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722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docx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机构学理论在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规划构思出新颖有价值的机械产品的活动过程,而机构创新是

机械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首先简述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内涵,随后针对机构创新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以折叠式担架车为实例对机构创新在机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构;创新

摘要1…

第1章机械创新设计简述3.

1.1引言3.

1.2机械创新设计的内涵3.

第2章机械设计创新中的机构创新5.

2.1新机构的创新设计5.

2.2基于原机构的再生创新与综合7

2.3机构创新设计应用实例8.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第1章机械创新设计简述

1.1引言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一般来说,机械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就是敢发现问题,感悟需求;第二步是弄清问题的本质;第三步是寻求问题的科学原理解,解决问题都是要遵循科学原理或利用科学规律、现象;第四步是选定科学原理解,规划工艺动作,规划功能;第五步是机械系统的构思,尺度综合;第六步是机械系统的评价选优;第七步是对被选定机械系统作结构设计;第八步是造型包装设计。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智慧,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

理论、方法和原理,进行新的构思,设计出新颖、有刨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和机械产品⑴。

1.2机械创新设计的内涵

狭义的机械创新设计是指规划构思出新颖有价值的机械产品的活动过程,它的标志是设计产品具有新颖性。

广义的机械创新设计应该包括设计思想方法、手段的创新。

一般情况下,机械创新设计被理解为狭义的。

从机械的定义、机械设计过程看机械创新设计的内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⑵:

1)产品功能的创新设计。

包括满足人类需求的全新功能的产品和增加新功能

的产品的创造。

2)完成产品功能的新的科学原理的运用。

3)实现工艺动作的新规划,用工艺动作完成产品功能是机械产品的重要特征。

4)机械系统的创新组合。

5)机构创新,包括基本机构的演变创新和机构的组合创新。

6)结构创新。

机器由具体的功能结构结合而成,结构元素的变化构成机械创新设计最为具体的部分。

7)检测控制系统创新。

8)产品造形创新。

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质内容是新”字,构成一个机械产品的某一部分相对于旧有产品而言,具有新颖价值,其设计过程中就进行了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只是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产品规划构思的某些部分作了新颖有价值的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只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前者不能取代后者。

本文将针对机构创新这一点,阐述机构学相关理论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应用。

第2章机械设计创新中的机构创新

2.1新机构的创新设计

任何一个设计,其首要工作应明确设计目的和设计任务以及设计出机构应实

现的功能。

机械系统的功能分析是机构创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后续设计

的基础。

最基本的功能分析是确定输入、输出运动形式和相关约束条件,从而总结出为实现所需功能所需的机构自由度、各类型构件数目、机构中各类运动副的分配情况等⑻。

在进行机械装置的功能分析之后,可根据现有的单铰运动链图谱找出满足机构自由度要求和基本功能要求的单铰运动链,且这些仅含连杆与转动

副的所有单铰运动链原型可作为下一步创新综合的基础。

例如,要求设计一个能较精确地实现预期运动规律(将转动变换为移动)的传动系统一一凸轮控制机构。

则可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滑块为输出构件,该凸轮要求恒速转动,以驱动滑块沿固定导轨移动。

而滑块要按规定的行程作往复运动。

按以上要求分析,机构的自由度为I,应选择F=l的运动链,而满足需求的最简单运动链为平面四杆链。

由于机构中存在凸轮高副,且输出为移动副,则应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副的替代,不难发现替代后运动链为1R1P1Z[4]形式(R为转动副、P为移动副、Z为凸轮高副)。

同时可明确输入运动为转动,构件1为驱动件(即为凸轮),输出运动为移动,构件3为输出件(滑块),构件2为相对固定的机架,从而得到其机构简图如图2-1所示。

滚子4并非运动链中的构件,在此只是起到减少凸轮副磨擦损耗的作用。

图2-1平面四杆运动链替代后的机构

若要满足力或运动的扩大功能,则可分别选择瓦特链与斯蒂芬森链为原型的六杆运动链并使机构中同时存在凸轮高副和齿轮高副。

先来讨论瓦特链的形式,

如图2-2所示。

根据运动副替代方法,可将瓦特链中的构件2与转动副B和C

替代为凸轮副HS,构件I则为凸轮;构件4与转动副E和G替代为齿轮副HS,构件3为齿轮,构件5为齿条也即是滑块。

接下来确定出三元素杆6为机架,即可设计出机构运动简图,如图2-3所示。

图中I为主动凸轮,通过主动凸轮带动齿轮3摆动,再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实现滑块5的往复移动输出,达到预期功

再来看斯蒂芬森链,如图2-4所示。

可将构件2和转动副B和C替代为凸轮副

HS,构件1则为凸轮;构件5与转动副E和F替代为齿轮副HS,构件3为齿轮,构件6为齿条。

此时三元素杆3既是与凸轮连接的从动杆,又是齿轮。

三元素杆6则既可能成为带固定齿条的机架(如图2-5a所示),也可能成为与机架通过移动副连

接的齿条滑块(如图2-5b所示)。

从而可能得出两种不同结构的机构

图2-4替代后的斯蒂芬森链

图2-5根据斯蒂芬森链创新出的机构

图2-5a方案是以构件6为带固定齿条的机架,当输入转矩驱动凸轮1转动时,利用凸轮传动使齿轮3实现往复摆动,由于齿轮3与机架6所含齿条的啮合,齿轮3的中心相对于机架6成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齿轮3与滑块4的铰接,最终形成滑块4相对于机架6的往复直线运动输出。

图2-5b方案是以构件4为机架,通过凸轮驱动输入转动,再通过凸轮1将转动传递给齿轮3,齿轮3与滑块齿条6啮合,使滑块齿条6相对机架4作往复移动输出。

在上述方案中为减少凸轮上的磨擦损耗均采用了滚子结构。

22基于原机构的再生创新与综合

另一种基于现有装置的再生创新综合,其设计全过程可分如下5步:

(1)明确

所设计机器的功能要求,并作相关调研;

(2)根据已有的机构将其转换成仅含构件和转动副的单铰运动链;(3)是根据原型单铰运动链的基本特性进行构型综合,即在机构自由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原机构杆件数,并

对其各类运动链型综合而获得所有独立异构的运动链;(4)是根据设计的功能需

求与约束条件,选取满足条件的运动链,并进行机构的演化与创新;(5)最后进

行机构的结构化设计,得到机械装置的运动简图[5]。

现以一个凸轮控制机构的创新设计为例作简单讨论。

已知一凸轮控制机构使一个大质量M,按给定的行程D作往复运动,要求根据创新综合方法,提出其它设计方案,并要求比原机构能获得更大的机械效益。

首先应明确机构设计的基本功能是用机械效益大的凸轮控制机构去驱动连接点P,同时机构的自由度应为1。

为简化问题,仅研究驱动点P之前的传动机构,它是F=1的凸轮摇杆机构,其对应运动链如图2-6所示。

图2-6传动部分运动链图

接下来进行运动链的综合。

因创新机构需要获得更大的机械效益,故应考虑

增加机构杆件数。

为保证自由度不变,最少应增加2个杆件,则得到新装置应为六杆运动链,它仅有2种独立异构型式,即瓦特链与斯蒂芬森链。

以斯蒂芬森链为例,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结构的演化。

因该装置为凸轮控制机构,必然进行运动副的替代,即用一个凸轮副去替代运动链中的一个二元素杆与2个转动副,故得

到演化后运动链,如图2-7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的Hs即是凸轮副的替代部分⑹。

心)(b)

图2-7斯蒂芬森链的代替

2.3机构创新设计应用实例

折叠式担架车车能在急救中快速实现担架与担架车的转换,大大降低了急救

时间。

如图3-1所示,台板承担病人,支杆和连杆通过若干个转动副与台板相连。

该设备中应用了4个万向轮,同高度的4个为一组,展开时一组工作,折叠时另一组工作。

连杆之间由转动副连接,该担架车由2套这种杆机构组合而成,其中左右对称的支杆-触板连杆-短连杆分别组成2套复合铰链。

根据需要该车有2个工作状态:

高位工作状态和低位工作状态。

高位工作状态是该车作为担架车急救时推行所用;而低位工作状态则是该车作为担架或进入救护车时所用⑺。

当需要将担架车折叠或将其推上救护车时,只需要挨着锁死挂钩的急救人员将挂钩7旋转就可以打开,如图2所示。

其后面的急救人员用力向前推,前面的支杆3'撞到车沿,向里面扣进来。

由长连杆6'短连杆5'和触板连杆4'组成的杆机构也就是E点向右上方移动,之后带动长连杆6'在连杆6'的作用下,向右拉动支杆3,支杆3也随动向里面扣进去。

随后由触板连杆4,短连杆5和长连杆6组成的杆机构,也就是B点向左上方移动,带动长连杆6,同时又给支杆3'—个向里面扣的力。

这样就实现了自动平稳折叠的功能。

在支杆全部收进去后,旋转挂钩,挂在车体的台板L点的柱销上,就实现了折叠时的锁死,其示意图如图3-2所示。

如果想要将担架车展开,只要将L点挂钩旋转,向外扳动一个触板连杆。

例如扳动触板连杆4'如图3-3所示,由连杆组成的转动副短连杆5'和触板连杆4'运动到一条直线上。

连在E点的长连杆6'驱动支杆3展开。

长连杆6也就是H点向右下方运动,同时驱动触板连杆4,短连杆5组成的转动副成一条直线,驱动支杆3展开,最后经长连杆之间它们相互作用成展开状态。

展开后将挂钩挂在支杆的柱销上进行锁死。

图3-3折叠式担架车的折叠状态

结论

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

运用机构学原理进行机械设计创新,首先要学习掌握相关的机构理论与已有的结构,才能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潘兆庆,周济.现代设计方法概论[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孙建明.浅谈机械创新设计[M].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2005:

52-54

[3]黄茂林,秦伟.机械原理[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4]JohnsonRC.机械设计综合[M].陆国豪,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杜.1987.

[5]罗金良,黄茂林.自适应运动链的构型综合及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22(5):

33—36.

[6]冯俊.机构创新综合方法的应用[J].机械设计,2009(4):

45-47.

[7]王志学,刘一鸣,贾连斌,王凤兰.折叠式担架车机构创新设计[J].机械设计,2010(8):

9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