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033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docx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

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率;

4、要求掌握U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及原理

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p0等于大气压强pa。

那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

2、关闭通气孔,将开口筒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

水由开口筒流向密封箱,并影响其它测压管。

密封箱中空气的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

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

,这个水柱高度h也等于

,而U形管两液面的压差也应等于

3、如果将开口筒向下降到一定高度,使其水面低于密封箱中的水面,则密封箱中的水流向开口筒。

因此,密封箱中的空气的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此时p0

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箱液体中任一点A的绝对压强

设A点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h0A,在1号管和3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为h1A和h3A,则:

5、由于连通管和U形管反映着同一的压差,故有:

由此可以求得另一种液体的容重

(四)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检查方法自己考虑)。

2、开口筒向上提升时不宜过高,在升降开口筒后,一定要用手拧紧左边的固定螺丝,以免开口筒向下滑动。

(五)量测与计算

静水压强仪编号;

实测数据与计算(表1.1、表1.2)。

表1.1观测数据

名称

测压管液面高程读数

液面高程

单位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1

2

1

2

表1.2计算

算序

项目

单位

1

2

1

2

1

厘米

2

3

4

5

6

注:

设A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h0A厘米。

(六)回答问题

1、第1、2、3号管和4、6号管,可否取等压面?

为什么?

2、第1、4、6号管和1、3号管中的液面,是不是等压面?

为什么?

二、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

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用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如图2.1所示:

求射流对平板和曲面板的冲击力。

力矩平衡方程:

式中:

图2.1力矩平衡原理示意图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

若令

,且只考虑其中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板和曲面的作用力公式为:

式中:

射流射向平板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时,

水流对平板的冲击力

时,

时,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2.2,实验中配有

平面板和

的曲面板,另备大小量筒及秒表各一只。

(四)实验步骤

1、记录管嘴直径和作用力力臂。

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杠杆支点上的气泡居中)

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

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

图2.2动量原理实验仪

板中心,标尺倾斜。

加砝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衡。

记录砝码质量和力臂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

用以计算

5、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

,测量水流对曲面板的冲击力并重新用体积法测量流量。

6、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六)实验成果及要求

1、有关常数。

喷管直径d=cm,作用力力臂L=7cm,实验装置台号:

2、记录及计算(见表2.1)。

表2.1:

计录及计算表

测次

体积

cm3

时间

s

流量

cm3/s

平均流量

cm3/s

流速

cm/s

冲击板角度α

砝码重量

N×10-5

力臂L1cm

实测冲击力F实

N×10-5

理论计算冲击力F理

N×10-5

3、成果分析:

将实测的水流对板的冲击力与由动量方程计算出的水流对板

的冲击力进行比较,计算出其相对误差,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七)思考题

1、

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2、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三、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孔口流动特征,测定孔口流速系数

和流量系数

2、了解管嘴内部压强分布特征,测定管嘴流量系数

(二)实验原理

当水流从孔口出流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水流在出孔口后有收缩现象,约在

处形成收缩断面c-c。

收缩断面c-c的面积

与孔口的面积

的比值

称为收缩系数。

应用能量方程可推得孔口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流速系数,

为流量系数,

为孔口中心点以上的作用水头。

已知收缩系数

和流速系数

或流量系数

可求得孔口流量。

本实验将根据实测的流量等数据测定流速系数

或流量系数

当水流经管嘴出流时,由于管嘴内部的收缩断面处产生真空,等于增加了作用水头,使得管嘴的出流大于孔口出流。

应用能量方程可推得管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流速系数,

为流量系数,

为管嘴中心点以上的作用水头。

已知流速系数

或流量系数

可求得管嘴流量。

本实验将根据实测的流量等数据测定流速系数

或流量系数

根据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各系数有下列数值

孔口

管嘴

由于收缩断面位置不易确定,以及观测误差等原因,本实验设备所测的数据只能逼近上述数据。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与各部分名称如图3.1所示。

图3.1孔口管嘴实验仪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孔口直径

和管嘴直径

,记录孔口中心位置高程

和水箱液面高程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进入水箱,并使水箱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孔口和管嘴,观测与管嘴相连的压差计液面是否与水箱水面齐平。

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4、打开管嘴,使其出流,压差计液面将改变,当流动稳定后,记录压差计各测压管液面,用体积法或电子流量计测量流量。

5、关闭管嘴,打开孔口,使其出流,当流动稳定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口收缩断面直径,用体积法或电子流量计测量流量。

6、关闭水泵,排空水箱,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4、少数测压管内水面会有波动现象。

应读取波动水面的最高与最低读数的平均值。

(六)实验成果及要求

1、有关常数。

孔口直径

cm、管嘴直径

cm、孔口中心位置高程

cm、水箱液面高程

cm,实验装置台号:

2、记录及计算(见表3.1、表3.2)。

表3.1孔口实验记录及计数表

测次

体积

W

时间

T

流量

Q

平均流量

Q平均

水头H

收缩断面dc

收缩

系数

流速

系数

流量

系数

注:

水头H为孔口中心到水箱液面的垂直高度。

表3.2管嘴实验记录及计数表

测次

体积

W

时间

T

流量

Q

平均流量

Q平均

水头

H

流量

系数

n

各测压管液面读数

0.5d

d

1.5d

2.5d

注:

水头H为管嘴中心到水箱液面的垂直高度。

各测压管液面读数以水箱液面为基准。

3、成果分析:

根据实测的值,计算孔口流速系数或流量系数、管嘴流量系数,分析误差的原因。

(七)思考题

1、流速系数

是否可能大于1.0?

2、为什么同样直径与同样水头条件下,管嘴的流量系数值比孔口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