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072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docx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

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

一、概述

人的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器官,就是由这个视觉器官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地联系起来。

当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构造屈折后将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光化作用引起感光细胞的兴奋再通过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兴奋传给大脑,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对人体各部和各器官起着统一的指挥和控制,这样才完成了视觉功能,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了解视觉器官和眼的结构功能及病变,对于验光配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

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和视神经三大部分组织。

(一)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如下:

 

视觉器官的解剖图如图1-1。

图1-1 视觉器官断面图面

1、下斜肌2、下直肌3、视神经4、上直肌5、上睑举肌6、眉毛

7、上眼睑8、下眼睑

(二)眼球的组织结构如下:

 

眼球的解剖图如图1-2。

三、视觉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一)眼睑

1、眼睑位于眼窝眶出口处,复盖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

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组织内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物,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内眦部各有一个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该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

2、眼睑的生理功能

(1)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均匀的展开,润湿角膜,使其在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

(2)上下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排出的脂质性分泌物形成泪液的表面可防止泪液过度蒸发。

(3)对外观察物体时,上下睑会对角膜保持持续的压迫力,可导致角膜产生垂直向的屈光力较强的散光一般称为生理性散光。

(4)当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发角膜干燥溃疡。

(5)眼睑下垂可能导致眼睛成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眼睑解剖图1-3。

(二)睫毛

1、睫毛位于上下睑缘的边缘,一般上睑缘排列睫毛在100~170根之间,下睑缘排列睫毛在50~80根之间,睫毛形状固定,质地较硬,长度约10mm左右,生长期一般在3~5个月,脱落再生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睫毛为黑色,人到老年,睫毛将变成白色。

2、睫毛的生理功能

在睫毛根部周围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反应敏感,假如有灰尘粒碰上这些知觉神经,在这些知觉神经的作用下,在灰尘粒进入结膜前,眼睑就会自动闭合,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防止灰尘粒进入眼结膜内。

睫毛解剖参看图1-3。

(三)结膜

1、结膜是一层覆盖在眼球前面和眼睑后面的薄而透明的粘膜,按不同的位置分为脸结膜、球结膜及穹窿结膜三部分。

2、结膜的生理功能

(1)结膜内有许多粘液分泌组织,分泌的粘液能润湿角膜,并保持角膜的光洁度和透明度。

(2)球结膜还具有较强的韧性、疏松和可延伸性,这样就很利于眼球的转动。

(3)球结膜下面还具有丰富的血管,如球结膜发生病变炎症时,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人们常称为“红眼病”,是角膜接触镜配戴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结膜解剖图如图1-4:

(四)泪器和泪液

1、泪器分为分泌和排泄两大部分。

(1)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

泪腺是产生泪液的组织,泪腺位于眼颞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由15-40个小叶组成,并有10-20根排泄管开口于外颞侧穹窿结膜,副泪腺由约8-12个腺泡组成。

泪腺与副泪腺解剖图如图1-5。

(2)排泄部分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近鼻侧端,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

泪小管起自泪小点与睑缘垂直伸入脸内组织,上下泪小管汇合注入泪囊,泪囊位于眶骨的泪囊窝内,下端与鼻泪管相接,长约10-15mm上宽下窄,鼻泪管位于骨部鼻道内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其内壁附辨膜。

泪器排泄部分解剖图如图1-6。

2、泪液

(1)泪液是一种弱碱性透明液体,它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

(2)泪液中水分约占98.2%,其他成分约占1.8%,泪液中的主要成份包含:

蛋白质、脂肪质、酶类和电解质等。

(3)泪液的日分泌量大约为0.9~2.2μl/min,日蒸发量约为0.85μl/mim。

(4)泪液的PH值约为7.54±0.11,泪液的渗透压为0.90%~1.02%当量氯化钠。

3、泪器和泪液的生理功能

(1)泪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和排泄泪液。

一般情况副泪腺分泌的泪液就已足够湿润角膜和结膜,抵消蒸发,只有当附加刺激时才由泪腺参与分泌眼泪。

(2)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湿冲洗清洁角膜,维持角膜的亲水性,使水、电解质层能够均匀地覆盖于角膜表面。

使其在角膜上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

泪液中还含有溶菌等抗菌成份,可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泪液中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新陈代谢,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通过泪液对角膜进行氧交换。

泪液不能对角膜起到保温防寒作用。

(五)眼外肌

1、眼外肌共6条:

它们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1)、眼外肌中,外直肌受外层神经支配。

(2)、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3)其余四种均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除了支配这4条眼肌之外,其副交感纤维还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眼外肌的解剖图如图1-7。

2、眼外肌的生理功能

(1)眼外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管理眼球的运动。

(2)眼外肌的功能对眼调节和辐辏的协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当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和病变时,则可能导致斜视。

中枢神经支配眼肌产生调节和辐辏示意图如图1-8。

(六)眼眶

1、眼眶是一个包容眼球呈漏头状的四边锥形体。

(1)眼眶是由上颌骨、腭骨、额骨、蝶骨、颧骨、筛骨和泪骨等7块骨围成。

(2)眼眶内有眶骨膜、眶隔膜、球筋膜、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

2、眼眶的生理功能

(1)眼眶为视觉器官的固定提供了可靠的骨性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

(2)眶筋膜对眼球起到了支撑和定位作用。

眼眶的解剖图如图1-9。

第二节 眼球的构造及功能

一、眼球的构造

1、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

(1)屈光系统:

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遮光系统:

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

(3)感光系统:

视网膜和视神经。

2、这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

3、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几乎完全是相似的,但眼的结构要复杂很多。

如图1-10所示。

4、眼球有前极和后极。

前极即角膜顶点中心或顶点,后极即巩膜的中心(位于后极部的视盘和黄斑部之间)。

在距离角膜14毫米的周围部位,叫做眼球的赤道。

5、眼球前极和后极点的连线称之为光轴,光轴的延长线至视网膜靠黄斑部的鼻侧,这个轴也是眼屈组光的主轴,眼屈光组的基点都在此轴上。

6、眼球还有一个轴叫视轴(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点的连线),光轴和视轴不完全重合,视轴为一副轴,在光轴的鼻侧遇到角膜,二轴之间形成3~5°的角度。

7、经科学的测定:

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

眼球的构造如图1-11。

二、视功能

(一)视力

1、视力定义——所谓的视力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能力。

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以单眼视力为测定的标准。

2、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

3、视力正常的人,一般远视为1.0,近视力也为1.0(近用视力表)。

4、对人眼来讲,眼睛辨别物体存在的最小视角,我们称它为一分视角(即最小物体两端与眼球结点连线所成的夹角)。

5、眼的成像原理

当正视眼在静止状态下(不用眼调节的情况下),将6米(或5米)以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组(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屈析后,后主焦点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的成像原理如图1-12。

(二)视野

1、视野定义——一般所谓的视野是指单眼静态视野,即单眼注视前方一固定点不动,所能看到的范围。

2、视野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

3、视野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注视点与眼的距离,距离愈远,视野愈大;距离愈近,视野越小。

4、视网膜的视觉功能以黄斑部最为敏感而完善,周边部逐渐减退。

5、视网膜的色觉功能及视野,以白色视野最大,其次是兰色、黄色、红色、绿色视野为最小。

6、视野的检查

(1)测定周边视野常用弧形视野计(即与视野计的距离为1米),弧为180°的半径,其半径多为33厘米,注视点位于弧之正中,弧上有刻度,常以直径0.5厘米的白色视标检查周边视野。

(2)正常者的视野范围其外界为90°,内界60°,上界60°,下界70°。

(三)光觉和色觉

1、光觉

(1)光觉定义——光是将人和外界连接起来的重要媒质,当人眼接受光线的刺激后所产生的视觉反映称之为光觉。

(2)在视网膜上存在两种感光细胞:

一种是锥体细胞,是在白天和强光下活动,主要是分辨外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细胞。

另一种是杆状细胞,是在微弱光线下发生作用的细胞。

(3)在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的数目约为七百万个,主要密集于黄斑部中心凹,而杆状细胞则达到一亿三千万个,主要布满在周边部视网膜上。

2、色觉

(1)色觉定义——眼睛具有分辨各种不同颜色的能力,叫色觉。

(2)色觉是在白天和亮处锥体细胞活动时产生的一种感觉,色觉的敏感度在黄斑部最高,在周边部最低。

(3)我们把不能识别红颜色的眼睛,称为红色盲。

(4)我们把不能识别缘颜色的眼睛,称为绿色盲。

(5)如果把所有的物体都看成灰色,这是色觉的最严重的障碍,临床上我们称它为全色盲。

(四)调节

1、调节定义——正常人眼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以看远又可以看近,看远也清楚,看近也清楚。

这是由于睫状体收缩,睫状小带松驰和晶状体本身的弹性作用使晶状体变凸变厚,增加了眼屈光组的屈光力,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上,方能看清楚近处物体,称此作用为调节。

眼的调节成像图如图1-13。

2、近点

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

近点与角膜顶点之间距离称为近点距离。

(1)一般距离眼睛25厘米处为明视距离。

(2)看近物时所使用的调节力,称为显性调节力。

但眼所具有的调节力不只于此,还有剩余调节力,称它为隐性调节力,显性调节力和隐形调节力的总和,称为绝对调节力。

(3)正视眼的近点距离是随年龄变化而逐渐变远的,见表1-1。

表1-1 正视眼的近点距离表

年龄(岁)

调节力(屈光度)

近点距离(毫米)

20

10.00

100

25

8.50

120

30

7.00

140

35

5.50

180

40

4.50

220

45

3.50

280

50

2.50

400

55

1.75

550

60

1.00

1000

65

0.50

2000

70

0.25

4000

3、远点

当眼的调节力高度松驰或不用调节力时所能看清楚最远的一点,称为远点。

(1)正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无限远。

(2)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3)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有限距离。

4、调节力的测定和计算

(1)调节范围——注视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

(2)调节幅度(强度)——注视远点、近点的调节力之差。

(3)调节力

假设:

调节力=A     远点距离用r(m)表示

             远点屈光度用R(D)表示

近点距离用P(m)表示,近点屈光度用P(D)表示。

则,调节力

A=RD-PD

又因为:

 

所以:

在正常视力的情况下,由于远点无限远(即           

所以:

即调节力(正常眼)为近点距离的倒数。

例1

正常视力的人,当近点距离为-20cm时的调节力是多少?

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