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745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docx

《中医骨诊学》刘鳌doc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概论

前言

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

而其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的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和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

这也是目前中医地位不如西医的客观和历史原因。

也是机缘巧合,吾于不惑之年偶遇中医绝学“刘氏骨诊”的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先生,始知脊椎之重要性,也有幸知道了这几近失传的中医绝学:

骨诊——摸骨知病。

所谓绝学,绝非夸大其词,唯其几近失传,知者、会者甚少,且疗效显著,独具特色,否则怎敢妄称绝学?

大道至简,其理相通!

古语云: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可见其中道理。

对于摸骨知病之于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意义,实是感悟颇深!

回想这些年他遭受的不解和不公待遇,以及骨疗在目前医学中的处境和地位,我愤慨之余,默默无言。

“红尘利为首,病患脊为根。

体味各不同,感悟在自身!

“传道”期间,果然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还受到一些利益集团代表和一些素质低下或者是精神不正常之徒的攻击和责难,甚至是谩骂。

也有一些熟人和朋友,由于不能理解相关理论,戏称吾为:

半仙、大仙、大师,甚或认为我精神出了问题。

对此,我大多一笑而过。

上善若水,生死由命,我传播的脊椎致病理念,“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得尤未得!

”幸得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爱戴,时常光顾和鼓励,心甚宽慰!

他们很希望我写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对于骨疗的迫切了解之情令人感动且压力倍增。

期间也有一些博友通过我的牵线搭桥,疾患得到了及时和科学的治疗,细想之下,努力没有白费,也就心安了!

吾不忌学识短浅,技法粗劣,将对于骨疗的粗浅见解付诸文字,不怕贻笑大方,惟其无知,故而无畏!

愿更多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寄语

2015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年之计,惟在于春。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相信各位有学之士已开启一段新的学识生涯。

吾也将于03月22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2015年刘鳌骨诊教学第一期班,望有缘者得知,无缘者得尤未得。

报名入口:

2015年3月于南京

 

一、骨诊(摸骨知病)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骨诊治疗技术,早在1700多年前的文献上就有相关的理论阐述(可参看拙作《源远流长——整脊学的发展概况》)。

那么有三种可能,一是著作者本人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升为理论。

二是观察到社会上流行的事物写入书中。

三是从其他人的著作中总结转抄而来。

总之,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运用,要早于上升到理论的阐述很长时间。

所以说,骨诊技术在我国民间流传年代久远。

关于骨诊的历史渊源,我们虽然可以从1700多年前的古代医学经典中,找到它的有关信息,但那只限于五脏六腑的范围,而且与目前实践掌握的相对比,也有一定的出入。

我们目前掌握的骨诊学的范围,不但包括五脏六腑,而且包括了现代医院的内科、外科、骨科、妇科、五官科、牙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科室的部分医疗范围。

骨诊学的涉猎范围,不但大而且深。

所谓深,就是它对病情发展的不同层次,都能起到一定的诊疗作用和治疗效果。

骨诊学是祖国医学精辟的一支,同时,它更是中医理论范畴中几乎失传的一个分支。

以刘氏骨诊为例,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甚至是隔代单传。

能传承十九代,四、五百年,谈何容易!

这期间有多少天灾人祸、战争瘟疫以及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

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骨诊的传承。

刘老年轻时在部队工作,由于客观原因以及家族的保密性要求,知道他的人非常少。

后来卸甲归田后参加很多医学方面的会议,才知道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摸骨知病这一中医技法!

经过在有关机构检索,发现1949年建国后,以及1965年后的世界范围内,竟然没有一家搞骨诊的机构和个人!

看来其它分支大多失传(也许还有个别分支深藏民间,也未可知。

)!

刘老曾惋惜地说,不知我的祖先是向谁学的骨诊技术,也不知道当时到底有多少分支。

目前国内听说过骨诊的人也许刚刚过万(不包含看过我相关博文的),可能听说过摸骨知病的要多一些,但是亲眼见过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据我所知,刘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学生有六百多人,国内尚不足200人,而且国内的很多学生还未能以骨诊的名义公开行医(与新加坡没法比,目前骨诊只争取到了“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卫生部尚未批准为正式医疗项目)。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部分民间中医的生存状况。

二、骨诊的理论基础

正常人的身体是一个十分完美、精密、高效能的机体。

任何时代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人体的了解尚不足,在那突然的发现及莫名其妙的现象面前目瞪口呆。

生命中有形的生理机制如是复杂,无形的精神机制更是复杂,人们沉没于探索的困海之中,真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目前发现只就其传输系统而言就有几套。

诸如:

血脉传输、经络传输、骨系传输……

其中血脉传输比较容易查找和发现,经络传输比较难找和复杂,骨系传输就更加隐秘,但是就目前来看,它最快捷、能量大、效率高,是骨诊技术的理论基石。

人体每块骨骼的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异及引起周围组织的变化,都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外伤是主要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有的外伤后,不一定当时就出现重病态,而只是影响了骨骼或其它一些软组织发生了变化。

重要的是骨骼的变化,它使相关的组织以至五脏六腑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最终形成疾病或是某种疾病的根源。

有了这种根源的存在,再加上诱因,就会很快的发病。

所以说,很多疾病的发生,人体内存在的病源是主要的,外因只是一种刺激诱发条件而已。

这就是常说的“物以先腐后蚀”在人体发病过程中的体现。

但是,骨骼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起多少变化,这就给对骨骼进行调整治疗留出了充分的时间。

对其病变骨块,有时间、有机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手法进行恢复治疗。

这其中利用手法,检查和调整病变的骨块以达到确诊病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就是骨诊疗法。

系统深入阐述骨系传输的详细理论,加之利用这套传输系统,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骨诊疗法,就是“骨诊学”。

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摸骨知病”。

如果按中医传统理论,把传输系统也分定一下表里和阴阳的话,那么血脉传输因其容易查找,可以算做表(阳)。

经络传输,因其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不易查找,可以算做里(阴)。

再把经络传输与骨系传输相比,因为骨系传输比经络传输更加隐秘难以查找,甚至到了只能心领神会的程度了,所以,我们又可以把经络传输说成表(阳),把骨系传输说成里(阴)。

因此从理念上讲,以某种角度理解,利用血脉传输的内用药物治疗成了表(阳),利用骨系传输的体表骨诊疗法成了里(阴)。

当然是阴在里为本,阳在外为表了。

所以,以某种角度也可以说,骨诊疗法是在治本,药物疗法是在治表。

因为任何药物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使病变的骨块发生明显形态和位置的变化。

那么治本的效果,当然要好于治表的效果了。

另外,前边已经表明,利用血脉传输的药物治疗,因其从确诊、定方,到服药发生作用,这段时间差,病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所以微观的讲,是以一种固定的方法去对付变化的事态,这种以不变治多变的做法,本身就存在不利的一面。

利用经络传输的针灸疗法,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问题。

但是,利用骨系传输的骨诊疗法,就改变了这种势态。

因为骨骼是相对稳定的,对它进行触动、调整,改变其病态是有充分的时间的,可以利用你想利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法,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这种以多变治不变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由于有这种优势的存在,所以使利用骨系传输的骨诊疗法,疗效自然会好些、更理想。

在实际操作中不用针、不吃药,所以基本上没有副作用,是一种纯绿色疗法,也符合医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我私下认为,玄妙的骨系传输暂且不谈,脊椎发生偏位或旋转,椎间孔的大小必定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旦变化的程度超过了人体承受的范围,影响神经、经络、气血和津液的运行和传输,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干扰,相关不适症状必然出现。

也可以通俗地讲,高速路的出入口发生了拥堵,随着时间的变化,不该出现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秘,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应该是对于骨诊治疗疾患原理的最好佐证。

可惜老祖宗的理论是传下来了,而能深刻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岂不令人叹息!

三、骨诊的诊断

骨诊学具有诊断迅速、准确,医者患者感觉同步之妙,而且稳妥、安全、可靠,基本没有副作用,是一种纯正的绿色疗法。

骨诊是医生根据患者骨骼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异及引起的周围组织的变化,来确定发病的部位或脏器,以及病情的轻重、时间的长短,进而确定施治的手法和推测治愈的程度。

诊查过程中,就诊者不用讲话,无论病情轻重,三分钟之内,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即可查出全身疾患,准确告知就诊者。

骨诊认为:

人体病态主要有四种原因造成:

1、先天遗传。

2、环境污染。

3、外伤所致。

4、内伤所致。

但主要的是第3和4两种原因,一则始于外,二者始于内。

始于外者:

有明显外伤,有轻度外伤或外力所至内伤。

无外力所致而影响骨骼位置有变者,进而影响脏器、气血的供应,促使体内某部位或内部脏器也出现不适或者病状者。

此为骨诊治疗中的病症始于外者,也可以说为骨诊中的实症。

始于内者:

由于体内长期患有某种疾病,尤其是脏腑之症,对其对应的脊椎附近产生影响,造成组织松懈,好似只剩皮骨而无筋肉。

虽然骨骼位置良好无异,但与其它骨块相比已为病状者(此种病患者的疾病对应骨块,实为表面粗糟、沟痕、整体形状干瘪。

这在骨骼X光片中和遗体骨骸中经常可见。

)。

即所谓内有淤结、长期失治,此为骨诊治疗中的病症始于内者。

也就是说,为骨诊中的虚症。

(一)骨诊中脊椎病灶与对应病位图:

(二)骨诊脊椎病源歌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

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

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

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

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

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

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

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

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

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

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

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

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

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三)几种常见病症与对应反射范围(参考)

网球肘、肩周炎、冻结肩----在6、7颈椎;

高血压:

属心脏病源的在6、7胸椎,属肾脏病源的在1、2腰椎;

咽喉病、气管食道病----在2、3胸椎;

上肢酸软无力、手麻、手颤----4胸椎、5颈椎;

胸闷憋气、咳喘、肺心病、慢性皮肤病----在5胸椎;

心脏病----在6胸椎;

慢性胃病、消化不良、胃部溃疡----在8胸椎;

慢性肝炎、澳抗阳性、肝区痛、胆结石、儿童厌食症、白内障、青光眼----在9胸椎;

腹胀、水鼓、气鼓----在9、10胸椎;

吸收不良、肠鸣、大便不成形、大便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