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2272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理解概念,能够区分哪些是自然资源。

)比如:

微生物、阳光、空气是;纸张,钢铁等不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

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

①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②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

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地区上):

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

(所以华北和西北缺水)

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

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比如南水北调)

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修水库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大增加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水污染严重

防治水污染

普遍浪费水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水路

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

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航空

速度快

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

管道

运量大,安全节能不间断运输

运送气体或液态物质投资大

2、能够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急需的、不容易保鲜的、数量少:

距离远的一般选航空,距离近的选公路。

不急需、数量大、可长久保存的货物如大米、木材选铁路或者水路

3、我国铁路干线可分为:

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即五纵三横。

(1)南北干线(五纵):

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东西干线(三横):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1、自然环境是由大气、水、动植物、岩石、土壤、太阳光等组成。

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

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季风区多平原)

南方地区

两面坡式民居

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

陕西(黄土高原)

窑洞

优点:

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缺点:

通风不良、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

竹楼

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

浙江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

湖南(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西藏(甘肃)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

3、服饰成为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

4、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

5、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

6、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

(1)傣族妇女:

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

男子: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2)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

8、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湘菜、徽菜。

其中,川菜:

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1、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部分世界遗产:

武陵源---湖南省,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著称

苏州园林—江苏省,以水为主题,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黄龙----四川省,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被称为“人间瑶池”

黄山---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九寨沟---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

泰山---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

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秦始皇兵马俑---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藏的布达拉宫,山西的晋商大院等等。

4、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5、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6、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7、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

(2)、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1、设计旅游方案的步骤:

①确定目的地,到哪儿旅游;②查找相关旅游资料与信息;③设计旅游线路。

2、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

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秦淮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3、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来划分。

2划分成: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课本P51图L上记住)

3划分界线:

北方和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和西北地区是以400㎜等降水量线(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一部分为界;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即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北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地形

平原、高原

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秦淮以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湿润、半湿润地区

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

西北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寒气候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农业

耕作

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耕地

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农(畜)产品

主产:

小麦、棉花、杂粮、花生、甜菜

主产:

稻谷、茶叶、蚕丝、油菜、甘蔗

牛、羊、马等

牦牛和青稞等

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

水果: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

民居

防寒保暖,建筑形式有四合院、窑洞等。

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由于降水少,屋顶较为平坦。

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木构建筑。

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北纬40度纬线穿过北京(400N,1160E),决定北京属于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

地处内陆,距渤海较近。

③相对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邻。

2、地形:

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河流:

主要的为海河。

5、历史名城: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城。

6、文化名城: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其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园林。

7、北京的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北京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和国际交往中心(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

)。

8、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上。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是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矿产缺乏,而北京的城市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保护古都风貌和减少污染,主要的工业企业都在有计划的迁往郊区。

10、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

①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

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面临两难。

②北京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密云水库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北京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缺乏。

第二节台湾

1、地理位置: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

2、范围: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课本P68页图B记住东海、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位置)。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3、地形特征:

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山地占2/3。

我国东部最高山是台湾的玉山。

4、气候特征: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台湾岛气候湿、热。

5、河流特征:

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丰富。

6、台湾的美称:

植物王国(植物种类多)、东方甜岛(盛产甘蔗、蔗糖)、海上粮仓(盛产水稻)、水果之乡(盛产香蕉、菠萝)、兰花之乡(盛产兰花)。

7、台湾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汉族人占98%(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和广东),少数民族为高山族。

主要的城市有台北、高雄。

8、历史上,台湾以蔗糖、热带水果、樟脑、木材和鹿皮闻名。

现在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形成了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台湾的“硅谷”的是新竹科技园区。

第三节四川省

1、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3、川西高原山地是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4、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特别是在西部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