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307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docx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科普小镇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为切实配合推进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按照市镇有关工作部署,根据《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2016-2025年)》、《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小镇建设的意见》(粤林〔2017〕75号)、《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8)》及《广东省中山市板芙森林小镇建设规划(2017-2021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结合板芙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特点,贯彻“绿染宜居水乡,林荫和美中山”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围绕建设美丽中山、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涉林产业富民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森林格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中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板芙镇省级森林小镇建设工作,促进板芙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板芙镇的发展定位和生态本质资源为基础,以森林、湿地资源为主体,规划建立健全森林生态体系,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加大森林生态保护力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形成生态宜居、空间均衡、特色鲜明、绿色惠民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扩大和优化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打造出独特的“绿色生态水乡,美好宜居板芙”。

三、主要任务

板芙镇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人居环境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建设、森林生态标识系统建设等六大建设工程,到规划末期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一)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1. 森林公园建设。

重点建设金钟山郊野公园,规划期在原有的基础上拟新增林地面积450亩,大力营造景观林,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景观改造,采用多彩树种和阔叶林树种营造景观带。

推进森林进城围城,整合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集中和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森林资源,注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科学编制总体规划,提高建设水平,加快森林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和宜居度。

严格执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强开发利用管理,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强金钟山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满足市民健身、休闲、旅游等生态需求,并在规划期内将金钟山郊野公园建成市级森林公园。

2.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拟在东部森林生态保育区选择一处交通便利、视野开阔的山林建设一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面积150亩,主要建设项目有理疗诊所、棋牌室、健身室、森林步道、酒店住宿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3. 森林人家建设。

规划在里溪村和深湾村建设森林人家示范点3处,森林人家授牌点10处,以金钟山郊野公园为依托,经营形式以吃住为主,兼营烧烤、登山等活动。

4. 湿地公园建设。

加快板芙滨江湿地公园二期1534.5亩的建设,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完善湿地公园标识、界碑等配套设施。

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宣传科普,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新建西江湿地小区,一期规划面积150亩。

5.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

以河西片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重点打造两到三个品牌农业基地,加强宣传,探索农业生态体验式旅游服务,建设板芙生态农业示范园300亩,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

6. 乡村旅游建设。

充分挖掘板芙镇的乡村特色,以禾尾村和里溪村为标杆,结合森林人家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统筹整合板芙镇乡村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乡村休闲养生、婚庆摄影、培训度假、科普宣传、文体研究、农耕体验、水乡泛舟、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

(二)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1. 森林质量提升。

(1)低效林改造:

对板芙镇范围内的部分低效商品林和低效生态公益林进行改造,总面积470亩。

(2)人工造林:

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人工营造、补植改造等措施加大造林的力度,人工造林总面积达1002亩。

(3)封山育林:

采用全封、半封和轮封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封山育林。

(4)森林抚育:

在全镇范围开展森林抚育工程建设,共实施森林抚育总面积900亩。

通过以上措施,加强森林经营,全面提升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切实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2. 生态公益林优化。

(1)优化布局:

优化公益林布局,突破林地用地的局限,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公益林,同时加强城镇绿化隔离地区、沿河流和道路的绿色走廊的绿化建设。

(2)改善林分质量:

通过中幼龄林抚育、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成过熟林更新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和龄级结构,丰富林分生物多样性,不断向目标林相靠近,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全面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强化工程管理,严格技术标准,提高抚育效果。

(3)加强管护队伍建设:

切实抓好镇林业站队伍建设,搞好公益林管护工作,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对公益林管护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护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管护人员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我镇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3. 绿地系统建设。

整合现有绿地资源,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空间布局。

以“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规划板芙镇绿地系统,完善城镇功能,适应城镇产业的空间调整和功能的转变,结合重要湿地公园、休闲游憩绿地、四海商业街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镇区空间的优化发展。

4. 林下经济建设。

利用辖区内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发展林下示范种植基地30亩和林下示范养殖基地15亩。

5. 森林资源保护。

(1)规划建设有害生物防治中心1个,每年组织相关培训3次,把全镇主要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2)成立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营造防火林带5千米,建造20平方米防火储备库一座,添置各种防火灭火设备,按照133——200公顷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完善队伍建设,在海拔最高点建造瞭望台哨,完善交通、通讯与火灾报警监视系统。

(3)规划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个,设立专人进行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培训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人员5名,学习采用无人机等新技术,实现森林监测的精确化、周期化、全面化。

6. 古树名木保护。

进一步加强我镇103株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

(1)明确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

(2)抢救生势衰弱的古树名木。

(3)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建立古树名木地理信息数据库,定期调查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4)严格实施《中山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古树名木监管力度。

(5)严格管理古树名木移植,并针对近年来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病虫危害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6)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创意古树文化。

(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业务。

(8)制定和完善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提高管理人员的管护技术水平。

7. 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主、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保护小区多方面的功能,规划建设及完善自然保护小区300亩。

(三)森林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1. 城镇风貌整治。

对城镇街区、街道立面、建筑物附着物进行集中整治与清洁,通过对园林的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的整改,让绿化工作升级上档;通过对镇区内公共空间秩序的整治,危旧房的整治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通过在镇区设置一个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改善村庄居住条件,危房改造率达80%以上;推进村道硬底化工程,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硬底化率达到80%以上;因地制宜提升绿化水平,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开展标语广告整治,清除农村民居外墙广告,杜绝广告标语泛滥现象;推动建设文化墙工程,让每条村都建设文化墙,利用文化墙反映本村特色和历史文化。

2. 环境卫生整治。

(1)垃圾处理整治工程:

推进长效治理,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增加垃圾收集点、设置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运输车辆配套设施的完善。

垃圾定点收集、堆放,实现日产日清。

生活垃圾运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场(厂)处理。

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的监管,严厉处罚超标排放企业,督促其落实整改,做到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2)河涌整治工程:

切实开展河涌整治工作,将河涌底泥疏浚工作纳入常规工作,定期对主、支干河涌进行底泥疏浚,确保河涌过流断面达到水利相关要求。

实行雨污分流,污水排放暗管化并集中处理,农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3)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农贸市场建设遵循的是方便、卫生、安全,并实行高标准建设和管理,建章立制,提升市场品位,杜绝马路市场、活禽当街宰杀等“脏、乱、差”现象发生。

(4)大力推进改厕工程,80%以上的农户建有卫生厕所,每村建有一个以上水冲式公共厕所。

人畜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3. 村居公园建设。

规划在板芙镇每个行政村建立1个村居公园,每个村居公园的面积不小于1.5亩。

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4. 乡村绿化美化。

建成县级以上乡村美化示范区3个(宜居社区示范点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2个)。

规划道路林带150亩,农田林网建设20千米,折合林地面积225亩,确保全镇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5%以上。

5. 街道绿化。

开展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美化景观为目的的大规模绿地建设工程;以种植观赏植物为主要手段的靓丽工程;以三大功能相融合、多种类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程。

维护城镇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镇宜居水平,要求城镇绿化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创建优美景观,为城镇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规划期末街道绿化率达95%以上。

6. 城镇立体绿化。

建设街道墙面绿化5千米,鼓励居民阳台绿化,打造特色阳台景观点,对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校等公共设施进行屋顶绿化。

7. 水岸景观提升。

充分利用水岸沿线的宜林地、疏林地及其他可造林地块进行造林绿化,并衔接道路林网、沿岸防护林网等,形成绿色水网,水岸景观提升30千米,新增水系绿化面积225亩,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0%以上。

(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1. 生态文化传播。

以各种生态文化传播途径传播和发扬板芙生态文明理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每年开展以“森林板芙”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3次,征集文明标语活动1次;

(2)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活动至少1次,活动形式及地点根据活动主题而定。

(3)建立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基地3个,湿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3个。

(4)主动寻求社会资源,结合镇区特色、优势,积极组织生态文化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等“五进”活动,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

2. 自然教育课堂建设。

在金钟山郊野公园、滨江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建立3处自然教育课堂基地,策划以丰富多彩的自然课堂形式进行实地授课,每学期组织自然课堂2到3次,每次1天。

3. 科普教育宣传。

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运用多样化博览展示形式向游客传达生态文化知识,寓教于乐,普及森林景观文化内涵,宣传森林科学知识、弘扬森林文化与地域文化、促进社会环保意识,让生态文化理念深入游客心中。

4. 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板芙镇建设5个义务植树基地,合计面积225亩,政府每年组织义务植树活动3次以上。

将板芙镇义务植树与森林生态工程的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公共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共青林、巾帼林、成长林等多类纪念林基地,到规划期末,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义务植树保存率达到90%以上。

(五)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1. 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建设。

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加强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加大森林消防装备、防火物资储备建设,加强森林灭火队伍建设,提高森林灭火能力水平。

加强全镇范围防火宣传教育,普及群众防火法制意识,严防发生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