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62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docx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含答案

2020年海淀区第二学期生物期中练习(模拟一)

生物

2020.3

本试卷共9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个选项。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

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

B.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为橘黄色

C.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D.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比酵母菌物质交换效率低B.乳酸菌在细胞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C.蓝藻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D.肺炎双球菌在线粒体内完成有氧呼吸

3.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5.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6.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部分过程。

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

B.图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不利于遗传多样性

D.染色体分离的极性依赖于微管蛋白的排列

7.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精氨酸的密码子由原来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AGA,由此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A.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酵母中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配对的反密码子变为UCUD.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8.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天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

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改造天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

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

B.②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

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生素

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

9.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光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B.A、B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C.B作用的靶细胞只有性腺

D.C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激素A和B的分泌

10.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11.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

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

调查1999、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B.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

C.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

D.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完成12、13题。

12.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细胞

iPSC

DB7

MEF

血清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A.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B.DB7的抗原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C.MEF的抗原不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一种抗体可以与不同结构类型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3.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B.③步骤注射的是B细胞

C.④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B

D.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14.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兰花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杂菌污染,①②

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B.②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再分化

C.该育种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经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B.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C.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繁殖

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题,70分)

16.(13分)

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

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____。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

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

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Ⅱ组

注:

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

②Ⅱ组“?

”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

③请在表中填写a、b、c段的预期结果。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

__________。

(4)在果业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请你结合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

(60字内)

 

17.(11分)

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

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

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

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右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①由于杂交结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

(注:

T-DNA上没有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

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

(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最可行的是()。

a.对水稻品系2进行60Co照射,选取性状优良植株

b.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

c.将此突变体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18.(11分)

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够___________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和[H]参与在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此实验从_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

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

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

突变体

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

半乳糖脂相对值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