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331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名词解释:

酶的共价调节:

酶蛋白分子可以和一个基团形成共价结合,或者从酶蛋白分子上取下几个基团。

导致的结果,使酶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活性发生改变。

例如,与磷酸根的结合。

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情况称为酶的共价调节。

酶的竞争性抑制:

有的酶在遇到一些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的分子时,这些分子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亦会表现出酶活性的降低(抑制)。

这种情况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C

生物氧化:

有机物在生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乂名细胞呼吸作用。

器官:

多细胞生物的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动物如眼、耳、口.鼻、心等。

系统:

各种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生命的同一功能即构成系统。

如动物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植物则称为组织系统分为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组织:

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1蛋白质最多可有4级结构,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B折叠等。

2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突出优点是:

催化效率高、性质专一和可调性

3生物氧化:

有机物在生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乂名细胞呼吸作用。

特点:

A、生物体内氧化比燃烧过程缓慢的多,不是猛然地发出光和热。

B、生物体内氧化在水环境中进行。

C、生物体内的氧化由酶催化。

D、生物体内氧化分步骤进行,产生能量贮存在ATP中。

4生物体内能量流通的货币是ATP

51.作为载体,转运物质2.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受体3.酶4.表面抗原

6细胞核:

由两层生物膜围成,遗传信息贮藏在核内,是DNA复制和RNA合成场所。

内质网: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

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和分泌,脂类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与蛋白质修饰和分泌有关,也能合成多糖。

溶酶体: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大分子分解的场所。

线粒体:

由双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氧化.产生能量的场所。

核糖体:

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大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细胞骨架:

由蛋白质亚基组装成,和细胞形状、迁移.信息传导等有关,在细胞质中。

细胞质:

有多种蛋白质和酚,是糖酶解和糖元合成等反应的场所。

7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渗透:

水分子的跨膜扩散

主动运输:

需载体,需能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8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后一次分裂开始,这段时间称为一个:

细胞周期。

M期一一分裂期,在这个阶段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分裂过程。

(前,中,后,末期,细胞质分裂)

Gl期——第一间期

S期——DNA合成期

G2期一一第二间期GI期,S期和G2期乂总称为:

分裂间期。

9细胞死亡分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凋亡和病理死亡的细胞坏死

10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1植物的永久组织:

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维管组织(高等植物特有)分泌组织

12植物的薄壁组织按功能可分:

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组织

(二)营养

名词解释:

胆汁乳化作用: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

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共质体途径:

水和无机盐从根表皮细胞,经皮层、内皮层宜到中柱,各层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而形成一个连续的原生质体系统,称为共质体系统。

质外体途径:

土壤中的水液滲浸到根毛及根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在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而不是细胞质中)运行的途径为质外途径。

(无论哪个途径,水液要进入中柱,必须穿过内皮层细胞膜(由丁•凯氏带的作用),这就使水液中的离子运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1

表皮无泡状细胞,气孔肾形;等面

叶脉

表皮

双子叶植物叶的横切

——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初生韧皮部中初生木质部柱薄壁细胞丿

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模式图

2气孔是2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

保卫细胞的内侧,细胞壁常较厚,外侧细胞壁薄而有弹性。

水分缺乏时,保卫细胞膨圧降低,细胞有萎蔦之势,保卫细胞内侧厚壁变直,互相挤靠,结果气孔关闭。

当水分增加,膨压升高,保卫细胞外侧壁薄,凸出,气孔张开。

(2)很多植物气孔昼开夜关可能是光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型浓度变化所致(夜间光合作用停止,C02浓度升高)。

当海绵组织细胞间隙中C02的浓度升高时,气孔关闭。

(3)保卫细胞中淀粉水解的机制与气孔的开关有关。

保卫细胞与其它细胞相反,在白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因此,一方面光合作用产生了葡萄糖,另一方面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于是保卫细胞中葡萄糖含量增多,水势降低,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4)保卫细胞中K+浓度也影响气孔的开关。

K+多时,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K+少时则气孔关闭。

白夭,保卫细胞中C02因光合作用而减少,H+泵出,K+逆浓度梯度而在细胞中积累,夜间相反。

(3)解剖学观察表明,气孔的开关不只是保卫细胞单独作用,而是受整体调节的。

保卫细胞可能是通过胞间连丝从相邻细胞得到信息,从而实现调节活动。

3根冠:

保护根尖。

分生区: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伸长区:

细胞伸长,使根长长,扎入更深土壤。

根毛区:

具有根毛,主要起吸水作用,根毛的存在大大増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4根的作用:

吸收、运输、固持及贮藏

5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但运输方向取决于外界溶液与木质部导管溶液间的水势差)

6A.胆汁乳化参与小肠消化B.调节体液C.合成多种蛋白质和其他物质D.储存多种营养物质E.有解毒作用F.吞噬功能

(三)呼吸

名词解释:

呼吸:

在新陈代谢中,依靠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呼吸。

呼吸动作:

哺乳动物吸气时,肋骨上提,膈下降,胸廓变大,肺内圧降低,空气即彼吸入:

呼气时,肋骨下降,膈上升,胸廓缩小,肺内压增高,气体即彼呼出

两栖动物吞咽式呼吸,即吸气时上下颌紧闭,鼻孔开放,口腔底部下降,空气便进入口腔,然后鼻孔关闭,口腔底部上升,把口腔内空气圧入肺中,鼻孔乂重新开放,借肺壁弹性回缩,将肺内空气压出体外

5.鸟类双呼吸:

鸟类在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先到达肺内,其中的一部分來不及和肺微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而直接进入气囊。

就贮存在气粪的这部分空气來说,并没有发生呼吸作用。

在呼气时,气粪中的空气被压出体外,必须经过肺,气粪空气中的氧和肺乂一次地进行气体交换,故鸟类一吸一呼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叫做的双呼吸,为鸟类所特有。

鸟类的双呼吸的意义

A.对于提高鸟类的气体供应,满足鸟类代谢需氧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B.气囊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因鸟类飞翔运动剧烈,体温过高,加之外彼羽毛,不利于皮狀散发热量,而气粪的空气是冷的,这样就调节了鸟类的体内温度。

C.气囊充气后,占据了体内的组织部位和体液,减轻了鸟的相对体重。

这对于鸟类的飞翔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等动物的呼吸过程包括:

(1)外呼吸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⑶内呼吸(组织呼吸)

3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满足的四大条件:

①管道②有足够大的气体交换面③有湿润的气体交换面④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4肺是口两栖动物出现的。

两栖动物的肺仅是一层薄壁的發,分别以短口开口于喉气管腔,经由喉门与口腔相通。

两栖动物的肺比较简单,呼吸机能较差,须用皮狀进行辅助呼吸

爬行类肺的结构比较复杂,有褶煖,呈蜂窝状,增加了气体交换面积;同时,还出现了胸廓。

胸廓是由胸骨、肋骨和脊柱及相关肌肉组成,借肋间肌的收缩和松弛,改变胸廓的大小來进行呼吸,加强了呼吸动作。

哺乳类的肺高度发达,形成许多肺泡。

肺泡的数目很多,在成年人可达4亿之多,其表面积共约IOO平方米,约为身体表面积的50余倍。

因此,肺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同时,呼吸动作也更加复朵,除胸廓外,还有膈的参加。

(四)运输

名词解释:

内聚力学说:

相同水分子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内聚力。

叶片蒸腾失水后,便从下部吸水,所以水柱一端总是受到压力,与此同时,水柱本身的重量乂使水柱下降,这样上拉下堕使水柱产生张力。

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同时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内纤维素分子之间还有强的附着力,它们远远大于水柱的张力,故可使水柱不断,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來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说

1从横切面的角度:

1(双子叶植物)的茎中心是髄,根一般无髄

2茎的维管组织是同心环排列(双子叶),或成不规则散布的维管束(单子叶),外韧内木:

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排列

3根有中柱鞘,茎的中柱鞘不发达或不存在

4根有内皮层,而大多数植物的茎的内皮层不显著或根本不存在。

2茎的次生生长主要是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使茎增粗的过程。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一圈细胞恢复分裂形成束中形成层;同时与束中形成层相连的髄射线细胞恢复分裂形成束间形成层。

(2)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3)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通常是表皮内第一层皮层细胞恢复分裂活动。

以后依次内移。

(4)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5)木栓形成层的内移

3蔗糖进入筛管的过程

(1)靠近叶部的茎韧皮部的液体中溶质高达2隔,其中约90<⅛是糖类。

(2)ATP放能使筛管分子内的H+逆浓度梯度透过膜而到筛管之外。

(3)膜内外PH梯度的形成以及膜电位的提高,使得膜中载;体蛋白与筛管外的H+结合。

(4)载体蛋白一经与H+结合,就与筛管外的糖分子结合,并从筛管膜的外侧移入膜的内侧,而将H+和糖分子一同释放筛管中去。

(筛管装和卸的机制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主动运输)

4压力流假说:

(1)叶制造糖,糖经过筛管“装载”端的主动运输而进入筛管。

(2)生长尖以及根等贮藏器官需要糖,糖从筛管的“释放”端通过运输而流出。

(3)叶不断供应蔗糖,根等器官随时收存糖,筛管乂可随时从周围组织获得所需的水,形成了一个浓度梯度,筛管中的这一运输流就将不断流动。

5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心房

—•

■■

心室

—•

—•

二(室间隔有孔)

静脉窦

接受身体各部分回心的缺氧的血,由静脉窦到

大大缩小

残留部分成为窦房结

心房再回到心室

动脉锥

有纵隔,将动脉椎分成2部分

循环

不完全双

不完全双

备注

两栖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产生了肺,除了体循环外,并有经过肺的肺循环

心室和心房完全分隔,形成了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大动脉与肺动脉完全隔开

5人类的血液循环三部分:

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

6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处。

静脉:

将身体各部位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

静脉中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多分布在身体浅处。

毛细血管:

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7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一般呈圆形。

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白细胞:

无色呈球形凸起,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