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737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化学课堂如何设置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学习材料

 

双山子学校

孙艳霞

2012年9月

 

化学课堂如何设置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1

与大家交流八个问题:

1、初步认识2、科学分组3、合理分工4、建立规则5、有效评价6、创设环境7、反思感悟

8、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0、在小组合作中存在的疑问:

11、几点思考

一、初步认识

1、七句箴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得格外明白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王坦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

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一位法国教育家

二、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任务和情况的不同,我们采用这样一些不同的分组方案:

(一)均衡分组

(二)组长聘任制

(三)建立临时专家组

(四)兴趣小组

三、合理分工

(一)角色产生

教师指定式:

教师根据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分析他是否适合这个工作,然后找他个别谈话,以指定的形式来确认哪位同学担当某种职务。

这样的方式直接简便,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二四班有一个小组,由于座位的调换,原来这个小组组长是李茹雪,刚调来的宋守超学习比较积极,老师就指定他为组长。

在后来的日子,发现李茹雪的的状态变了,当然宋守超的状态也更积极了。

有时李茹雪的同桌问老师问题,老师让李茹雪给讲一下,而她便推说让宋守超给讲。

在接下来的月考中,李茹雪的成绩还下降了。

因此老师要处理好这样的事情。

自荐式:

由教师拟订职务角色,学生自荐,教师指定产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大家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调动。

弱点是随意性较大,缺乏民主的过程。

民主式:

由全班民主推选产生人选的方式,学生的热情比自荐式更为强烈,但缺乏计划性,很容易导致人员职责的过分集中,不利于人人参与。

其实常常采用的是将三者结合,由教师先内定出初步的人选,然后在教师的舆论导引下,经过学生自荐和小组民主的方式产生人选,这样既避免了由于老师的武断而产生的学生排斥心理,又能让学生自觉的接受部分民主的结果。

(二)成员职责

有了分工之后,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角色的职责。

组长:

在这个小组合作竞争模式中,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小组长的作用:

定期举行小组长经验交流和培训是很重要的。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

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及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监督组误加或误减分数。

资料员:

发言人:

联络员:

纪律监督员:

声音控制员:

时间控制员:

家校联络员:

四、熟识规则

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无效的。

要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并让学生熟识,比如:

1、学会倾听

2、要人人参与

3、自主学习、适时讨论

“在同伴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是无可替代的。

4、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小组交流声音要小。

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

5、小组交流要遵循1、2、4……N规则

6、限制发言

7、该出手时就出手

8、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五、有效评价

(一)个人自评

(二)小组自评

(三)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

(四)小组间的互评

(五)综合评价1、量化计分2、笑脸、苦脸、大拇指3、一拖二

六、文化环境

组织开展一系列班组活动,营造氛围,增强小组凝聚力。

1、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上,在各教室的墙壁、黑板上,写一些有关合作学习的名言警句或小组自创的口号、格言等,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小组的”和“全班的”

名言: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以教人者教己。

2、个性化的组名、组歌和组徽

3、开展班会主题活动

定期在各小组之间开展的一些文娱比赛活动,如组歌、跳绳、演讲、说故事等,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

七、反思感悟

1、避免课堂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2、科学有效的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删除假问题

3、避免个别强势学生的“满堂讲”

4、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作用

5、小组评价办法的更新和完善

6、适时利用分数,不可滥用,让学生在乎评价分数

7、制度评价基础上的小组文化建设

8、抓好小组落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9、课堂合作与家庭学习的有效衔接

八、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合理分组。

(1)组长聘任制。

由全班同学民主评选,确定了新的班委。

在新班委的主持下,小组长在全班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组员,当然,组员也可以拒聘。

再根据男女比例、性格特长等情况,在大家都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先确定组长,再由组长轮流选聘组员。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编号

(2)均衡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是小组的常态形式,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是按这个小组坐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和活动单位,共同承担小组的荣誉和责任。

分组的具体步骤如下:

先由老师讲解发动,然后按照学生的考试总评将学生排序,把全班划分为势力相近,也最有凝聚力的小组。

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等问题,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换。

(3)自由组合。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一些类似社团组织的活动小组。

(4)成立专家组。

当一节课中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设计几个专题,每个常规组派出相应的人员组成临时专家组,各专家组在完成研究后,回到常规组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让每个组员对每个专题都能够掌握。

(5)用来完成短期任务的同质小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组,研究更有难度的问题,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成绩差些的学生组成一组完成较容易的课题,完成后再向更困难的发起冲击。

有时,同质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交流更多,其成员能感受到更多的自尊。

这样,学习水平比较相当的同学在一起可能感觉更舒服。

2、科学分工

小组长: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

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轮流担任。

全面负责小组内的管理和学习。

同时小组长兼任小组内的纪律委员。

小组内还设有监督员、信息员、时间控制员。

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轮流担任。

3、建立规则

(1)均衡优质。

明确组内各层面学生状况.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

(2)竞争机制。

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中要有竞争,有竞争才有提高,竞争应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

只有在竞争中的合作才具有生命力。

(3)小组交流要遵循1、2、4、8……N规则。

合作问题的交流,能在2人同桌完成的,不要在4人小组内解决,4人能解决的,就不在8人大组中解决。

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

(4)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最容易让人担心的是个别学生学会偷懒,开小差,总是游离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之外,课堂上他们无所事事,却在分享着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

要帮助和鼓励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5)自主学习、适时讨论。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克服小先生讲代替教师讲

(6)及时反馈,了解效果。

合作学习过程中反馈矫正应当贯穿课堂的始终。

反馈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没有反馈的矫正是盲目的无效矫正,而没有矫正的反馈也是徒劳无益。

只有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反馈矫正,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剔除合作假问题。

(7)限制优势学生独霸课堂。

为避免优势学生独霸课堂,主宰小组或全班的活动,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如:

限制学生的发言次数和限制发言时间。

(8)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合作学习的班级讨论时听起来应该像蜂巢,而不应该像田径场。

有时,学生讨论很吵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听清别人的谈话。

这时,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先让所有学生都停下来,提示他们小声说话,或者表扬那些声音适中没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小组。

为避免此类现象重演,我们还应让学生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2人小组的讨论,有时可以对其他小组保密因此声音要小。

4人或8人小组讨论时,可以声音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

(9)“三讲三不讲”

讲容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

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10)“三要三不要”

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馈;要节节落实。

不要搞形式;不要有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

(11)“五体现五不准”

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

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4、重视评价

体现了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发展性评价

开展了笑脸、苦脸、大拇指;“一拖二”评价;红绿牌制度;分数统计等。

笑脸、苦脸、大拇指,在学习方面,各科小测验得满分的同学加盖三个笑脸,90分以上的加盖两个笑脸,85分以上的加盖一个笑脸。

另外,每个小组算出组内的平均分,第一次测验成绩前两名的小组,在小组评价栏中加盖大拇指(最后组内总评抵五个笑脸)。

接下来的测验,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步最大的两个小组加盖大拇指。

学期结束,数每个小组的笑脸总数,总数最多的前两个小组有经济奖励。

而每个小组同学的笑脸数将直接与期末评优及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一拖二”,就是组内某一个同学如回答问题好或做对了题目,便可给予加分,自己挣到分的同时,同桌也可得到相应加分,本组同样也加上相应分数。

量化计分,每学科的检测结束后,科代表计算出每组同学的平均分,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将给小组加5分,第二名的小组将给小组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将加3分。

这些分数都会加入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学习”一项中,另外“学习”一栏中还包含作业完成情况,再加上本组在“纪律”、“卫生”、“体育”、“生活”等方面的得分就可以计算出每个小组的综合得分。

班里还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

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汇总评价结果。

对评出的优秀学习小组,班级累计,学期末与各项评优挂钩,并在学校升旗仪式或各类集会上对进行公布表扬。

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可以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如从发言次数的多少、准备内容的详略、展示问题的深度等方面,给自己打一个“自评分数”。

组长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长要在小组成员自评的基础上,和全组成员共同为每个小组成员打出一个“组内评分”,两个分数互相比较,让每个成员明确知道自己的“自我感觉”与“大家评价”的差距是多少。

小组成员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要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