用外推预测法等方法加以确定。

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倍数Ki的确定,通常在3—10之间取定。

(2)计算期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计算

J2=职业病下降率×接尘总人数×单位人职业病消费期望值

(3)计算期事故财产损失减少量的计算

  J3=∑各类财产损失减少量

财产损失的直间比例倍数的取值可见第七章介绍的。

(4)计算期危害事件损失减少量的计算

    计算期危害事件损失主要指环境危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可参考第八章介绍的环境损失测算的有关方法进行具体计算。

1.2.安全增值产出

安全增值产出是安全对生产产值的正贡献。

用安全生产贡献率法计算。

这一方法是基于安全的技术功能保障与维护作用转变为增值作用的思想,对这种作用在全部经济增长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进行考察,从而确定其贡献率,最终换算出绝对的增值产出。

计算公式为:

安全增值产出B2=安全的生产贡献率*生产总值

安全生产贡献率的确定有三种方法:

(1)投资比重法:

安全投资占生产投资的比重,或安措经费占更新改造费的比例,以其占用比重系数,作为安全增值的贡献率系数取值的依据。

(2)安措经费比例系数放大法:

从更新改造活动的经济增长作用中根据安措费所占的比例划分出安全贡献的分额,作为安全的增值量。

(3)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统计测算:

即对事故的经济影响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统计学的研究。

在掌握其正作用和负作用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安全的增值贡献率估算。

二、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安全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对具体的一种安全活动,一个个体、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等小围、小规模的安全活动效益。

1.各类安全投资活动的经济效益

安全投资活动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

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投资、辅助设施投资、宣传教育投资、防护用品投资。

从安全“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又可分为:

⑴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损失严重度,从而减少事故本身的直接损失和赔偿损失;

⑵降低伤亡人数或频率,从而减少工日停产损失;

⑶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产值与利税;

⑷通过安全、舒适的劳动和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对安全的特殊需求,实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气氛,从而创造社会效益。

  不同的安全投资类型会有不同效益容,表10-1 列出各类安全投资的效果容.

    计算各类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思路可参照安全宏观效益的计算方法进行,只是具体把各种效果分别进行考核,再计入各类安全投资活动中。

可以看出,①和②种安全效果是“减损

产出”,③和④种效果是“增值产出”。

  2.项目的安全效益计算

  一项工程措施的安全效益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E项目一项安全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h─安全系统的寿命期,年;L1(t)─安全措施实施后的事故损失函数;L0(t)─安全措施实施前的事故损失函数;I(t)─安全措施实施后的生产增值函数;eit─连续贴现函数;t─系统服务时间;i─贴现率(期利息率);C(t)─安全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函数;C0─安全工程设施的建造投资(成本)。

  根据工业事故概率的波松分布特性,并认为在一般安全工程措施项目的寿命期(10年左右的短时期),事故损失L(t) 、安全运行成本C(t)以及安全的增值效果I(t)与时间均成线性关系,即有:

   L(t)=λtVL

      I(t)=ktVI

      C(t)=rtC0  

上三式中:

λ─系统服务期的事故发生率,次/年;VL─系统服务期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价值,万元;k─系统务期的安全生产增值贡献率,%;VI─系统服务期单位时间平均生产产值,万元/年;r─系统服务期的安全设施运行费相对于设施建造成本的年投资率,%。

    这样,可把安全工程措施的效益公式变为:

∫h{[λ0tVL-λ1tVL]+ktVI}e-itdt

 E项目=────────────────────

∫h[C0+rtC0]e-itdt

对上积分可得:

{[λ0hVL-λ1hVL]+khVI}{[1-(1+hi)e-hi]/i2}

E项目=───────────────────────────

    C0 [(1-e-hI)/i]+rhC0 {[1-(1+hi)e-hi]/i2}

分析可知:

λh是安全系统服务期的事故发生总量;hVI是系统服务期的生产生值总量;rh是系统服务期安全设施运行费用相对于建造成本的总比例。

三、安全经济效益计算实例

1.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算实例

 例:

中国国营工业企业,1988年有如下基本数据:

     工业总产值:

18224.57万元

     职工总人数:

6158万人

     物质消费总值:

6963.6亿元

   安措投资人均数:

93.47元/人;总投资:

57.56亿元

事故人均直接损失:

1987年6.28元/人;1988年5.60元/人

求:

1988年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安全效益

解:

基本思路是:

先用式(9-7)分别求出安全的 “减损产出” 和“增值产出” ,再用比值法式(9-5)求出安全的年效益。

1)求减损产出B1

   根据式(9-8),1988年我国国营工业的事故直接损失相对1987年的减少量为:

   (6.28-5.60)×6158=4187.44万元

    考虑直间比是1:

5,则1988年我国国营工业的事故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相对1987年的减少量为

    B1=4187.44(1+5)=2.5125亿元

   2)求增值产出B2

      根据式(9-13),我们采用“投资比重法”来确定安全活动对生产的贡献率,即:

安全贡献率=安全投资/生产投资=57.56/6963.6=0.83%

    这样有:

安全增值产出B2=0.0083×18224.57=151.26亿元 

3)求安全的总产出B

     B=B1+B2=2.51+151.26=153.77亿元

   4)求年度安全效益

    由式(9-5)可得1988年我国国营工业的安全效益E为:

    E=153.77/57.56=2.67

   上面结果可以理解为:

我国1988年工业安全投资1元,获得的效益为2.67元。

显然,这样的投资是合理的。

2、安全微观经济效益计算实例

   例2、某矿山企业,1983年进行了一次工业卫生方面的通风防尘工程投资,其有关的数据为:

工程总投资:

1214.7万元

服务职工人数:

2447人

工程设计有效期:

12年

投资前职业病发病率:

39.04人/人

投资后的防尘效果为:

90%,按83年水平计,人年均工资:

840元;人年均职业病花费:

300元

职业病患者人年均生产效益减少量:

728.5元

工程运行费每年约为建造投资额的5%

考虑资金利率为7%

求:

这次工程投资的安全效益

解:

根据式(9-19),得相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为:

        λ1=39.04×(1-0.9)=3.9人/年;

        λ0=39.04人/年;

        VL=0.084+0.03=0.1140万元;

        kVI=2447人×728.5元=178.26万元;(年均生产产值增量)

        h=12年;          i=0.07;

        C0=1214.7万元;    r=0.05;

可得E项目=2.27>1, 说明该矿山这一安全工程投资项目的效益是显著的。

上面实例说明了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从中可看出:

安全的“产出”往往是“增值产出”远远大于“减损产出”,这是容易理解的。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安全对于生产的保障作用、对于技术功能的维护作用是很重要和突出的。

我们所进行的安全经济效益评价,就是要充分使安全的这种“增值”作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

对于安全的减损作用,从其经济效益上看,尽管较小,但是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增值作用的很大部分是减损过程间接实现的,所以从安全的效益整体上看,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是我们在理解安全效益时必须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