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059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重点)

3.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重点)

4.运用气温年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难点)

5.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物理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下图:

找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

现在是秋冬过度季节,我们每天都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为什么?

那么,什么叫气温?

气温是怎样测定的呢?

 

一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阴晴,自己可以判断需不需要带雨具或是能不能上体育课等;有的说气温,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可以适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

 

结合大家最关心的天气预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

 

展示汇报

 

1、气温和气温观测

(一)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同时,教师在教室巡视指导。

(二)成果展示

1、学生自学完毕,找学生回答第1题。

2、出示温度计,学生读数。

现在我们教室的室温是多少?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尝试一下。

3、追问:

同一个温度计几乎同时显示的读数,应该说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读数不同呢?

教师组织讨论,巡视点拨。

(三)学以致用

1、学会计算日均温

(1)同学们学会了观测温度计的方法,请看上图,完成助学第3题。

 

(2)并找一同学说出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呢?

学生看课本P62的一、二两段和P63的阅读材料,完成助学P67的1、2题。

学生看助学回答:

1.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之为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是用放置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通常,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看温度计读数,结果读出不同的度数,上下相差一度,学生多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三)学以致用

1、交流合作: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

应该平视温度计读出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学生读左图,完成助学第3题并回答。

4、

(1)有图可知,该地这,一天2时的气温约是7℃,8时的气温约是15℃,14时的气温约是13℃,20时的气温是3℃,计算得出该地的日平均气温约是9.25℃。

回答完毕,同位之间交换意见。

(2)方法总结:

日平均气温=一天内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一月各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之和÷12

 

问题较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并回答这些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让学生掌握读温度计的方法,学习有用的地理。

 

检测学生是否会读温度计上的数值,学生是否会计算日平均气温。

 

问题较难,所以需要学生合作交流才能完成。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抓规律,找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转折过渡

无论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还是年平均气温,都是一个时间段内趋于中间的气温值。

而实际情况,单位时间内,气温总是在平均气温上下来回穿梭的。

在这种随时间而变化的气温图,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气温的变化吧。

 

 

自主学习

 

展示汇报

 

自主学习

 

展示汇报

 

合作探究

2、气温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气温在一天之内和一年之内的变化。

根据你的感觉,在一天之内,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呢?

1、同学们只能说个大约时间,具体在什么时间呢?

2、展示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并计算该图气温日较差。

3、计算与对比

自己计算课本63页图中的气温日较差,并与示范数值对比。

 

4、联系实际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说明了什么?

并解释原因

5、引导学生小结读图方法。

 

承接过渡:

气温的日变化可以用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来表示,用什么图可以表示气温的年变化呢?

大家猜猜看。

展示下图:

北半球大陆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大家猜对了吗?

本图的名字是什么?

和你刚才说出图名有何不同?

 

2、观察此图,结合P64课本,回答右侧的问题。

 

3、联系生活

我们放寒、暑假的时间一般选在几月?

为什么?

三、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以上的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是怎样绘制的呢?

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巡视。

学生完成后,用投影展示做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的曲线图。

(有一部分学生画成了折线图。

)留下时间让学生改图。

2、引导总结绘图方法步骤。

3、在上图中,利用表格和气温曲线图,观察气温的变化,哪个更好?

为什么?

4、气温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关系?

教师展示下列图片:

 

 

学生大部分都说中午热,晚上冷

1、学生看课本P63内容结合左图,完成下列问题。

结合课本回答: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计算气温的日较差(以左图为例)

(1)最高气温约为31℃

(2)最低气温约为25℃

(3)气温日较差=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

该日气温日较差=33℃-24℃=9℃

3、学生利用教师PPT上气温日变化的求算方法,计算课本图中气温日变化的数值,大约是6℃左右。

与刚才教师范例中的气温日较差9℃相比,该地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一些。

 

4、活学活用

当地的昼夜温差大。

我为了适应气温,穿的衣服差异很大。

经过多个学生回答后,最后总结处结论。

5、方法总结:

(1)读图名;

(2)读坐标;

(3)找数值;

(4)算差值。

 

学生大胆猜测: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

(1)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北半球大陆上某地年变化曲线”图

(2)多出了“北半球”、“大陆上”两个词。

(3)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最热月气温和最冷月气温也不一样。

海洋上和大陆上不一样。

2、学生看图并且结合P64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一月最低。

暑假七月开始放假,寒假一般在一月。

寒暑假放假时间和气温高低月份基本一致。

(2)计算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气温差为:

23℃-(-10)℃=33℃

(3)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出现在8月与最冷月出现2月。

比大陆上晚了一个月。

结论: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学生回答寒暑假的时间比较轻松,寒假在1、2月份,暑假在7、8月份。

放假时间分别大约是大陆上的最冷月和最热月。

三、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同学们根据左侧某地表格中的资料,按照课本P64提示的步骤,在课本上绘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绘图,改图。

2、综合很多学生的答案,得出如下结论:

一、横月二、纵温

三、定点四、连线

友情提示:

定点须准确,连线过中心,曲线要平滑,两边莫出头。

3、学生讨论回答:

气温曲线图更好。

它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出气温的变化过程。

4、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回答。

 

追问具体时间,学生往往答案多种多样,不能形成统一意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让学生当老师,来教会其他学生的读图方法。

 

让学生去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这个问题,设下悬念,做好铺垫。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加深学生学习南、北半球,大陆、海洋气温不同的印象。

 

让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让学生动手绘图,掌握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教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的方法。

让学生明确气温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小结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

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产的各个领域,所以,我们利用科学的方法观测气温,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构建与梳理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含义

概述观测

影响

气温

日变化

变化

年变化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1、(目标1)畅畅在老师的指导下,实地测得某一天的气温记录如下:

2时2,8时5,14时15.20时10。

请问,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A、32B、15C、10D、8

2、(目标2)一天之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上午11点B、中午12点C、下午1点D、14时左右

3、(目标3)某地7月平均气温是25.8,1月平均气温是—2.8,其气温年较差是

A、16B、3C、10D、5

4、(目标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说明

A、年较差大B、年较差小C、日较差大D、日较差小

5、(目标3)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南半球出现在(    )。

  A.七月  B.一月  C.八月  D.二月

6、(目标5)气温的高低和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回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同学们通过观察阅读,学会了阅读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和绘制方法,并掌握了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知道了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以及一年之中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

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语言和宗教同课异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2、3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

第四章开始讲述人文地理。

语言和宗教是认识世界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居《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讲述世界主要语言及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

世界宗教的形成及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代表建筑,通过本节教材的教学,让学生对世界语言和宗教及其地域分布有一个大致了解。

为后面学习世界分区,进一步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口和人种知识》后,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学生对人种分布有了了解后,为学习宗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要发奋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语言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世界宗教的分布地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景观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世界主要语音的分布地区; 

2.通过阅读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了解三大宗教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