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200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docx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史论04级孟祥远

 

 

论文提要:

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曾说: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

只一句话便涵盖了鲁迅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所作出的所有卓越贡献。

本文以中国版画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重点去回忆先生曾大力推动过的新兴版画事业。

作为民族之魂的鲁迅先生,从选择介绍欧洲版画,主办木刻讲习班,到大力推动各地木刻团体的创建,至始至终,都满怀着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也充溢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下一代诚挚的热爱和关切之情。

只言片语,自是无法表达先生那含血的付出,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去把握未来。

过去的所有繁盛、耻辱就让它们都逝去好了,但最不能遗忘的是:

先生身上那对国家对民族无限的责任感和饱含的激情。

至此,再次向敬爱的先生致礼,并再次握紧我们手中的民族复兴大旗。

关键词:

新兴木刻运动  版画展览  木刻版画                         

 

                                 

(一)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其独特性使得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所以鲁迅先生说:

“镂像于木,印之于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

”[①]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一般认为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汉朝。

从其发展来看,它的雏形应该是汉画像石画像砖。

它虽是一种建筑物上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但由于它以石砖为地,以刀代笔,与版画的某些属性极为相似,后人以纸拓印,这不就是精彩的“版画”了吗?

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页画《祗树园孤独图》。

由这幅精美的版画,我们已经可以推知古代版画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因此版画的发展也肯定早于唐代。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也都有发现。

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

同时,在经卷中开始出现了山水景物。

其他题材的版画也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如医典、历书等。

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版刻中心。

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还出现了铜印刷,但主要用于印制纸币等。

而元代的“平话”刻本则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由于经济的推动以及许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繁盛的局面。

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

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

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

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

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

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要作品如陈洪绶的刻本《楚辞九歌》与清顺治二年(1645)萧云从所绘的刻本《离骚图》,这两套作品都是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为题材的版画。

是古代插图版画中的精品,在我国版画史上地位颇高,这同时也反映出了明清两代中国版画的繁荣。

在清代,由于统治者崇尚考据、训诂,从而形成了重实证、轻浮夸的学风,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到了清朝后期,版画艺术渐见衰落。

但对版画最沉重的一击还是西方石印制版术的传入。

自此以后,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日益没落。

而中国木刻自14世纪初传至欧洲,却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和印刷术的祖师。

到了19世纪中叶,创作版画在欧洲兴起,并出现繁荣的局面。

但近代中国的美术大师似乎还不知道当时世界上有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版画的复兴,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而最先承担大量介绍欧洲版画的重担,并为我国新兴木刻奠基和指导的人就是鲁迅先生。

作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不仅以文学为武器,向旧社会、旧文化及帝国主义冲锋陷阵,同时还运用艺术方面的宣传作用为中国革命作不懈的奋斗。

他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国新美术的发展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特别是他在晚年提倡创造木刻和领导的新木刻运动,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二)

 

   在众多的美术形式中,鲁迅先生为什么选中了版画,又为什么全力去提倡版画?

中国现代版画中,鲁迅画像频繁地出现,几乎每一代、每一位版画家,都曾经创作和临摹过鲁迅先生的画像。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鲁迅提倡木刻运动的时代背景。

   1929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民党反动派以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手段企图扼杀革命力量和革命人民。

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反军事围剿和以鲁迅为旗手、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

祸不单行,1931年,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内争外患,国难当头,人民的爱国情绪亦空前高涨。

   为了团结抗敌,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上的围剿,1930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它的主要成员有于海、胡一川、夏朋、张锷等人。

大会的工作纲领为“美联成员一律要参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要尽可能的走向工厂,接近工人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要深入群众,更多的以劳动人民为题材进行创作;同时要以美术创作来支援苏区,为苏区提供政治连环画和教科书插图等等。

”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激烈的时代下诞生的。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30年代则是整个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左翼美联的成立,对于推动各种木刻社团的成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被称为“时代的战鼓”和“革命的号角”的新兴木刻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必定要经受严酷的考验。

   至于为什么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鲁迅本人也有阐释。

   其一:

“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②]

   其二:

他认为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③]

   这是鲁迅在认真考察中外美术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所得出的正确判断。

他说“木刻本来就是大众的”艺术,而现在欧洲新兴的创作版画,正可以拿来为我们的革命服务。

尤其是当时苏联的木刻,正大放异彩,借鉴他们的经验,不但可以使木刻青年获得学习的典范,而且还可以激发和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斗志。

此外,木刻制作简单又经济,而且又易于流传。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

在当时广大的群众和革命队伍中,人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版画的通俗易懂正克服了这个其他宣传方式很难克服的难题,所以在当时的情景下选择版画艺术正符合了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的需求。

鲁迅先生也正洞察到了这些新兴木刻的强大的生命力,认定它是革命的艺术,倡导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是反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

所以他大声疾呼,提出了木刻“回娘家”的口号。

并开始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也被公认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奠基者和伟大导师。

 

(三)

   中国版画界把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作为新兴版画运动的开端。

但鲁迅先生开始介绍欧洲版画则要追溯到1929年。

鲁迅先生说:

“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

”[④]鲁迅先生对版画的介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编印画集,二是举办版画展览。

   鲁迅先生先后编印出版的版画画册多达12种。

   1.《近代木刻选集》

(一),1929年1月出版。

   2.《近代木刻选集》

(二),1929年2月出版。

   3.《新俄画选》,1930年5月出版。

   4.《士敏土之图》,1931年1月出版。

   5.《一个人的受难》,1933年10月出版。

   6.《引玉集》,1934年5月出版。

   7.《苏联版画集》,1936年7月出版。

   8.《凯绥·河勒惠支版画选集》,1936年7月出版。

   9.《死魂灵一百图》,1936年4月出版。

  10.《木刻创作法》,1933年11月鲁迅先生亲为校阅并作序,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直到1937年1月才得以出版,它是我国新兴版画史上第一本指导木刻创作的书。

   鲁迅先生大量介绍外国版画作品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为了给中国青年指明一个正确的道路,让中国版画家“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

”[⑤]但他同时也主张:

“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⑥]为此,他又出版了两部简谱:

   1,《北平简谱》,1934年2月出版。

   2,《十竹斋简谱》,1935年4月印成。

   鲁迅介绍外国版画的另一方式是举办展览。

鲁迅先生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画册和版画原拓极为丰富。

为了让版画青年们开阔眼界,提高技术,他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四次外国版画展览:

   1.“西洋木刻展览会”,1930年10月4日到5日,在上海北四川路举办,展出欧美名作70余幅。

   2.“德国作家版画展”,1932年6月4日到5日,在上海瀛寰图书公司举办,展出作品约50幅。

   3.“德俄版画展览会”,1933年10月14日到15日,在上海千爱里40号举办,展出作品66幅。

   4.“俄法书籍插画展览会”,1933年12月2日到3日,在上海日本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展出作品40幅。

并且每当画集出版的时候,鲁迅先生还经常无偿捐献给他所熟识的木刻青年们;每当举办展览,他就设法通知木刻青年们前往参观;在展览的时候,他还热情的给大家讲解和介绍。

后来,由于鲁迅先生的全力倡导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也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于1930年起,开始以组织木刻团体的形式来培养人才和创作。

我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第一个社团,是1930年5月从“西湖一八艺社”中分化出来的“一八艺社”。

“西湖一八艺社”是1929年1月12日成立于国立西湖艺术院的一个美术社团。

因为它成立在民国18年,故以“一八”命名。

它主张“为艺术而术”。

1930年春,社员陈广(陈卓坤)、陈铁耕(陈耀唐)、于海(于玉海)等,因受鲁迅所译苏俄文艺理论、所印欧洲版画的影响,对强调艺术形式、忽视艺术内容的教育极为不满,为冲破校内沉寂的气氛和探求美术创作的新路,他们毅然从“西湖一八艺社”分化而出,去掉“西湖”二字,别组“一八艺社”。

改组之后的“一八艺社”,队伍很快得以壮大,胡一川、李可染、夏朋、汪占辉(汪占非)杨澹生(杨堤)等,均纷纷加入,1930年秋,胡一川等率先创作木刻。

然而,学生们的“左倾”为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所不容,后来“一八艺社”的主要成员被冠以“左倾分子”的罪名遭到了学校开除。

1931年春,陈广、陈铁耕、于海等转赴上海,与进步青年周熙(江丰)、钟步清、黄山定等发起成立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

1931年6月,杭州一八艺社派胡一川、许士慵把作品带往上海,在鲁迅的关怀和支持下,举办了“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会”。

就是在这次展览会上,首次出现了木刻作品,它们是胡一川的《饥民》、《流离》和汪占辉的《纪念五死者》等。

这次展览虽然不是一次木刻专展,却是我国第一次有创作木刻参展的美术展览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品面向现实,面向革命,面向人民,和当时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构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次展览也体现出新兴的木刻艺术,不仅是人民的艺术,更是革命的艺术。

鲁迅获悉他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已有了“一八艺社”青年们的回应,备感欣慰。

并感慨说这些木刻作品是“以清醒的意识和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