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830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docx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设计与制造规范

 

 

 

 

 

 

 

γ

 

 

 

 

 

 

 

 

 

 

 

 

 

 

 

 

 

 

 

 

 

 

 

 

附件: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

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要求

(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四年二月

目次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要求(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核技术利用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和废放射源的管理,规范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以下简称废物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工作,促进核技术的利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保障社会安定。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核技术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废放射源贮存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

1.3编制依据

本规范的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⑶《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

1.4废物库的性质与分类

废物库是地区性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废放射源贮存库,属社会公益性环境保护设施。

废物库主要接收来自工农业、科研、医疗、教学等领域在核技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废物)和不再使用的或废弃的密封放射源(以下简称废源)。

废物库中贮存的废物应是可回取的,废物库应实行动态管理,满足周转使用的需要。

根据地区废物产生的形态和量以及废物处理、整备能力的情况,废物库可分为二类:

包括废物处理、整备装置和废物贮存设施的一类库和仅设贮存设施的二类库。

1.5废物库的形式

废物库可根据当地条件和选址结果采用地面、地下、半地下或洞穴库的形式。

1.6废物库的库容和设计寿命

应根据当地核技术应用的具体情况确定废物库的库容,一般有效库容不应小于500m3。

设计寿命不得低于100年。

1.7废物库接收的废物和放射性水平

废物库接收的放射性废物一般不应超过GB9133规定的低放水平。

接收的单个废密封放射源或不在用密封放射源的活度一般不应超过4×1012Bq(100Ci)。

贮存设施仅接收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废物包和废放射源。

2选址

2.1一般要求

废物库的选址应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⑴满足废物库的建造、运行、扩建和退役的需要;

⑵考虑外部人为事件和自然事件对废物库的影响以及废物库可能的放射性与有害物质的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在设计寿期内为放射性废物提供与公众、环境间有足够的隔离和良好的包容性能,满足审管部门的要求;

⑶考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废物库建造与运行的经济合理性。

2.2选址的步骤

废物库的选址通常包括初选和场址确定二个步骤。

2.2.1初选

2.2.1.1目标

初选的目标是通过对区域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价,选出2~3个候选场址。

特殊情况下,经审管部门同意可以只对指定的场址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价。

2.2.1.2区域调查

在本地区范围内对可能建立废物库的诸地区进行图上选址(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地形、水文、地震等),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踏勘或查勘。

2.2.1.3场地特性初步评价

对各区域的地质稳定性、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社会和经济学因素以及业主和当地政府和公众的意向进行初步评价,选出候选场址。

2.2.2场址确定

2.2.2.1目标

2.4应收集的基本资料

选址阶段应收集候选场址区域范围内以下的资料:

⑴行政区划图(包括省、市、县)和人口分布资料;

⑵交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图和交通运输资料;

⑶地形图和地貌特征与分布资料;

⑷地质、构造和地震资料;

⑸岩土特性资料;

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

⑺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风向、风速、气温、灾害性天气等);

⑻辐射环境本底资料(包括区域γ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及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动植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⑼其他可能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军事设施、危险品仓库的位置等)。

3设计

3.1设计阶段的划分

根据《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1983年)的规定,建设项目一般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二类废物库,经主管部门同意,在适当加深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并获批准后可直接做施工设计。

3.2设计依据

设计的依据包括以下文件:

⑴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的批文;

⑵审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文;

⑶设计合同及其附件。

3.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133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GB14500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J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42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5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EJ/T1108密封箱室设计原则

EJXXXX放射性废物体和废物包的特性鉴定(报批稿)

HAF5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

HAF501/02核动力厂实物保护导则

3.4设计原则

废物库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⑴满足法规、标准的要求;

⑵有利于废物库的建造、运行、维修和退役;

⑶方便废物的回取;

⑷采用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仪器;

⑸经费概算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5设计输入

设计输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⑴设计依据文件中要求的条件;

⑵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要求;

⑶设计合同书中约定的技术要求;

⑷拟收贮或处理废物的源项应包括废物的数量、物理性状、主要成分及其浓度(或百分比)、所含放射性核素及其活度浓度(或总活度)、非放有害物的组分及其浓度、废物包表面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等;

⑸场址条件应包括建筑占地(长⨯宽尺寸)、位置、自然条件、人为事故的影响等)。

3.6工程项目组成及总图布置

3.6.1工程的子项及其任务

3.6.1.1一类废物库

一类废物库通常包括以下子项:

⑴废物和废源贮存车间,可以在一个车间内设置废物贮存区和废源贮存区,如废物和废源的数量都很大时,经过优化评估也可以分别设置废物贮存车间和废源贮存车间;

⑵废物处理车间,根据废物源项情况和废物库的接收准则,选择所需的废物处理、整备装置;

⑶实验室,包括废物处理和贮存所需的分析与测量实验室和辐射防护测量实验室;

⑷办公用房。

根据场址条件,也可将办公用房与实验室设在一个建筑物内;

⑸专用车库,用于停放放射性废物运输车;

⑹车库,用于停放公务车和家用车;

⑺洗衣房,用于接收和洗涤工作服,通常也设洗净工作服的存放和发放点;

⑻备品备件和材料库,用于存放运行、检修所需的各种工具材料;

⑼室外工程,包括大门、围墙、室外管网、排水沟、排洪沟、护坡、绿化工程等;

其他。

3.6.1.2二类废物库

除废物处理车间,二类废物库的子项与一类废物库基本相同。

对于规模较小的二类废物库,可以考虑合并一些子项。

3.6.2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的原则如下:

⑴整个库区分为工作区、办公室和隔离区。

工作区和办公室之间应相隔一定距离。

放射性建(构)筑物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向。

库区围墙外应设立隔离区,隔离距离应保证库区周围公众的年有效剂量达到3.8.3.2规定的要求;

⑵尽量缩短废物的运输搬运距离;

⑶道路、管网的布置应方便与场外设施的连接、方便运行和维修的作业、有利于场区的排水和防止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污染;

⑷有利于气载流出物的扩散;

⑸预留发展区。

3.7工艺过程和布置

工艺设计应保证满足废物库运行、检修和退役过程中,废物接收、运输、存放、回取、外运、废物处理与处置、去污与拆除等活动所需的系统、设备、仪器、搬运工具的需求。

3.7.1废物接收

应考虑在废物库接收废物之前对拟接收的废物按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核实的需求。

3.7.1.1核实

应考虑对废物产生(或送交)单位申请送交的废物进行就地核实的需求。

包括:

⑴核对废物的数量和标识,根据需要抽查废物的核素及其活度浓度(或总活度),以验证申请报告中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⑵检查废物包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表面剂量率、表面污染水平、容器的完整性等);

⑶对核查合格的废物包施封,并按规定标识和记录。

3.7.1.2运输

应考虑按GB14500第13章“废物的运输”中的要求组织运输的需求。

3.7.1.3接收

应考虑废物库在接收前检查废物包的表面剂量率和废物包上的封装和标识是否完好,以及将全部信息输入废物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需求。

特殊情况下(如运输中的事故),应考虑按事故应急措施的规定对废物包进行去污处理和(或)再包装的需求。

3.7.1.4废物的分类

应考虑按GB9133和国家环保局制订的放射源分类导则的规定对放射性废物和废源进行分类,并分别存放、处理与整备的需求。

3.7.2废物贮存车间

3.7.2.1分区

应根据废物的数量和类别的具体情况,将废物贮存区分为废源存放区、废物存放区、接收与转运存放区和(或)衰变存放区。

必要时,可增设较高活度(或较高剂量率)废物存放区。

3.7.2.2布置原则

废物贮存车间的布置原则如下:

⑴废源和废物存放区应分开布置;

⑵废源应存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