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464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定义P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4

学生心理健康护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3条)P15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道德教育的一般原则(8条)P27

知行统一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

1、中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特点(高中生的内容概括)P45★简答

(1)高中生感知觉的发展。

高中生知觉和观察水平不断提高,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

(2)高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高中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可以说,其记忆力已经达到新的发展阶段;在注意方面,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一般达到成人的水平。

(3)高中生思维的发展。

-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

(4)高中生想象的发展。

高中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

其更重视现实,他们树立理想不仅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且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一旦有可能如愿,他们会为之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

(笔记)

(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中学生思维品质表出现矛盾性特点:

①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

②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③思维活动的自我中心。

(假想观众VS.独特自我)

2、影响中学生认识发展的因素P47★小考点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认识发展偏差的分类及相关表现P48(填空或选择)

(1)主观臆想:

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想和推测

例如:

医生诊断没病但还是觉得自己身体有病(主观臆想)

(2)两极思维:

即情绪化的非黑即白,以全或无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

(3)理想化思维

(4)夸大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自学】认识发展的评估方法

4、针对主观臆想的双育融合略干预策P59★

(1)帮助学生认识主观臆想及其危害。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认知模式存在偏差。

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进行猜想和推理,结果往往与事实不符,进而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和矛盾。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产生主观臆想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及其危害。

(2)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模式

①检查证据法。

检验支持或不支持某一臆想观点的所有证据可以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认识存在歪曲、消极或是片面的问题。

②辩护律师。

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在辩护过程中通过抨击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而发现自身思维存在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今后的认知发展中理性思考。

5、针对理想化思维的双育融合略干预策P63★★

(1)帮助学生认识理想化思维及其危害。

中学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对世界是逻辑假设是美好的,简单和片面的。

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就会立刻诱发愤怒、委屈、不安等情绪(影响到学习态度和成绩)。

教师应通过语言说服、个别咨询、班会等对学生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发现其思维理想化的倾向以及不良影响,促使学生调整认知,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周围人、事和物。

(2)质疑训练法(质疑法)。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的认知错误——理想化思维进行质疑,其意义不在于否定和批评学生,而在于开启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自发地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错误。

(3)词汇替换法。

“我应该”(带有强迫性的词语)换成“我可以”,“我必须”换成“我能够”

6、针对两极思维,夸大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的双育融合干预策略

(1)两极思维:

①帮助学生认识理想化思维及其危害(一导致提前做出定论,事后容易封闭思维;二是导致轻率行事)教师应该帮学生认识到,由幼年时期延续的自我为中心思维模式容易产生让他们在看待事物时产生非此即彼的两极化思。

鼓励学生多用辩证思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摆脱思维的极端化倾向。

②通过心理剧帮助学生摆脱两极化思维

③通过主题辩论帮助学生摆脱两极化思维

(2)针对夸大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

★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做)

(获得自我认知的三个途径)

a通过自我观察正确认识自我。

b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正确认识自我。

c通过集体来了解自己。

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他人。

通过观察他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认识他人。

通过集体认识他人(集体的评价更全面、客观)

7、自我认知:

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第三章中学生学习与道德教育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行为或心理过程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并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来体现;学习的实质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

2、中学生最根本的特点P75★

中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

(1)由于中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已经整理好的、客观化了的、系统化了的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在学习动机、过程和学习条件等方面都有特殊性。

(2)中学生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已有经验的意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3)由于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因而这种学习不一定是从中学生的直接需要出发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建经验结构的过程首先是从模仿建构已有的经验开始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建构过程的完成主要依靠理性思维。

3、中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P75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益重要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4、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客体因素P79★

(1)家庭因素

(2)教师因素(3)班级环境因素(4)人际关系因素

自身因素:

①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②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③思想上懒惰,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④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⑤青春期的心理被动

5、中学生常见的学习发展偏差及障碍的分类及表现P83

(1)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

导致厌学的原因:

家庭因素。

①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和关注度过高;②一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在学业上遇到挫折时,较容易气馁,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学校因素;自身因素;社会因素

(2)学习和考试焦虑

(3)学习困难

情景任务:

P120

 

第四章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与道德教育

1、情绪的概念

是人对客观事实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并伴随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2、青少年的高级情感的分类和各自定义P124★★

(1)道德感:

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行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理智感: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他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3)美感:

是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做出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源于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

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P125★

(1)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而热烈。

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

他们既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由于狂热冲动而干愚蠢事。

(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①情绪情感的心境化是指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

中学生常见的心境:

烦恼,孤独,压抑。

②情绪的文饰现象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心里难过,在众人面前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3)中学生情绪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易转换。

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之间呈现明显的跌宕起伏。

(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笔记:

①情绪波动明显:

起伏波动,两极明显;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②情绪心境化。

③自尊感体验深刻。

“第二次诞生”表现:

自尊感强烈,过分敏感,稳定性差。

4、影响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P127★

(1)家庭——亲子关系对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关系类型及相关定义)

①溺爱型亲子关系:

在这种类型亲子关系的家庭中,父母把孩子摆在家庭的最高位置,对其百依百顺,甚至对他的错误也姑息迁就。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不良个性,并且会形成不合群、好逸恶劳、适应能力差等不良习性。

②专制型亲子关系:

父母常以打骂的形式强迫子女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从不关心子女的想法,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反社会人格。

③矛盾型亲子关系:

常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全凭他们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而定。

父母长期的不一致态度,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久了易出现焦虑情绪,甚至有强迫症状。

④民主型亲子关系:

父母愿意尊重子女愿望,但也不是没有原则。

父母处理问题不以极端的方式出现,而是采取聊天等平等讨论方式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给与孩子独立的空间。

(2)环境——压力因素

(3)个人因素:

生理、心理迅猛发展;认知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性活动增多。

5、中学生常见情感情绪发展偏差及障碍的分类和表现P130

(1)抑郁。

表现:

所有的关心和帮助都似乎没有用武之地,人们通常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别人的帮助,还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惩罚自己。

(2)恐惧。

社交恐惧(与人交往时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异性恐惧(不敢目光接触、交谈,面红耳赤,语言不清)

6、针对恐惧的双育融合干预策略P152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恐惧情绪

(2)对学生的支持环境进行干预

(3)系统脱敏法

第五章中学生意志发展与道德

1、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个体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品质的构成部分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3、初中生/高中生意志发展的特点P166★

初中生:

①自觉性和主动性品质有所增强②果断性品质有所发展

③坚持性品质逐渐形成④自制性品质有所增强

高中生:

①自觉性和主动性品质有所增强②果断性品质增强

③坚持性品质增强④自制性品质增强

4、中学生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P169★

内在因素:

生理变化和心理因素

外在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理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