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900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

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

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江丰收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

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

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

可选用的方案有:

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

是否会转移?

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

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中危:

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

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2)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

3.高危:

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

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

(2)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或4个以上

乳腺癌病人专题:

乳腺癌病人的饮食与忌口

全网发布:

2011-06-2321:

13发表者:

林红(访问人次:

2324)

乳腺癌患者的饮食和平常的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在饮食的时候要注意病情的变化而相应的进行改变。

一般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后有气血亏虚的现象,我们就用一些补气益血的食物;有的在化疗、放疗后阴虚,就用一些养阴的食物;如果夹杂有热毒的,我们就加一些清热的食物;或者有湿阻的话,就给一些化湿的食物,总之,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林红

  忌口又是患者十分关心的环节。

其中关于癌症的忌口,各有各说法,有说癌症的复发转移与忌口有关,有说没有证据说明癌症的复发转移与忌口或者是食物有关。

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病与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需根据不同的类型来辩证论治,即个体化的运用不同的忌口和适宜的饮食,而且这种忌口又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

  说到忌口,我们要知道,健康的饮食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而不恰当的饮食又会是一种致癌因素。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秦汉以前)就有“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之说,也就是吃过量的肥腻厚实的食物,营养过剩,会造成肿瘤的发生。

而乳腺癌,这个现代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恰恰从现代科学研究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认为乳腺癌与内分泌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过多高脂肪,高糖的食品,会对雌激素等内分泌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乳腺的生长,发育,以至于突变发生肿瘤,造成肥胖、乳腺癌的发生。

动物实验证明,用高脂肪的食物喂养小鼠,可以使得乳腺癌发病增加,如果有其他物质刺激(酒、情绪变化等等),就更容易患该病。

  广义的忌口就是不吃不健康的食品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患者最关心的还是狭义的忌口,即我自己到底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比如说鸡,海产品等等。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哪一个食物会明确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如果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食,那么肿瘤病人几乎是没有东西可吃了,岂不饿死。

还是那句话“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千万不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因为食欲一旦下降,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康复。

乳腺钼靶报告中BI-RADS分级是什么意思

全网发布:

2011-06-2320:

24发表者:

王群(访问人次:

4141)

在乳腺的检查中,钼靶和B超是最常见的,两者的起到的作用往往互补,钼靶报告中,常常会见到BI-RADS分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看到各种分级,医生或者患者该做些什么呢?

下面给大家一一分解:

上海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王群

BI-RADS即美国放射协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体统”,这样的报告更为规范化,把钼靶分级为:

0级——现有影像未能完成对病灶的评价。

I级(正常)——乳腺摄片无异常发现。

II级(良性病变)——存在明显良性病灶,包括乳腺内散在的点状钙化、粗大钙化。

III级(可能良性病变)——包括

(1)触诊阴性,边缘清晰非钙化性实性肿块

(2)局部不对称性致密,局部压迫时部分变淡(3)少于五枚的成簇、圆形或针尖样钙化伴或不伴同侧乳腺内散在钙化点。

IV级(可疑恶性病变)——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如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肿块,不规则肿块或孤立的一簇密集的多形性钙化,局部结构紊乱等。

V级(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具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例如:

边缘带毛刺,不规则肿块,区段或线性,分支状,沿导管分布的钙化或以上表现合并存在。

VI级病理已证实为恶性而又存在治疗前的病灶。

那么看到报告分级后,医生或者患者应该如何处置呢?

根据不同的分级医生往往会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

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I级-未见异常。

II级-考虑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例如一年一次)

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IV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II级或者III级,因此如果看到这样的结果,不必惊慌,只要定期随访就行,必要时缩短随访时间。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A.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

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①1/10HPF为1分。

②2/10HPF为2分。

③>2/10HPF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

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

②6~10/10HPF为2分。

③>11/10HPF为3分。

C.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的47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

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增殖指数和DNA倍体有关,分化好的乳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的增殖指数高。

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好的,而异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差的。

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也有关,Ⅲ级乳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Ⅲ级乳腺癌中表达。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比分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1982年,Ilaybiffle和Elston等认为与预后有关的3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的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的公式:

预后指数=0.2×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的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的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

同侧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瘤直径小于2cm

Ⅰ期:

同侧腋窝扪及活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肿瘤直径2~5cm

Ⅱ期:

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其它组织粘连,肿瘤直径大于5cm

Ⅲ期:

同侧锁骨上、下或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或上肢水肿。

转移淋巴结融合且硬

Ⅳ期:

远处其它部位有转移

病理学分类(pTNM)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

Tis(DCIS)导管原位癌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is(Paget)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

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最大直径>0.1cm,≤0.5cm

T1b最大直径>0.5cm,≤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