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2454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

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0-2021杭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先河的事件是

A.京师同文馆的创办B.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C.科举制度的废除D.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2.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魏源B.詹天佑C.张謇D.严复

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D.废除科举制度

4.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B.发电报C.坐火车D.乘轮船

5.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冲击

D.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6.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材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

A.官僚资本的摧残B.列强的经济侵略

C.封建主义的阻挠D.落后的生产技术

7.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老木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老金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

赵老刚说:

“我刚参加了科举考试。

”王老德说:

“我读过《申报》。

”他们中很明显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老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8.1910年京师大学堂设经科、法政科(政治、法律)文科(中国文史)格致科(地质、化学)农科、工科、商科七科。

据此可知

A.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

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

C.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有利于科举制的废除

9.下列作品创作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的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②《毕业歌》(1934年)

③《黄河大合唱》(1939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鲁迅——《黄河大合唱》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狂人日记》

1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又艰难的路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如图中出现第3阶段状况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

C.帝国主义忙于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13.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D.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

14.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

“干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艰难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走向衰落

15.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6.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

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3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17.据史料记载,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B.辛亥革命促进了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

D.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重要的思潮

18.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

”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

”这个人是

A.张謇B.林则徐C.詹天佑D.李鸿章

19.《申报》在《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提到一场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社会习俗在哪一事件之后逐渐流行?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0.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行”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已被西方完全控制

21.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

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华的放松D.社会思潮的推动

2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的知识总结,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大生纱厂的结局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曲折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D.抗战胜利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23.它的废止,改变了久被非议而不可触动的传统教育制度,做成了戊戌维新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改革。

材料指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B.派遣留学生

C.废除科举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

24.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如下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当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

A.清政府创新科举制选拔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它的创办,开启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排除;C项发生在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排除;D项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排除。

故选B。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所以答案选择C。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的现象,ABC三项都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不符合题意;而废除科举制度是1905年,它属于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不属于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并且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B项正确,ACD排除,所以答案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分析四个选项事物出现的时间,排除A,再根据题干“使用的最快捷”的信息,排除CD,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发展高潮是《马关条约》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因此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包括选项BCD,但是不符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选项A不属于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材料“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正确;官僚资本的摧残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原因,排除A;封建主义的阻挠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D。

故选B。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故赵老刚说刚参加了科举考试属于说谎,故D符合题意;1898年谭嗣同赴法场、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1872年《申报》创办,故AB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了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齐全,且符合近代发展的需求,说明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

故A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唯一的成果,但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建立的,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都是近代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有别于以往的四书五经,体现了近代化的需求。

9.B

解析: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