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70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

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

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1、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3、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第三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

课程内涵: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二:

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三:

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第四节: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一:

符号意识(代数符号、几何符号)

符号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具体含义包括:

理解由数

学符号表示的对象、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图形特征等;能够使用符号进行运算、

推理,表达数学关系等。

二: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通常是个体认知、处理或使用数学对象的一种思维状态,具体表现在

“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而这里的问题常常又不是几何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

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洁、形象,有助于整体把握数学对象,探索解决问题的

思路,并预测结果。

三:

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个体自觉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对事物做分析、预测的意识和基

本能力。

它主要包括:

知道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

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对数据做必要的分析才能够给出合理判断,

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

方法;而且经过正确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虽然合理,但也可能是错误的。

4、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

《课标》给出的界定是: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

算的能力。

在提高运算能力的价值上,有明确的落脚点: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

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五: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也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由于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

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任

务之一。

《课标》指出: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

断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

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

证明和计算

六: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实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课标》: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

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

意义

它表明: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要点。

七:

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数学。

《课标》:

(1)要有意识得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

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要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落实

(1)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实施“从情境入手”——让学

生通过观察情境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在理解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用数学”的环节——让学

生有意识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解决相应的问题。

八:

创新意识

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创新意识的核心在于“独特”、“新颖”、“个性化”

《课标》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

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这表明: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验证”等活动方式是

创新意识形成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关注点。

9、数感

十、空间观念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1、具体内容: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这三个目标通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体现。

2、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一:

总体目标

1、知识技能:

(1)过程性目标

①经历代数抽象与建模过程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

信息的过程

(2)结果性目标

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节

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

目标:

(1)建立符号意识

(2)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5)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地自己的想法

(6)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

(3)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5)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二:

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

3、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

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

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

4、总体目标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体现

只有这四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数学各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提示,四部分:

第1节:

数与代数

第2节:

图形与几何

第3节:

统计与概率

第4节:

实践与综合

实践与综合课程领域与其他三个领域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学习对象而言:

没有引入新的内容,但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注意

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从学习目标而言:

较少关注最终获得的具体结果,而更强调关注过程;

从学习方式而言:

追求一种基于个人思考的“合作交流”

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内容:

(1)探究的能力与方法——能够有效使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一个现象(对

象)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或结论,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

析问题

(2)抽象的能力——能够分析不同背景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本质特征,并且用适当的数

学符号、模型表达相应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

(3)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了解他人对问题的想法、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对问题

的理解和看法,能够与他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4)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一些已知现象(包括数学的、非数学的)、数学

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过程中发现进一步的问题。

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实施要点:

1、突出重点

2、强调“综合应用”

3、以探索为主线

实践与综合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求:

(1)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得

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规则(或条件),

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用以达到目标、

(2)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包括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等,以利

于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时,更为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第1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一: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样的发展不仅在于

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当促进他们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题地位

(1)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2)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

得到发展

(3)学生的发展史教师制定教学活动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终

极目标

(4)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