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277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章2019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及图解,明确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结合图像总结组成内环境的三种重要成分之间存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新知预知】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体液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

内环境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约90%)

________

血浆________(约10%)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定义:

溶液渗透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

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重点问题探究】

一、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

“问题探讨”血细胞草履虫直接生活的环境及两环境的稳定性有何异同?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的,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内环境的概念:

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

、、。

用箭头连接三者之间的关系

(1)血细胞的内环境:

(2)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

和。

(3)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

和。

(4)组织细胞: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点睛】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2)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存在。

(3)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4)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5)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

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约90%的水。

气体:

以和为重要。

各种无机盐离子:

以Na+CL-K+Ca+HCO3-HPO42-的量最多。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细胞代谢的废物:

除二氧化碳外。

还有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思考:

血红蛋白、胃蛋白酶是内环境的成分吗?

为什么?

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含量较多?

他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⑴渗透压:

①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和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③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单位体积的数,具体如下表: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大

越少

越小

⑵酸碱度:

(1)正常值:

(2)维持因素:

血液中存在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如、NaH2PO4/Na2HPO4等。

【思考】1.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有浮肿、手足抽搐、毒症,说出理由?

2.贫血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吗?

为什么?

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是乳酸对人体pH影响不大,其调节过程如下:

⑶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体温:

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点睛】 造成组织水肿(浮肿)的原因

(1)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使其浓度升高,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造成组织水肿。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利用下图深刻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

由图示可知:

细胞通过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

【点睛】 

(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则相反。

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锁定核心名词】

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压、内环境、体液、细胞外液

[构建知识网络]

[规律方法]

1.某种物质出入细胞时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计算某物质运输过程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时,首先要掌握具体的运输途径,然后要知道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物质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2次细胞膜。

例如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输具体途径是:

(1)营养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等)

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

(2)氧气

肺泡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组织液

细胞内

线粒体内说明 营养物质由消化道进入细胞至少经过7层生物膜,氧气由呼吸道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至少经过11层生物膜。

2.巧辨“内环境的成分”

(1)先确认该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细胞外液)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营养物质、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做内环境成分。

(2)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①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成分:

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及核酸(DNA、RNA)等。

②血浆≠血液,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能全看做内环境,因为血液中含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即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及细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③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均不可看做内环境,因而其所含物质也不可看做是内环境的成分

【牛刀小试】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将人的白细胞置于下列哪种液体中能够正常生活

A.蒸馏水B.0.5%的NaCl溶液C.0.9%的NaCl溶液D.1.5%的NaCl溶液

4.下列各组腺体产生的分泌物,均可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胰B.睾丸、汗腺、皮脂腺

C.肾上腺、甲状腺、胰岛D.卵巢、胃腺、肝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6.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7.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8.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10.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三者共同

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